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因时养生法 所谓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比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正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而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深刻烙印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整体意识'阴阳'和'气'等普遍和谐价值观念,实现传统养生和拳术的和谐统一。人常练太极拳能体悟诸多和谐因素,促进人的心灵趋向美、善,达到与人、社会、自然友善和谐共处。在人类倡导维护和平与共同发展的主题下,习练太极拳对构建和谐社会、人类绿色有机生存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体育》2011,(6):40-41
冬季食疗养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此时阴气盛极,万物收藏,而人体阳气也收藏,容易吸收营养和储存热能,从而增强抵抗力。顺应冬时之气而养阴养藏,阴精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生命之本,肾藏先天与后天之精,人体精气充足,生命才能强健。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和中华武术的其它拳种都非常重视'丹田'的作用,认为'丹田'在人体内部对于力的产生以及养生等许多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太极拳和武术事业的向前发展和走向世界,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理论所讲的一些重要概念比如'丹田'等等,给出一个比较科学与合理的解释。因为,这是太极拳和武术事业向前发展和走向世界必须要做的工作,我们不应该停...  相似文献   

5.
赵德贵 《武当》2009,(3):45-46
春季养生必需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并日渐壮旺起来,凡有耗伤或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  相似文献   

6.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将黑暗无边,万物不生。因此,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古人称大椎穴为"诸阳之会",因为它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属阳,而大椎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所以它被称为"阳中之阳",其重要性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7.
春季阳气初升,天气由寒转暖,万物萌发生机,人体阳气得以升发,肝脏得以疏泄,气血趋向体表,此时,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活跃。因此,春季养生,最重要的是需要坚守以下“六不”原则。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著名医书《黄帝内经》对冬季如何养生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认为冬三月,万物闭藏,此时不要扰乱人的阳气,应该早睡晚起,待日出后再起床,使意志如埋伏藏匿般的安静而不外露;避免严寒,保持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出汗,以免闭藏之阳气外泄。这就是冬天“养藏”的道理。《黄  相似文献   

9.
一鸣 《武当》2012,(11):63
饮食养生男性,"生精"、"抗氧化",双管齐下男性进补以保阳气为主,因为男性承担较大的社会压力,奔波疲劳容易丢失阳气。建议具体针对个体体质,选择合适的"补阳气"食疗。男性饮食的一大重点应放在"养肾精"上。因为肾主阳气收藏。人体的阳气来源于肾脏,肾为生命活动提供原动力,因此应多吃补肾生精的食物。枸杞、淮山药、栗子、黑芝麻和莲子等食物都有补肾功效。男性生活中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远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张龄醒 《健身科学》2014,(10):44-44
我国古人养生很重视顺应节气的变化,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立冬:2011年11月8日2时52分 立冬养生: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相似文献   

12.
刘彦骅 《武当》2008,(5):53-53
中国传统养生学将学生理论称为“养生为道”,而把养生的方法称作“养生之术”。养生之道概括了中国所特的医药学、饮食养生、宗教养生、民俗养生、武术养生等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大类。  相似文献   

13.
风华 《健身科学》2009,(11):34-34
1.立冬养生总则: “饮食起居谨慎微,敛阴护阳为根本”。 立冬就意味着冬季的来临。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标志着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而作准备。  相似文献   

14.
少林功夫将禅宗智慧融入到武术的修炼过程中,使少林功夫获得了其他武术流派难以企及的境界,从而形成了少林功夫特有的有益于提升人生精神境界的'禅武合一'的思想。本文以'禅武合一'思想的基本价值和当代价值延伸两方面为主体,从文化价值、养生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四个方面对'禅武合一'思想的基本价值作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又从促进经...  相似文献   

15.
养生在八月     
八月养生关键在于两个节气交替时分的变化。这两个节气分别是立秋和处暑,今年发生的日期分别在8月8日和8月23日。立秋养生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和传统体育养生之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与宗旨,而传统体育养生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关爱、对生命的敬畏发展起来的,它追求的是人的健康与长寿。因此,和谐社会与传统体育养生在本质和内涵上有着内在统一和呼应,并且在现代社会里,人类新的健康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出现,而传统体育养生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发展传统体育养生有着非同一般的必要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养生观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而产生的。文章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起源和发展的养生观点,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及其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并对佛家、儒家、道家等养生之道的观点进行剖析,目的在于给人们传达积极、健康向上的养生理念,以及传统养生观给予现代人正确的引导、促进与预防与治疗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早养生宜“练”] 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之后,人在早上起床之后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能让精力变得更加充足,身体各项机能也处于较佳的水平,这对于接下来投入地工作和生活是很有帮助的.但锻炼的时间最好不要太早,中医认为卯时(早上5-7点)人体阳气正处于升发的时段,此时是进行锻炼的好时机,能够调动经脉中气血的运行,提高人体的防病能力.另外锻炼的强度也不宜过大,否则有可能导致伤阴耗气,反而对身体不利.  相似文献   

19.
秋季养生重养阴。在阴气较盛的秋季,应重在保养人体阴精和滋补肺肾,顺应秋季之气养“收”养“藏”。因秋季寒凉,自然界阴气极盛,人体阳气也随之收敛,潜伏于内,阴气居于外,形成阴盛于外而虚于内的生理状态,如此时过分取暖,过食膏粱厚味,纵欲  相似文献   

20.
风华 《健身科学》2009,(10):34-34
1.寒露养生总则: “寒露时节寒意生,扩肺保阴才养生”。 过了秋分,由于秋气的继续下降,地面下的热便开始多于地面上,故地面上开始寒冷起来。寒露标志着深秋已到。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