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源字拾零     
依照"音近义通"的原则考释同源字。为王力著的《同源字典》、刘钧杰著的《同源字典补》、《同源字典再补》拾遗补阙。有些字王力、刘钧杰的上述著作虽已收录、考释,但这些字还有另外的意义,尚可以与另一些字构成另一对(或一组)同源字(或称"同源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为王力著的《同源字典》、刘钧杰著的《同源字典补》、《同源字典再补》拾遗补阙。有些字王力、刘钧杰的上述著作虽已收录、考释,但这些字还有另外的意义,尚可以与另一些字构成另一对(或一组)同源字(或称"同源词")。本文依照"音近义通"的原则考释同源字。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为王力著的<同源字典>、刘钧杰著的<同源字典补>、<同源字典再补>拾遗补阙.有些字王力、刘钧杰的上述著作虽已收录、考释,但这些字还有另外的意义,尚可以与另一些字构成另一对(或一组)同源字(或称"同源词").本文依照"音近义通"的原则考释同源字.  相似文献   

4.
荆贵生主编《古代汉语》中存在数量众多的“某通某”的注释,即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通假字。这些“某通某”注释中的大部分都是符合古文通假的原则的,应属于通假字,但也有一部分值得进一步商榷。通过与王力《同源字典》。古书中的注解及其他辞书的考查比较分析,我们认为这些“某通某”的情况中有些应属于同源字,有的属于并体字,还有一些属于误释。  相似文献   

5.
关于“经”字的同源字,从所见到的资料看,陆宗达、王力先生都有所论述。陆宗达、王宁在《浅沦传统字源学》一文(1984年《中国语文》第5期)中,言及“经”与“径”通于“直”义,是同源词。王力在《同源字典》中,认为“经”、“径”、  相似文献   

6.
陈琨 《文教资料》2006,(34):113-114
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的问世标志着汉语同源词的研究步入了科学的轨道,同时它也是很好地继承传统语源学研究的典范,如它在系源同源字时对右文说、语转说以及声训说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黄侃先生的《〈说文〉同文》运用音义统一的方法,对《说文解字》各部的同源字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本文以王力先生所定的声韵标准,运用"音义统一"的方法对《〈说文〉同文》中口部字的声纽和韵部进行分析,以辨释其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薛蓓  钱莉 《文教资料》2013,(10):37-39
厉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而汉语中还有一批和"厉"字形相似、读音相近的字,如砺、励、濿、疠、粝,这些字和厉之间都属于王力先生所说的同源字的关系。厉的本义是磨刀石,从这一义项出发,引申出许多义项。由于厉的义项众多,使厉的字形发生分化,产生了四组古今字:在磨刀石、磨治义上,厉是古字,砺是今字;在勉励义上,厉是古字,励是今字;在穿着衣服渡水义上,厉是古字,濿是今字;在疾病义上,厉是古字,疠是今字。因为古今字是同源字的一种,所以这四组字都属于同源字。厉专指质地粗糙的石头,粝专指质地粗糙的粮食,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义项:质地粗糙的物体,上古音同属月部,读音相似,因此,厉、粝二字属于同源字。  相似文献   

9.
王力先生编的《同源字典》出版以来,受到了海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这部书,在汉语同源字的研究上是历史性的突破。古往今来,很多研究这个课题的人,不是收效甚微,就是没有成功。王力先生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学习、研究词的本义、词与词之间的祖源关系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晏子春秋》中"酣""酲"二字字义的分析,以及对后世不同时期文献中这两个字的字义的分析,并结合《说文解字注》《王力古汉语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的查阅,更加直观具体的理解"酣""酲"二字字义的发展变化情况和一字多义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