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宴琼林"定制规范,施行严谨,系清代首创的科举宴筵制度。光绪《钦定科场条例》明文规定进士于会试中式周甲之年,若长寿健在,获皇帝恩准可与新科进士同赴琼林宴,尽享旷世殊荣。重宴琼林制度对清朝中后期科举文化产生了较为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永乐十三年《四书大全》、《五经大全》修成后,文献或载科举考试经书主《大全》,但更常见独尊《大全》编纂时所重朱熹、蔡沈等宋、元传注之说,后又频有士子不读《大全》之论,颇有出入。经本文考察,《大全》浩瀚繁重,不但备考吃力、不适用,且士子未能尽睹,购置不易。颁布未久,约在正统后,科场已逐渐改尊《大全》所重的朱、蔡等五部经注。用《大全》小注者,或被视为异说,遭到黜落。《大全》在科场独尊的地位显然已不复存在,故旧云《大全》为明两百余年功令所尊之记载,并非准确的实情。  相似文献   

3.
雷俊霞 《文化学刊》2008,(1):135-141
《释谚》是清末绍兴籍著名学者平步青的笔记丛书《霞外捃屑》之卷十。包含平氏以30年时间(1852—1882)辑录的越地(今浙江绍兴)民间俗语的176个词条及相关考证的重要成果。内容涉及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民俗称谓、市井交往、民间信仰等民众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它记录和反映了一定时期绍兴民间习俗惯制的主要特征,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4.
正(一)春秋时期的越国,定都今日之绍兴。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今浙江全境几乎全属会稽郡。东汉的"吴会分治",旧会稽郡一分为二:吴郡(郡治在今苏州)、会稽郡。"新会稽郡"的治所仍在绍兴,依然管辖浙江多数区域。三国以来,境内陆续分出临海郡(今台州)、吴兴郡(今湖州)、东阳郡(今金华)、永嘉郡(今温州)等。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5.
常有学者将"乾嘉三大考史名著"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在乾嘉学者眼中,赵、钱、王三书都是考据书,只是考据的内容和方法不同。他们称赵书不如钱、王二著,是因为赵书的考据最容易;张之洞却反其道而行之,极为推崇赵书。他在任四川学政时,于《8轩语》和《书目答问》中积极肯定《廿二史札记》的价值,后又在《劝学篇》及科举改制实践中继续强调此书的应时之需。两者结论大相径庭,乃是因为前者立足于史学研究,后者立足于史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法国总理给我们来信了!”日前,绍兴市名人文化研究会负责人黄天德手捧法国总理菲永的来信,兴奋不已。当通过翻译得知,法国总理在信中表示了对《绍兴名人印》的关注时,黄天德的心情已远非激动可以形容L近日笔者拜访黄天德先生,探询《绍兴名人印》创意之由来。黄先生还沉浸在喜悦中,他慢慢地为我打开一个画轴,  相似文献   

7.
王春鸣 《文化学刊》2011,(3):170-173
本文试图从晚清知识分子王韬的"废时文"说入手探究其政治文化观。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时代环境以及多元、客观的文化思想;在道、器之外,重视"人"的因素,促使王韬选择了"废时文"作为讨伐传统文化的入口。"时文"在他的文论中,既是承载旧文化的符号,也是传统文人的进身之阶,还泛指一切"不古若"、"不西法"之学问。从他对"时文"的解释与讨伐中,我们可以看到,以王韬为代表的晚清先进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一直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王韬"废时文"的呐喊,虽然充满了矛盾,却仍然高度彰显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转型过程中的革命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推介绍兴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绍兴文化对外的影响力,2002年以来,绍兴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市台办、市文体局、绍兴日报社、绍兴电视台等部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多渠道开展对台宣传活动。通过展示绍兴文化的光彩、沟通绍兴与台湾的联系,真正让台湾民众了解绍兴,使绍兴走进台湾。请进来,借用对台媒体,展示绍兴古城新貌。绍兴市委外宣办、市台办等部门,先后邀请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海峡时报》、台湾东森电视台、TVBS 有线电视台、年代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对台部等媒体来绍  相似文献   

9.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朱关田,1944年出生于绍兴鉴湖之滨。1964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师从潘天寿、沙孟海、陆维钊等,博涉唐人楷法,致力于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研究。又师北魏,钟情《张猛龙》《嵩高灵庙》诸碑,取其隶意,直接汉魏风骨。尔后专攻章草,对三国皇象《急就章》、西晋索靖《月仪贴》《出师颂》以及汉魏简牍、敦煌残札心仪手摹,广搜博取  相似文献   

10.
陈桥驿速写     
去年10月间,浙江绍兴陈桥驿教授家乡的各界人士,按照绍兴的传统风俗,为陈教授举办了一个热烈隆重的80华诞庆祝会。庆祝会上,此次祝寿活动的发起人、浙江省政协委员、绍兴旅港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车越乔先生动情地说:“陈教授的学术成就可以媲美许多先贤学者,甚至超过了他们,他确实是我们绍兴的一个宝。”车先生的话语包含了对陈教授的钦佩,更洋溢着家乡人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自豪与骄傲。的确,在陈教授身上,处处体现出绍兴人的智慧与风骨,说他是绍兴的一个代表、一种象征,应该毫不为过。陈教授从小聪慧,五六岁时即能背诵《神童诗》《千家诗》《…  相似文献   

11.
敦煌写本《杂抄》内有"论经史何人修撰制注"一条,这部分内容包含二十余种书籍,在形式上看其应为一个简单的阅读书目。而通过《杂抄》自身的性质以及书目所录书与书之间的联系,加上当时科举应试风气的影响,推测其为当时具有推荐性的学习书目。联系科举考试制度及内容,探索书目编纂人的编目意图,可以看出其所列书目内容对当时科举考试的迎合。本文以其对科举考试的迎合作为连接点,将书目内容与科举应试学习联系,以此窥探科举士子们当时科举应试学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1700多年前,书圣王羲之在绍兴醉后写下名垂千古的《兰亭序》,在神话传说中,他用过的毛笔和洒下的墨滴也都沾上了“仙气”,变成了会稽山中七个笔画小精灵和“毛笔爷爷”。  相似文献   

13.
行卷是唐代科举的特色现象。科举行卷活动中知举者通过品评举子的诗赋文章从而为之揄扬并向有司荐士,可以看作是古代传统的品评风尚在唐代的延续和发展。从先秦典籍中对历史人物的伦理性评价、《左传》初显规模的人物品评活动,到两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蔚为大观的人物品题发展而为唐人凭藉考察卷贽以荐士,是一脉相承的文化现象,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通过被品评以体现自我价值、立身扬名的心理诉求及评价者"知人则哲"的文化自足心理。  相似文献   

14.
琐谈绍剧     
今年3月,正值世纪之交的暮春时节,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绍兴市人民政府、绍兴电视台联合在绍兴举办“大禹风”文艺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们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观看了富有浓郁绍兴特色的节目,当舞台大屏幕上出观周恩来总理接见绍剧表演艺术家、“江南美猴王”六龄童章宗义和他的大  相似文献   

15.
道咸以来,儒学因遭遇"千古之奇变"而面临无奈的沉沦,是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作为社会重心的士绅阶层因时代的变局发生转型、分化,其再生产机制亦因科举停废而中断。但士绅在地方社会的文化权势并没有减弱,他们的内心深处仍以儒学及其价值观念为其乱世生存的基本道义,并在外在行为上表现为积极维护儒学价值的种种实践。晚清温州士绅有意识地表彰南宋永嘉之学的努力,实乃一种从传统中发掘地方重建资源的地域文化意识自觉使然。而永嘉之学"经制事功"要义和"坐言起行"精神的重获提倡,催生了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经世意识,最终落实为由"家"而"乡",由宗族而地方文教的实践逻辑。晚清温州士绅以儒学为中心、以地方事务为取向的"因地制宜"的实践,进一步验证了如下观察,即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在变局时代面临严重的价值危机,而作为文化实践的儒学却在地方社会中表现出相当的践履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一行50人于今年3月下旬赴新加坡演出,他们的精湛演出,让狮城的戏曲观众大饱眼福。 应新加坡南华儒剧社的邀请,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携《马龙将军》《陆文龙》《狸猫换太子》等8台优秀越剧赴新加坡,在黄金剧院进行了9场演出。新加坡《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海峡时报》(英文)等各大报刊相继发表《巫祸悲剧之谜——评  相似文献   

17.
祝尚书先生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即从1998年开始,将其研究重点逐步转移于宋代科举与文学,并陆续有专题论文刊出,颇得到学界的关注,我也间有研读。现在祝尚书先生将这二十余篇论文结集,正式题署为《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因我过去曾撰有《唐代科举与文学》,祝先生视我为同道,故特邀我作序。我长期在中华书局工作,祝先生于数年前已在中华书局出版其所著《宋人别集叙录》、《宋人总集叙录》,近年来我又因受学界友人委托,计划编纂一套较有规模的《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两宋部分约请祝先生主持,因此可以说,我们确有学术…  相似文献   

18.
沈自晋的世俗喜剧作品《望湖亭》是以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为底本改编的。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改编的戏曲作者通过增加关目和人物,引起故事情节及其结构的变化,使其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作者借用一些其他因素,如风雪、科举、神话色彩等,使故事情节更具表现力,增添了舞台效果。此外,通过结合沈自晋和冯梦龙的生平、所处时代特色、人文思想及作品体裁等几个方面,可以发现隐含于其中的不同的婚恋观,对其文本细读和研究能够探讨出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黄亦君 《文化学刊》2009,(1):177-179
时下讲史、品史之风盛行。由于学术背景不同、研究方向各异,讲史、品史的方法亦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讲史、品史风格,百花齐放,丰富多彩,是其利;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亦是其弊。如已经出版的数十部关于三国内容的读物,多以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为蓝本,杂以《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以及一些野史、稗史等相关史料写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抚慰一般受众对历史知识渴求的心态,其学术价值实在难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0.
十里湖山,一楼风月。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杭州楼外楼老字号,生意一直长盛不衰,且越开越兴旺,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浓厚的推究兴趣。近日读了《名人笔下的楼外楼》一书,茅塞顿开,悟出了楼外楼的“经营之道”。楼以“名”起 楼外楼的店名系何人所起传说很多,已很难考证,一个说法是出于清代大学问家俞樾之口。据说楼外楼的创始者洪瑞堂原是绍兴来的一个落第文人,他请与之为邻的俞楼主人俞樾取个店名,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