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有效教学理念为出发点,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方面研究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通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孔雀东南飞》、《离骚》等教学案例,论证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教什么",即从学生需求角度和凸显语文核心价值角度设置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这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怎么教",即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持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创新,这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和保证。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确定了教学内容,一篇课文该让学生学什么,教师该教什么,执教者心中就有了数,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也就有了针对性。但就目前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关注还远远不够。不管是教师的随堂课还是公开课,在教学内容上教跑题的大有人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依然停留在教学方法的纠缠上,即重视“怎么教”的问题,而忽视了“教什么”这个更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金晶 《学语文》2013,(2):74-75
长期以来,人们对散文教学内容的讨论较为热烈,但大多数都是上层理论的争论,少有联系散文篇目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试从散文的基本性质出发,明确散文应该教什么,再以《江南的冬景》为例,确定"这一篇"应该教什么。  相似文献   

4.
许燕 《语文天地》2014,(12):19-20
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而课文又并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真正的教学内容是隐含在课文里的。在语文阅读课上,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明白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今天学哪一篇课文;但通过这篇课文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学什么内容",事实上都是未定的,教师在备课之前是不明确的。语文教材的这个特点可以称作"语文教学内容的未定性"。  相似文献   

5.
开学以来,听了几位年轻教师的语文课,在与他们交流时,他们大多表示,语文课堂上不知道该教什么。无独有偶,一次与几位有着20年左右教龄的语文教师交流时,他们也反映,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难上的原因在于不知道该教些什么。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其实就隐藏在一篇篇课文里,需要语文教师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发现隐藏在课文中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邬云德 《中学教研》2014,(11):14-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旨在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需要的"过程教育",但调研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符合"过程教育"要求.深度访谈发现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教什么"和"怎样教"的认识存在偏差,而导致认识上偏差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没有经历深入、细致地确定"教什么"和构思"怎样教"的分析与决策过程,教师不经历该过程的原因是教师缺乏相关的分析与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7.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但久而久之,不少教师把教学目标窄化成了教的目标。进教室之前想得比较多的是“我今天要教什么?我今天要完成什么任务?”殊不知.教学质量的最终检验结果是要靠学生体现的。因此笔者认为从学习目标入手或许能成为确定合宜教学内容的一种新尝试。 一、什么是学习目标 从理论上讲.同一本语文教科书、执行同一个教学计划、面对学情类似的学生.不同的教师执教同一篇课文,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该一致或至少大致趋同。但事实并非如此。“我能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愿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王荣生语)的情形并非鲜见。在一次市级教学能力比武中,参赛教师就《兰亭集序》进行了教学设计和现场说课。其中三位教师所撰写的目标分别是:  相似文献   

8.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故事,被收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对于这篇寓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及落实教学内容,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28篇教学设计及2篇课堂实录显示,当前《愚公移山》教学存在忽视文体属性、教学过程模式化的问题。文章基于文体视野,对《愚公移山》进行解读,并为《愚公移山》"教什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荣生教授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引发了人们对语文教学内容建设的热议。有些老师认为:一篇文章一旦选人语文教材,教学内容便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即一篇课文应该教什么,应该是相对确定的。也有些老师认为: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文本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学内容不是唯一性的。教师所开发的教学内容只要指向课程目标,就应该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语文教学两个常言常新的基本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状况下,广大语文教师如何重新审视"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基本问题?本刊邀请了两位教研员和两位一线的教师对这两个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阐述,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王荣生教授提出了把握一堂好课的四个标准,即最低标准是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较低标准是正确的教学内容;较高标准是教学内容的现实化;理想标准是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上好一堂课最基本的是教师要知道自己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其次才是怎么教的问题。这样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在研读文本中就显得至关重要。一篇课文的阅读价值是显性的,而教学价值是隐性的。教学的内容隐藏  相似文献   

12.
《黄鹂》是一篇凝聚作者深刻思考的优秀散文,寓意深刻,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如何讲好这篇课文,怎样才能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珠联璧合,并且卓有成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读了《小学教学》(语文版)2014年第10期林志明老师的《对话"编者意图"》一文,笔者赞同林老师文章中结尾的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领会编者意图,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但对文中谈及《少年闰土》教学时选择"教闰土"而不是"教鲁迅"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林老师是站在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角度来看《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已实验一年有余。可以说,一个新的音乐课程体系正以其具体的形态展现在音乐教师面前。但是,笔者耳闻最多的问题就是“学了新的《课程标准》后,不知音乐课怎么上了,总是觉得不对劲儿”。仔细想来,这类问题的确存在,笔者以为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新的《课程标准》比起以往的《音乐教学大纲》,其最大的变化就是没有了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更多的是告诉大家“为什么而教”和“教成什么”,而“教什么”和“怎样教”则变得宏观起来。这对于多少年来已经习惯了去按大纲要求的内容去教学的音…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是困扰教师的热点问题。试以《少年王冕》(苏教版五上24课)为例,诠释基于儿童又适合语文课程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探寻历程。一、基于课文:表面热闹,学习活动华而不实根据"教师用书"提示,初教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理解辍学放牛和自学画荷两件事,认识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刻苦的形象,受到思想熏陶,具体分三板块实施: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选择:紧扣文本,挖掘有价值的"生长点" "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教什么"搞错了,再精彩的设计也无异于南辕北辙。新课标颁布后,大家都知道要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教学,但是到底怎么选择却很迷茫,因为一篇课文的教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朱自清的《匆匆》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都堪称经典,几乎每一句话都值得玩味,教学中都可以"大做文章"。对此,薛法根老师只选择了三点进行教学:1.学习叠声词,感受语言美;2.探寻作者为什么会有匆匆之感,理解主题内容;3.研究匆匆之意是如何传递的,体会表达的方法。三个板块都是以对话为主要形式展开综合性语言实践的,比如对叠声词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不同情境下鸟啼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深意.2.学习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一、情境导入《鸟啼》是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一篇散文,在浩如烟海的世界散文名篇中,《鸟啼》凭借什么被选人我们的中学教材呢?细细品味一下,原因至少有两个:其一,它是一曲别具一格的有感召力的生命的赞歌;其二,它的行文笔法独特.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聆听、思考、礼赞的脚步一起走进这首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18.
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该如何选择"教什么"呢?备课时,我常对文本提出如下的"三问",现以《普罗米修斯》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一、有什么可以教《普罗米修斯》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有些"什么"可以教呢?下面尝试做一梳理。第一,字词:文本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   

19.
徐陈  高伟 《教育艺术》2010,(3):78-79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一般教案都没有“教后感”(或“教后记”或“教学反思”)部分,这一栏有什么作用.该写些什么,怎样写。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在这一栏中都不写。或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只粗略地写上几笔,似乎这部分内容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教后感”作为一篇完整教案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对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撰写“教后感”,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20.
张红梅 《教师》2011,(36):42-4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用教材教"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并慢慢地迁移到平时的教学之中。然而"用教材教"到底教什么?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认知,也就会提取不同的教学内容,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