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一年级教材在10以内和20以内的加减法中一共安排了三次“复习”:第一次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之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第二次是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三次是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之后,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以内和20以内的加减法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如何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好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分别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中安排了加法表的教学。表13.在卡片上写出学过的加减法算式并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3.
安吉爱 《山东教育》2003,(25):44-46
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欲望,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自主的、主动的创造“自己的数学”的过程。“10以内数的减法的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9页“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是全面整理10以内数的的减法算式,发现“减法表”[见表(一)]中算式的排列规律,进一步密切10以内数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10以内数的减法的口算能力。在整理和复…  相似文献   

4.
史洁 《中学生电脑》2020,(2):111-111
《数的运算》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总复习中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节的知识目标是要学生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能力目标是要培养学生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问题解答的能力;情感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和协作意识。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难点是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教科书(人教版)中编排了两个“整理和复习”的教学内容。第一个安排在“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另一个安排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所谓“整理和复习”,笔者认为:“整理”就是将前面所学习的新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复习”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习。“整理和复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系统更熟练地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6.
“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教学设计熊以明(南昌市珠市小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59页,课堂练习册练习二十九中的第1~5题。教学目的:通过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系统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  相似文献   

7.
一位教师教完20以内的加减法以后,安排了一节复习课,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节课共分为四个教学步骤。一、口算训练口算训练共23道题,其中8道题是连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中占据篇幅最多的一个单元就是加法和减法,共有34页。“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主要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法与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的口算以及应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除了在生活中会遇到不少用加法和减法来进行思考的问题,具备学习加法和减法的生活基础外,已有的主要知识基础包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多练习,计算准数与计算这部分知识贯穿于教材的始终,是低年段数学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期末复习中,这部分内容占很大的比重。有的教师认为,数与计算天天讲、天天练,学生都会,在期末复习中可不列为重点复习内容。忽视了数与计算复习的结果是学生计算不准确,成绩不理想。所以,教师在复习中还应组织学生多练、勤练。一年级要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和分解,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简单加减法计算、表内乘法。二年级要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口算、笔算、珠算、乘除法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另…  相似文献   

10.
1.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尽管第二册已学到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为了检查学生20以内口算的熟练程度,建议再复习一下加法表和减法表。教师可以让学生顺次说出得数是11、12、13、14、……的加法并作板书。即: 进位加法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要使学生加深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口算技能技巧,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每分钟10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通过复习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使学生初步知道应用题的结构,能结台加减法的含义列式口答。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整理和练习20以内进位加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义务教材是按9加几,8加几……顺序编排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师可先让学生分别写出9加几,8加几……的所有算式,并按规律排成20以内进位加法表,对照表进行口算练习。然后围绕这张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明了表的内容、范围和排列规律,找出表内每一部分算式的特点,算式  相似文献   

12.
高晓亭 《学周刊C版》2011,(5):102-103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对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系统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55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将来学习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重要基础。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估算,初步养成估算习惯。学生需要达到快速准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初步养成估算的习惯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的运算是主要内容之一。小学一、二年级在数的运算这一内容中主要是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其中,20以内的加减法是今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乘法口诀是今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因此,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计算要领的掌握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需要具备以下知识或经验: ①对加法与减法的计数策略的理解.加法是继续往下数的计数策略,减法是往回数的计数策略. ②对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律的体验.从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过程以及整理加法表与减法表的过程,获得这种体验. ③探索20以内加减法口算和笔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5.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与复习”的教学目的是一、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规律;二、熟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三、进一步明确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四、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围绕这些教学目的,教学宜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第二阶段复习简单应用题。 实施第一阶段教学,教师宜设计5个层次: 1.制表。教师将9加几至2加几共36道进位加  相似文献   

16.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所安排的一节整十数与整十数加减法的起始教学课。本课时的教学将为学生以后学习100以内的进位、退位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使之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相似文献   

18.
第四四“总复习”分为方以内数的读写;D更加减法;珠更加减法;笔奥加减法及适合运基;计量草应;一步、两步应用题。夏】时可以将这六部分知识分为四块进行。根据大纲关于复】来为了“巩固学过的知识,沟通新]日知识之1司的联系,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和小结”的精抽及教材编排特点,复习要抓住知识的壬干,通过练习实践,系统归纳出相关的数学结论和规律,沟通知识问的联系,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一、以数位顺序系统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方以内数的读写,庄“总复习”中百sg题。真重点景宇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复习肘,组织学…  相似文献   

19.
“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整理和复习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万以内数的珠算(根据新教学大纲中“算盘只作为工具介绍”的精神,珠算部分可不再作计算上的安排,也不应作为复习考试内容。学校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及实际生产、生活的状况及需要,灵活处理)笔算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一、强化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整理和复习,不能按照新授课的思路教学,而要引导学生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整理、深化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复习珠算加、减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用珠算计算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如…  相似文献   

20.
“乘火车去北京”这节数学活动实践课,取材于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乐园”的教学内容。教材中以“走数字迷宫、对口令、投口袋”等较零散的训练内容对“10以内加减法”这部分知识进行复习。在每一部分中虽然体现了数学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