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一 自1994年10月3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颁发<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后,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陆续在全国各行业展开,中学教师首当其冲成为测试的主要对象.PSC包含四个部分:(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二)读双音节词语50个;(三)朗读作品;(四)说话.其中"朗读项"占30%.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指出:此项测试目的是考查应试人用普通话朗读水平书面材料的水平,重点考察语音、连读音变(上声、"一"、"不")、语调(语气)等项目.各地在普通话培训时,都比较注重朗读的辅导.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在PSC中的朗读状况究竟如何呢?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2.
我校胡习之、高群教授主编的《普通话学习与测试培训教程》已于2014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为适应新世纪高校普通话教学的需要,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新大纲编撰而成。全书共三篇八章。第一章介绍普通话、普通话水平测试及语音的基本知识;第二、三、四、五章介绍普通话语音系统及其训练;第六、七章主要介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朗读和说话的知识、方法、技巧,对大纲规定的60篇朗读作品作了词语、句子难点和整体朗读提示,对30个话题进行了分析,并提供相关实例;第八章为模拟测试,介绍测试知识、抓分策略,提供多套模拟试卷。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提供的50篇朗读作品是数以千万计的受训受测人员学习普通话的必读材料。然而,这些作品虽然整体上体现出较高的规范性乃至艺术性,而且不乏名篇佳作,但是纰漏瑕疵时见,“失范”之处令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4.
PSC新《大纲》60篇朗读作品的声韵分布不均衡,在其它测试项目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会造成应试人的分数相差很大的可能结果(在方言区尤为如此)。应合理制定朗读部分评分标准,使之围绕并体现《大纲》确定的朗读目的,以求合理、客观地反映应试人的实际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我国人民语言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毋庸置疑的积极意义。目前培训、测试还在使用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提供的50篇朗读作品,大多有着较强的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然而,如果从语文规范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却会发现其中一些篇页存在着种种语病——这里所说的语病,既指词汇、语法和逻辑方面,也泛指数字、标点等书写符号使用中的问题。笔者现不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对朗读篇目进行了较大调整。新大纲朗读材料调整以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审美教育为旨归,具有注重科学精神,探求国际道路,强化民族意识。凸显时代特色和张扬审美职能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瑶 《现代语文》2005,(8):12-15
2003年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以下简称<新纲>)的词表在轻声词语的处理上有了一些新变化:一方面,区分"必读轻声音节"和"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音节",将必读轻声词语压缩到550条;另一方面,另立<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以下简称<必读轻声词语表>),将这550条轻声词语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以下简称<词语表>)中独立出来,更有利于使用者识记.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所占分数比例较大。重视朗读,研究方法,充分发挥朗读在普通话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可以使我们在测试中减少失误。更好地发挥水平,同时对提高我们的普通话水平和语文素养十分有益。下面试就朗读在普通话学习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作品编选的信度对整个测试的信度产生了影响。本文试图从声母和韵母的角度来分析《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新增朗读作品的信度.并对朗读作品的煽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炜 《江苏高教》2008,(1):154-155
2003年新《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对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在平时加强语音语调的训练外,还应保持正确的朗读状态。正确的朗读状态首先是精神状态的正确,朗读者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读作品中,理解、欣赏作品,深刻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引发自己的朗读愿望。其次是反复揣摩,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建立“内心视像”,即在朗读的准备过程中,要能够在看到文字的同时,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再现场景,如同身临其境,从而唤起朗读情绪。最后,在正式朗读阶段,朗读者应全身松弛,用声自如,目的是使朗读者在朗读过程中保…  相似文献   

11.
洪明 《教育学报》2012,8(1):3-12
读经问题是民国初年废除读经之后围绕恢复读经和反对读经而产生的一系列论争,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抛给世人的一个世纪难题。百年来,关于读经的争议主要经历了四次:第一次发生在民国初年,主要围绕着袁世凯、康有为等复古尊孔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者反复古斗争展开;第二次是20世纪20年代在东西文化反思过程中出现的,以1925年章士钊"读经救国"论和鲁迅的批判为标志;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抗战前夕,高潮为《教育杂志》1935年"读经专号"中关于读经的大讨论;第四次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尚未结束。读经的论争还会继续,解决读经论争的最好态度是抱有开放心态,认清潮流,允许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新疆当代文学作品选讲》的开设有助于中文专业学生更多地关注和了解新疆当代文学发展的状况,加深对新疆多元一体地域文化的认同.文章对该课程篇目选定的原则、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确定以及该课程建设的实践教学方面的尝试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以利于课程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广西新时期文学作品选读"是河池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新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该教学改革项目2005年被批准为"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一批立项项目"。本文对"广西新时期文学作品选读‘新课程建设’"项目的立项背景、意义和建设情况进行扼要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建设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在他的新感觉小说里呈现出都市性、个体性及真实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冯发云 《培训与研究》2007,24(11):20-21
新批评理论以文本为关注焦点,采用细读式方法论,长于诗歌分析。由于它与玄学派诗歌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类似,使得玄学派诗歌与新批评思维叠加在一起。在新批评的视野中玄学派诗歌富含张力与反讽、意象与曲喻、戏剧性与伪逻辑等特点,这在《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得到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新教师群体的关注已成为近年来国际教师教育领域的新动向,欧美等国开始相继采取新的举措,出台新教师政策。从美、英两国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和“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出发,探寻其成功经验,谋求其共性,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宋金人著述《梦溪笔谈》、《分门古今类事》、《清异录》、《庄靖集》、《滹南集》等著作时,偶见唐五代人诗而前贤尚未及者,在逐句和《全唐诗》以及《外编》、《补编》、《续拾》等全部唐诗资料核对以后,共补辑唐五代佚诗凡19首131句,是近年来学界较大规模的唐诗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中央民族大学预科语文教学从“阅读与写作”到“现当代文学阅读”和“古典文学阅读”,以及“实用写作”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实用写作”从课程名称、教材状况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教学效果的改善,应强调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写作兴趣,加大实训教材开发的力度,引导学生学练结合,实现“实用写作”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管同是清代中后期一个很重要的学者和思想家。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研究甚少。本文从管同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游记散文所具有的特色出发,对《因寄轩文集》中的14篇游记进行了综合研究,试以此来管窥管同文所具有的“雄直气”。  相似文献   

20.
PSC"说话"项若干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说话”项的测评争议较大,现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说话”项的评判标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突出地表现在考核形式,语音面貌的定档等环节上,从测评实践的角度,对“说话”项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通过对现行《大纲》“说话”项评分机制的梳理与解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说话”项的测评提供较为合理的评判方法与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