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诞生于“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语文教材的内容,并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主流。这一教材内容的重大调整,既是语文教育改革的结果,也是各书局市场竞争的结果。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化”,在叶圣陶编写的《开明小学国语读本》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与叶圣陶身兼语文教育家和儿童文学家两种身份分不开。“儿童文学化”的教材特征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2.
周绍斌 《学子》2004,(8):46-46
“语文”一词是解放后才有的。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我国开始兴办“新学”。当时的课程、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只有语文一科所授的仍是古文,当时称“国文”。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文化界大力提倡白话文,“国文”课受到冲击,于是小学开始改设“国语”课,所用的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文章都是白话短文、儿歌、故事等。中学仍开设“国文”课,但白话文的比重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等新文学作家的白话作品。30年代后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等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教材,后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而被迫中止。1949…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一词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我国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称之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但白话文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是最早提出“读整本的书”教学理念并将之付诸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叶圣陶在编定初级中学国语“课程标准”时就提出了“读整部的名著”的教学理念。进入20世纪40年代,他将语文阅读教学理论进一步明确为“读整本的书”,并从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实践出发,探索了语文阅读课程的改订、阅读教材的编撰、阅读方法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6.
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法就是给每册课本选入若干篇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作品,难字难词加上注脚,篇后附几道思考题练习题。时间久了,编者、教者、学者也渐习以为常。这几年翻译出了不少数理化教材,这对于我国编写这类教材有借鉴作用。至于语文,也许由于各是各的“国语”,差异  相似文献   

7.
要当好一个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教师共有的“师德”:为人师表。但语文教师还应当具备自身的“师德”,即:热爱国语,乐于传道,尊重科学。热爱国语语文教师肩负着本国语言的教学重任,他首先必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本身没有阶级性,但语文教师必须怀着无限热爱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去从事教学,因为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末,国家教委允许各地依照《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编写不同类型的语文教材,于是,“一纲多本”中学语文教材雨后春笋般相继向世。“一纲多本”中学语文教材是语文教材上富有开创性的重大改革,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来看,都具有其特殊意义。从历史上讲,建国以来,它首次打破“一纲一本”封闭型的旧格局,开创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格局。从现实上讲,“一纲多本”推出了众多的语文教材编写体系,有的虽然还不成熟,但它毕竟开拓了思路,扩大了视野。正是鉴于此,在对“一纲多本”中学语文教材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其编写体系、单元的建构、范文的选取、语文训练序列、教材的科学化等几个方面做一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伯吹对我国教材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有重要贡献。他在北新书局、儿童书局、国立编译馆和人教社工作时,先后编写多部教科书及其教学参考书,如《北新国语读本》(1932)、《复兴国语课本》(1934)、"国定本"《初级小学国语常识课本》(1943)和《高级小学国语课本》(1945)、新中国第一套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初级小学课本语文》(1955)和《高级小学课本语文》(1957)等。他对小学教材和语文教材问题也深有研究,论述了教材的概念、意义、目的、类型、编撰原则、制作方法及其与儿童读物的关系等,形成了独具特色、较为系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材观。  相似文献   

10.
前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家长热捧一本70多年前由叶圣陶主编、丰子恺插图的《开明国语》课本,并由此引发了对现行教材的质疑。在官方教材一统天下的今天,有一批有识之士怀揣救救孩子的梦想,带着满腔对当下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失实和道德绑架的深恶痛  相似文献   

11.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被认为由全国最强的编写队伍编撰而成,渗透了当下对语文学习观最全面、深入及最新的认识与理解。在先前学者对语文学习观研究的基础上,将“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分析对象,综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从语文的性质、语言、思维、知识本质等维度探寻一种崭新的语文学习观,并提出相应的促进策略。期望这样的语文学习观及促进策略能帮助教师把握教材设计者对教与学的理念、有意识地发展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相似文献   

12.
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在教学中应改变教师简单地用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支粉笔解决课堂教学的现状,大力拓展更大的课堂空间——教师“教”的空间和学生“学”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体现一定深度,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有独特的分析和见解,体现自己的思想深度,灵活运用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叶圣陶先生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工作,建议把旧有的“国语”和“国文”一律更名为“语文”,从此开始了“语文”一词广为使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直面一年多的新课程改革和课堂调研,欣慰之余,就语文教学的课改不偏离方向。感觉到语文老师应当胸怀“三本”。第一当以生为“本”,寻找适合每个孩子的教学。第二当立足教材之“本”。合理运用与重建“课内资源”,压缩课时、协调教学板块,大力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第三应把握教学根“本”,强调语文课就是教语文。语文课应当体现语文味。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教材更是“引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学语文教学界很有些知名度的窦桂梅老师曾应徐州教育学会之邀为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老师们提供了一堂课,并与听课者进行了交流。窦老师对教材的认识或者说她的“教材观”对大家颇有启发。窦老师说:“有时我们说教材不过是个‘例子’,‘例子’不等于是法律,不等于是圣经、圣旨,教材更是一个‘引子’,今天的社会里我们应该把教材看作‘引子’,引发你去学习,引发你去陶冶,引发你去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一向忠实于教材,坚持并坚信“以本为本”。即便有时表达对教材的不满,那也是因为发现了教材还有不够“权威”的地方,例如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16.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犯了“理念眩晕”症,片面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何位置;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无暇关照教材文本,甚至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其实,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语文教学只有把“本”留住,把“本”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会落到实处。1.无度的拓展,“淹没”了文本的重点为了体现“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很多…  相似文献   

17.
“工具论”将“语文”视为“语言文字”、以引出“工具性”,又将“语文”看作“语言文学”,再引出“思想性”。将“语文”看作“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既违反当年改“国文”、“国语”为“语文”的原意,也不符台“语文课”的实际情况,因此“工具论”在“名”与“实”两个方面都是不真的判断。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对“语文”本体的正确认定是研究其性质的前提。1963年,叶老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写道:“什么叫语义Z平时说的话叫门头语六,写在纸面上111【K面语S。把门义语。>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帅吾义。”问时指…  相似文献   

18.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出教材”.  相似文献   

19.
语文,在台湾称为“国语”。由于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分析两岸在语文教材编写上的差异,了解台湾在语文教材编写方面的独特做法,对于我们强化语文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本文以台湾国民小学选用比较广泛的台湾翰林出版公司的《国语》(以下简称台湾版)五年级上、下两册与大陆凤凰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以下简称苏教版)五年级上、下两册进行对应比较,了解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破“唯本”观念开生活口子○王辉(景德镇市第七中学本”指课本,即教材,教科书。有过一个提法: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其目的是为了规范语文教学和语文测试,用意是良好的,但把“本”提高到如此重要的程度,就有了较大的负面作用。应该看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