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法在武术运动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法是武术运动中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之一。本文从气法在长拳类套路和太极拳类套路中的运用 ,阐述了在武术运动中 ,只有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气法 ,才能使动作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得到加强 ,动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 ,从而达到“外练精骨皮”、内练一口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武当》2013,(10):6-6
一等奖(暂空)二等奖我对杨氏太极拳传统套路“身法”的粗浅感悟胡克禹 谈谈太极拳之起步三等奖樊振  相似文献   

3.
3.动作形态对美的体现 武术运动兼有艺术之美。可分为动造型和静造型艺术两个组成部分。武术很讲究手型、眼神、身法、步法、精神、气力和功力的变化和统一。各种手法与眼神的配合,以及各种不同的身法变化和一系列的步型变换都属于身体的动态艺术造型。如“燕子抄水”“鲤鱼打挺”等都是动造型,而瞬间静止不动的定式如“仆步亮掌”“金鸡独立”“望月平衡”等则属于静造型。特别是武术套路中的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这五种主要步型是武术造型艺术的核心,而各种手法与眼神的配合是否做得恰到好处,不同的身法以及步法的变  相似文献   

4.
“身法”指练习武术时身体躯干活动的方法。躯干是四肢运动的枢纽,是力量传导的媒介,是整体运动的关键。拳谚中讲“主宰于腰”就是老一辈武术家对身法在演练中重要的概括。正确地掌握身法要领,巧妙地运用身法技巧可以使动作协调完整、劲力饱满、方法突出,还能更好地表现出武术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双插子”。系短兵器,为武术训练中不常见之稀少套路。其套路又名“南侠展昭”.其特点是短小精干,结构严谨,动作舒展大方,跳跃旋转敏捷,身腰随手腕而转动,眼神因插尖而运转,时而长龙裹体,忽而彩蝶纷飞,所谓练拳五要素,“手眼身法步”,要领与技巧,尽体现于套路之中。  相似文献   

6.
长拳套路教学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拳套路教学规律的探讨王金榜(杭州大学310028)1前言拳术是中国武术中徒手技法的总称,自古被誉为“武艺之源”。因为通过拳术套路练习,可以培养人的“手眼身法步”和“精神气力功”功底,展现武术动作形神兼备的独特风采。可见,在武术教学中,教好拳术具有十...  相似文献   

7.
随着长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拳身法训练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身法是指形体运动中伸缩、起伏、翻转、俯仰、回环的过渡变化的方法,也可说是以腰为轴的运动方法。术语说:“以腰为轴,四肢为轮,轴转轮动”,“起跟在脚,发于手指”。充分说明腰是上下身的总枢纽,所以说,八法虽各有其法,然均要身法来反映,而身法要完满恰当,还要与手、眼、步、精神、气力等紧密配合,因此正确地理解身法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武术界对技击和套路运动的发展观点不一。其中有的人认为套路动作没有攻防作用,技击和套路不属于同一个范畴,从而主张技击和套路运动分途发展;有的则根据武术的固有形式,主张“打练结合”(打即技击运动,练即套路运动),以之共同组成鉴定运动员水平的武术竞赛。“打”“练”关系的确立,直接影响武术运动的发展方向。本文试从“打”与“练”的关系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头部位置及其运动在各项体育运动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武术运动中尤为显著。我们知道,武术运动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身法为“四法”之核心,是肢体运动的主宰,而身法的变换一般又都是从头部的位移开始的。手、眼、身、步的协调,动作姿势的规格,也都与头部的位置正确与否分不开。下面通过对武术动作的静止“定势”和运动两个方面的分析,来说明头部位置及其变化对武术动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沧州劈挂拳     
郭长生(郭燕子)传教的沧州劈挂拳,实乃一束武林奇葩。此拳术包括“青龙出水贯长虹,舒展潇洒身法捷”的青龙拳;“辘辘翻车,蜿蜒蛇行”的劈挂慢套;“起落钻伏,似墨燕点水”的劈挂快套;“朴素浑厚,刚劲饱满”的炮锤和“疾行高跳,惊心动魄”的挂拳等五个套路。  相似文献   

11.
本设计采用文献资料法与视频资料法对有关双节棍运动的理论和技能进行整理和研究,汲取与本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精心编排一套适合初学者学习并且包含武术竞技特点的双节棍套路.本套路内容包含双节棍的抽、劈、撩、扫等棍法,以及警戒步、四六步、跪步等步型.该套路的编排充分体现双节棍刚而不僵、柔而不软、长短兼施、节奏鲜明的技法特点,展现灵活、敏捷的身法,给人精彩而独特的视觉享受.该套路为作者精心编排,以期对双节棍运动的良好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视频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成拳身法     
赵祯永  佟贵春 《精武》2006,(11):11-13
身法是武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拳法、掌法、腿法、脚法等相比,身法之重要性应列于首位。身法二字应如何解释?按一般说法,身者,乃人之整个躯体或指头颈以下部分。但从武术角度讲,却有所不同,身法之“身”应指除去四肢以外的部分,即躯干加上头颈。法者,指的是运动的规律及法则。大成拳对身法的训练与应用有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武术套路运动“高难度”之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难度”在武术套路运动中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美学范畴,它是武术套路运动质与量的统一。“高、难、新、美”是竞技武术特有的美学概念,是武术套路审美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周英南 《武当》2006,(7):12-14
腰的运用,是太极拳身法中的主要内容。不管哪一派太极拳,都十分重视转腰和松腰。所谓“腰为轴”、“主宰于腰”、“刻刻留意在腰间”是也。遗憾的是,在表演、竞赛套路的动作说明中,却忽视了这一点,致使很多练拳者打起拳来腰身呆滞、手脚僵硬,“光抡胳膊手”(杨振基语),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15.
陈诗强 《体育科技》2005,26(2):38-39
当前,武术界出现了套路与技击“分离趋势”,“唯技击论”和“唯套路论”两种观点,严重地阻碍了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通过论述八极拳套路与技击的关系,得出套路运动与技击运动关系密切,并行不悖的结论,应同时并举,旨在使武术运动成为一项全能的体育项目,更有利于进入奥运会。  相似文献   

16.
<正> 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是武术运动的八大要素。它们在武术运动中各自占有不同的重要位置。富有对立而又统一的哲学内涵,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眼法在拳械套路中的运用国内学者已有论述。这就是传统武术理论中常说的“眼随手到,手眼相随,手到哪里,眼到哪里”。上述观点在提法和理解上均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就眼神与中枢神经反射关系的研究至今尚未见到,本文试图通过运动生理学的观点来说明眼神与眼法的概念,以及眼神眼法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舒红云 《武当》2001,(1):34-35
身法运动的意义身法运动又称之为身法轨迹或脊椎运动。脊椎运动在拳学发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就有“力由脊发”的精辟论述。但是许多人对脊椎发力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对脊椎发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今,轨迹拳学把脊椎的运动规律和方法明明白白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使脊椎运动成为人人可以从理论上讲得清,在实践中用得上的技术。从而使拳学运动更加趋于完美。脊椎发力通常称之为身腰发力,身腰发力历来是拳学界的首要机密,诸如寸拳、寸劲、穿透力、贴身发力、抖飞人等等这些令人神往的功夫,无不得益于身腰的瞬间一抖。  相似文献   

18.
孙建国 《武当》2011,(4):14
太极拳推手是检验太极拳套路及身法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双方知己功夫和知彼功夫的一种习练手段。通过一段时间或几年的太极拳套路的演练后,一定要通过太极推手的方法来验证是否合乎太极拳内外三合之要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武术的技击本质为依据,试论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找出制约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相关因素为:⑴现代竞赛需要决定运动员的训练模式;⑵套路和散打项目在运动形式、运动性质等方面的异同难以使一名运动员兼习两种项目;(3)武术国际化市场决定套路和散打项目均需要各自改进加强。并提出套路运动S在练习套路的基础上练习散打、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编排要有攻防含义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陶仁祥 《体育科研》2003,24(5):52-55
身体,是人的生命活动主体,也是武术运动的主体。武术运动,是一项徒手或手持器械,以肢体各部位体势运动变化,与意念、呼吸、劲力相结合形式的综合性全身性运动。武术套路的势式动作和技法变化,都是由肢体体势动作变化而成。因此,武术运动对身体各部位体势,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等方面。行势走架,动静、开合,站立、走转,进退、起落,闪展、腾挪等,都有严格的体势变化要求。要想练好武术,教好武术;要想提高武术技艺,就必须十分清晰了解身体各部位正确体势的要求与运用。这就是武谚所说的“明三节”,同时武谚还用“三节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