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18个单位主办或合办19项新闻评奖活动,在天津市将成为历史:今年4月5日,天津市委宣传部向全市新闻单位及中央驻津新闻单位发出通知,自今年开始,确定天津市新闻奖、天津市新闻理论学术论文奖、天津市新闻名专栏奖及天津市广播电视新闻奖等11个奖项为天津市新闻评奖的正式奖项,分别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记协、天津市广播电视电影局等8个单位主办或合办。 这样整顿各类新闻评奖活动的结果是改变了过去由于评选管理不规范,政出多门,造成新闻评奖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奖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易丰 《新闻窗》2008,(2):118-119
通常情况下,新闻单位图书室馆藏图书收藏的多少体现了该单位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图书利用率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图书室的服务水平及工作和业务水平。新闻单位的图书室应努力完善各项服务,营造一个好的借阅和学习环境,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从而推动本单位新闻工作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颖 《记者摇篮》2005,(3):21-21
乡镇级的报道员肩负着宣传报道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情况的光荣任务,可以说是这一级党委、政府在宣传工作方面的“代言人”。通讯员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新闻宣传工作的好坏优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上级新闻宣传媒体新闻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从事十几年的基层通讯报道工作、反复的实践、总结,我认为通讯报道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现在,各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新闻单位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这种竞争可以说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时效性作为新闻的第二生命,理所当然成了竞争的焦点。一些新闻单位为了抢先发搞,在新闻时效性上取得优势,可谓想尽办法。尤其是各类晚报利用下午出版的有利时机,开设“昨夜今晨”等栏目,最大程度地缩短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各个学校新闻专业的课程安排中实习都被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今,新闻是一个热门专业,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新闻专业,每年培养的新闻专业学生可能已经供大于求。在人才供大于求、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搞好新闻实习并非易事,实习生需要不断的努力。到新闻单位实习不是实习的唯一途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常常利用课外时间创办各种小刊物,在校内分发。国内大学新闻院系似乎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外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内部,即重视作为新闻专业学生必修课的到新闻单位进行的所谓“大实习”,…  相似文献   

6.
正机关档案室所保管的档案资料,从一般意义上说,大多具有现实性强、利用查找率高、机密程度强的特点。然而,受档案自身形成的特点和规律的影响,在机关档案室保管的档案往往不能解密和提供公开利用,使编研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相当一部分机关单位甚至明确要求其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利用机关档案室所保管的档案资料撰写论文、报道新闻、编辑资料等。这种情况客观上决定了机关档案室,尤其是机密性较强的机关档案室从事编研工作的中心只能是内部资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期以来,“新闻民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特殊群体。说其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指涉及的新闻单位空前广泛前所未有;说其为特殊群体,是指他们在新闻单位虽然与其他正式采编人员一样承担采编任务,但所在的新闻单位却不与之订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没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因而享受不到正式采编人员享有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合法权益,只能按双方口头协议从用工单位领取一定数量的底薪或者按发稿量多少领取报酬,具有非常明显的临时从业性质和编外人员色彩。这个群体具有较为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所在新闻单位因事业发展带来的采编人员不足的压力,一方面为个人利益驱动成为随时可能引发损害媒体公信力新闻事件的高危区。  相似文献   

8.
一、新闻单位档案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一)许多新闻单位的宣传报道 档案大多保存在不同部门或相关人员手中,在日常的宣传工作中,只能利用本部门、本单位自身积累的资料.而建立共享利用机制,既可解决背景资源匮缺的问题,也可节省大量资源,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各级新闻单位联合宁波台、慈溪台和舟山台进行信息共享,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闻内参是媒体直接面向党政机关领导部门传递的重要资料,是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更是发挥监管作用的有力方式.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的发展环境变得十分复杂,标题党、虚假信息大量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新闻内参的作用产生了影响.高校教师作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才,其对于新闻内参的认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新闻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情...  相似文献   

10.
<正>一则新闻能否吸引读者的注意,不仅取决于新闻本身,也与新闻采编工作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很多新闻报道之所以没能收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闻采编工作出了纰漏。笔者在分析现阶段我国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新闻采编工作水平进行了探讨。1.现阶段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新闻消息的采编深度不够新闻采编工作的目的不仅是让公众知道某一消息,还应当在更深层次上让公众对消息有一定层次上的了解,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新闻报道单位在对信息进行采编时,  相似文献   

11.
罗济 《声屏世界》2001,(12):18-19
目前我国的新闻院系和新闻单位都有自己的资料室,它们在各自单位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尽相同。新闻院系的资料室一般从专业学科要求出发,根据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或科研课题收集、整理有关资料,面向师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术研究服务;相对而言,新闻单位资料室的设置是为了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科研创作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但毋庸讳言,一般新闻单位对此尚缺乏必要的重视。 与图书馆相比,新闻院系和广播电视新闻单位的资料室除了规模小、经费少以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文献收藏高度专业化,以新闻专业期刊、报纸、书籍和相关资料为…  相似文献   

12.
龙强 《记者摇篮》2000,(4):30-30
会议报道在报纸上占有重要位置。如何写好发好会议新闻,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新闻单位具体体现党性原则和新闻指导性的一种表现。为此,本刊特编辑一组有关会议报道的论文,希望能给同行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13.
和立勇 《新闻界》2008,(5):67-69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手机短信的新闻传播效能,正被日益发展的手机多媒体功能所淹没。现阶段对其新闻传播效能的研究和利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冒进的功利主义思想,所以充分发挥手机媒体已有功能的效能,亦是对新媒体深度开发的一种表现。因此应充分发挥手机短信传播新闻的优势,尤其在对通讯相对落后地区的新闻传播,及在重大事件新闻传播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大量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对报纸新闻的采写方法和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给予新闻报纸从业人员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厘清大数据的优长与劣势之基础上,从消解与修缮两个维度阐释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所经受的衍变和影响,指出大数据时代虽然通过改变新闻产制、传播方式和发布渠道对新闻专业主义实施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和消解,但在更大程度上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和修缮,同时提出了应从政府、媒体和公众三个层面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重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出现了千方百计拒绝记者采访现象。企业要打造品牌,塑造形象,扩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新闻媒体。那么,这些企业为何不欢迎记者采访呢?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记者素质较低。有些正规新闻单位的记者到企业来采访,不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千方百计抓“活鱼”;而是住  相似文献   

17.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是办好报纸的根本。近几年来,有些新闻单位屡屡发生问题,关键就在于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个“总开关”上出了毛病。因此,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关键在于处理好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电视新闻的传播主要由新闻采制、播出、传输、覆盖与接收等几个环节构成,这些环节上的技术革新都会对电视新闻的传播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一、对电视新闻制作的影响电视新闻的制作包括新闻摄像和新闻编辑等几个方面。在新闻摄像上,早期的摄像机有着很大的缺陷,如声画不同步,拍摄的是无声影像,在电视新闻的播出过程中,影像必须与播音员录制好的解说词同步配合播出,这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中涉及的法律纠纷,引发的新闻官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闻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新闻媒体与媒体受众之间的种种矛盾。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减少法律纠纷,是目前摆在广大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减少法律纠纷,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一)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有些新闻工作者对事物不是作深入细致的采访,不是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事物的客观真实性,而是偏听偏信,以偏概全,导致了新闻内容失实、报道失实,结果是把所在的新闻单位送上了被告席。由此可见,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是新闻媒体的生命所系,…  相似文献   

20.
<正>"自媒体"传播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格局,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的时代,往往忽略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自媒体"传播形态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和存在依据,说明"自媒体"传播形态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一次重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整个过程。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的格局被打破,并进入到"自媒体"传播形态之下。"自媒体"传播形态,即任意一个人或组织机构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互联网,通过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