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书面语言的训练.要让学生多写、多练、学会仿写、缩写、继写、即兴作文,写人、写事、写物、坚持写日记.只有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才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长期以来语文工作者棘手的课题。笔者多年来从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出发进行作文指导 ,效果较好。一、小学作文教学要有系统性 ,计划性。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 ,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要有系统性和计划性 ,要立足于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系统作文训练。二年级进行连词、连句的训练 ,从三年级起 ,先连句后连段 ,先单句后复句。例如“伟大”一词 ,先是单独地写一句话 ,接着让学生自编一个故事 ,通过一个故事表现人物的伟大性格。从内容上讲 ,先是单一的一个物体 ,或是一件事 ,先事后人 ,作文时 ,始终抓住一件事、一个人的训练。不要贪…  相似文献   

3.
许淑颖 《小学生》2013,(11):61-61
在小学的作文中,大部分作文是写人与写事的文章,其次是写景文章,再次是想象作文。要想让学生写好写人写事的文章,就得做好片断训练。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人要么是哑巴(没有语言描写),要么是木头人(没有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这就是我们需要训练的人物的细节描写,其中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限于篇幅,仅就在语言描写训练教学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习作就是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出来,因此作文能力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综合体现。可是不少学生从中年级到高年级写一件事、写一个人,总是那些写熟的事、写腻的人,所产生的感受要么是很肤浅的,要么是片面的,习作训练和学习做人收效不甚理想。对此,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运用名言谚语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深化作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既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又能达到育人的目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阶段的作文类型主要是写人、写事、写景,我认为只有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才能达到上述目的。一、通过写人育人写人的作文,必须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写的是什么样的人,写这个人的哪些方  相似文献   

6.
作文批改是个老课题,有许多有益的理论探讨、经验总结是值得借鉴的。从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对“批改”这一环节上的问题有必要再作些探讨和研究。作文能力的训练应包括两个方面:写作、修改。文成于思。文成于改。修改应是学生自己的事。可以说,凡是不会修改的人,他自己也就不会写作文。学会修改作文很重要.学生要在长期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7.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是由低年级的写话向独立成篇过渡的重要阶段。它既是低年级写话训练的继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而三年级的作文训练,则是这个重要阶段的起步伊始,能否把这一步起好,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作文训练。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必须从他们关心的事情出发,写他们想写的东西,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表其情,达其意"。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践 ,我认为鼓励学生提早作文 ,是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也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低年级学生的小作文包括看图说话 ,写话 ,编写儿歌、童话 ,写日记等等。其训练目的是为了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为写大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在训练说话、写话、写片断、写成篇的过程中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好起始阶段的小作文呢 ?下面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一、读拼音 ,说句子 ,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刚入学时 ,教学的重点是学习汉语拼音 ,我们仍可利…  相似文献   

9.
看看当前小学作文命题,特别是平时作文训练的命题,有模式化的倾向。要求写人,大都是“我熟悉的一个人”、“我的爸爸(或妈妈)”、“我的老师”、“一个值得学习的人”;要求写事,大都是“一件值得回忆的事”、“难忘的一件事”、“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整个小学阶段,就是让学生反反复复写这  相似文献   

10.
葛萍 《教育教学论坛》2014,(40):218-220
什么是作文·顾名思义,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习作和文章。中、高年级的学生都要求要学写作文,或写人,或记事。古语言道,"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那是不是心中有所想,口中有所言,就能写出文章呢?暂且先不说好文章。钱理群教授曾说过:"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现在的语文却变得很可怕,不怕作文的学生太少了"。确实如此,现在许多学生害怕作文,即便写作,也是勉强为之,多空洞无物,言之无味。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源头抓起,在小学低年级就应该加强说话和写话训练,抓好作文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万事开头难,低段作文的教学在学生的写作生涯中占据着基础性的位置。只有把第一步走好,以后才会有好的收获。如果孩子从开始就被动地接受有关于作文的训练,作文写作将会变成很枯燥的一件事。只有在起步阶段,勾起孩子的兴趣,孩子才会把作文写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2.
每次作文,学生总感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但为了完成任务,又不得不写.因此,作文中空话假话连篇。写的人都是千人一面,记的事都是千篇一律,老师改作文也觉得索然无味,使作文训练走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写枯燥无味的文章,老师枯燥无味地阅文章”。学生为什么会觉得没有话说,没有内容写呢?  相似文献   

13.
期末阶段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机械的重复或大范围压题,缺乏系统、综合训练。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从提高学生素质入手,冲破应试教学的框子。如何搞好期末作文复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分清层次,掌握特点。 在第七册的九次作文训练中,有通知、决心书两篇应用文和七篇记叙文,其中有写景状物训练,即看图写文、写一种植物和家乡特产。还有记一次活动、记暑假里一件事,还有通过一件事写熟悉的人。这些作文虽然训练形式与层次不同,但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写人时,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应用自己学过的写作  相似文献   

14.
洪涛 《小学语文》2012,(6):48-49
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的最大特点是过渡性,即由口头作文向书面作文过渡,由观察图画向观察生活过渡,由句段训练向篇章训练过渡。这个特点决定了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训练必须要解决“愿写、爱写、会写、有东西写”的问题。一、减少束缚,让学生愿写首先,不要将写作文弄得很严肃,要强调作文就是写话,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通常训练学生的习作,有一部分是表现生活的作文。这类作文是直接认识生活、评价生活的,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作文技能反映生活,发表见解,是学生将阅读转化为作文能力的实践。这类作文取材于生活,立意于生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类作文写的是生活。论说,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在学校、家庭、社会接触到许多人和事,再加上看书看影视,头脑里应当存有大量的信息。但是,让他们在作文里写教自己的老师,写养育他们的父母,写他们自己的事,他们却那样难为情,总觉得没啥可写。究其原因,当然与他们不注意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能写出语句通顺、有条理、有中心的文章的能力。可见,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传统的作文训练总是局限在“出题——指导——草稿——评改”的模式中,学生作文总是在老师指定的圈内挖空心思去想,自然学生的作文内容普遍单一,学生不能写自己想写的事,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被动的、不情愿的成份居多。不难看出这种模式是难以实现《课标》提出的作文能力培训目标的。鉴于此,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由讲练模式的“幕后”走到自主作文的“台前”,作文指导由“限制”变为“放开”。坚持作文自主能力的训练,初步达到了自我训练、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作文水平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中,我们都会要求学生留心生活,注意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教材中,指向日常生活的作文训练也是最多。那我们的学生记录生活、描摹生活的能力发展得怎样呢?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我县五年级作文命题为《我最亲近的一个人》。写人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训练重点。命题契合教材要求,指向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我们随机抽取了两所城镇小学和一所农村小学共222名五年级学生的作文,做了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生活类作文的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写爸爸  相似文献   

18.
三、四年级作文训练是在低年级写话训练基础上的延续,尤其三、四年级是学生作文的启蒙阶段。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调动起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步入生活,开拓思维,写真情实感。从片段入手,通过"习作例文""评讲"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9.
<正>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尤为重要,因为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此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正式"作文,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仿句造段、看图写话等单纯的句段写作训练高出一个层次,学生对如何完成整篇文章的写作知道得还不够多,大多数学生还不能有条理地写出一件事、一个人、一处景物等,作文普遍存在如下问题:语言平板化,脱离儿童语言实际;题材套路化,缺乏生活气息;无病呻吟,没有真切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可能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一、选材贴近生活,激活情感因素,使学生有话可说,扫除心理障碍[案例一]在一次写作中,布置了一篇题为《一件让我难忘的事》的作文。学生动笔之前,我一再重申,这是写一件让你受了一次深刻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