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工作中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他的学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为了教育这个学生,他便领这个学生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有几只雏雀正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法救活他们了。”这情境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20年后,这位学生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当时严厉地批评我,那么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批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他的学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为了教育这个学生,他便令这学生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正有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法搞活它们了。”这情境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20年后,这位学生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当时严厉地批评我,  相似文献   

3.
1、春风化雨浇百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碰到过这么一件事:他看见他的学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他便领着学生到树林中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有几只雏雀嗷嗷待哺。他自言自语地说:“它们失去了妈蚂,现在谁也没办法救活它们了。”这情景,使这个学生非常懊丧。二十多年后,这个学生找到老师说: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他的学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为了教育这个学生,他便令这学生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正有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法搞活它们了。”这情境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20年后,这位学生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当时严厉地批评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因此而自己惩罚自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样教育学生:有一次,他看见他的一位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便领着这个学生到一个雀巢,里面有几只雏雀正嗷嗷哺。苏霍姆林斯基仿佛是自言自语地“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有办法活它们了。”此情此景,使这位小肇事羞愧难当,深深地低下了头。这位学生年后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当年你厉地惩罚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因此而自己惩罚自己了。而现在我总得自从打了那一弹弓后,世界上小鸟啁啾声都变得少了似的……”苏霍姆林斯基这种教育方法的高之处,就在于他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内疚感”。内疚感是个体…  相似文献   

6.
殷钰 《黑河教育》2014,(8):45-45
正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成功者。"杨飞龙教授曾经说过:"我听见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会了。"这里他阐述了也强调了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成功更有价值。小学生正处在从他人教育力量向自我教育力量逐渐转变的成长期,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期望成功的欲望特别强烈,这种心理品质虽然十分可贵,可如果无法唤醒它,无法将它们释  相似文献   

7.
有哲人说:"上天赋予我们一根舌头,却赐给我们两只耳朵,所以我们从别人那儿听到的话,可能比我们说出的话多两倍。"这就告诉我们要多听,而教师与学生沟通中最难的地方就在如何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心灵去倾听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在多种大程度上理解和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故倾听使学生感觉到你很尊重他,很重视他的想法,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会使其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与顾虑,释放出压力与不良情绪;倾听能使你了解  相似文献   

8.
1、春风化雨浇百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碰到过这么一件事:他看见他的学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他便领着该生到树林中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有几只雏雀嗷嗷待哺。他自言自语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办法救活它们了。”这情景,使这个学生非常懊丧。二十多年后,这个学生找到老师说:“如果您当时严厉批评了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因此而自己惩罚自己。我总觉得自从我打了那一弹弓后,世界上小鸟的啁啾声都变得少了似的……”爱的体验沁人心脾,老师这个角色,既不能像法官,也不能像警察,而应把学生当作你亲密的朋友。一天,有个学生语…  相似文献   

9.
徐雪勤 《考试周刊》2014,(58):186-186
<正>感知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美育成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育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感知和领会美的能力。他说:"感知和领会美,这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是审美素养的核心。"一、情境教学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活动中,一些教师只重视培养幼儿的美术技能,重视活动结果,而忽视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与体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个为很多人所熟知的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  相似文献   

11.
郑志超  毛亚红 《辅导员》2014,(12):61-62
正浙江省温岭市城南小学是所薄弱的山区学校,优质师资匮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城南小学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启动了教师读书计划,确立了"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教师"的项目。围绕着此项目,学校确定了三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是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扎根乡村的教育精神;二是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情怀;三是学习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教育思想。根据三方面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然而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他们或只重养不重教,娇惯溺爱,或方法简单粗暴。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学校教育学生互相谦让,却经常听家长教育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他";学校教育学生爱劳动,家长却担心自己孩子吃苦受累;……这样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相协  相似文献   

13.
<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源泉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这段话中就蕴含着"促进每一位学生卓越发展"之意。在我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学生,感到和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学生的快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外优秀教师,笔者发现了这样一个秘密:他们的职业幸福是从学生中获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16.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培养人,首先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世界。"没有心与心的沟通,就没有爱的琼浆玉液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心灵深处的种子就不会发芽,更不可能茁壮成长。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核心是一个"爱"字,情感因素运用得好,才能够让师生的心灵之花结出纯洁高尚的果实。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融洽、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不仅可以加快  相似文献   

17.
<正>一、对准备教案的认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了30多年课的教师上了一堂精采的观摩课。课后有人问他:"您花了多少时间准备了这堂课?"他笑着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其实,现场准备只花了15分钟。"为此,我们还是要先解决对准备教案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论述中指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他告诉我们:当学生不知道你在教育他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对此,本人在30年教育教学经历中  相似文献   

19.
正"只有人懂得爱,只有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在《爱情教育》中精辟地阐述了爱情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教学生如何做人本是学校德育的目标,爱情教育也应该名正言顺地纳入德育的范畴。当越来越多的早恋现象出现在教育者视野中时,我们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其表现则是封闭与捧杀,而这种禁堵办法只会把学生逼向反面。当学生不满足于精神上的爱慕而去追求生理满足时,我们又容易以单一的性教育来阻止这种危害行为  相似文献   

20.
韩德营 《中国教师》2010,(Z1):219-219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关系。"成功的阅读教学对话能就展现这种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它们互动着,创造着,生成着,使课堂阅读成为了充满生命活力的精神家园,师生由此共同走向了一个敞亮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