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蝶恋花     
此词为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甚或更早。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相似文献   

2.
通过与司空图对于"豪放"定义的比较,可以发现苏轼对于"豪放"的定位更多集中于创作时的一种自由、充沛、郁勃的精神状态,而不是作品的风格反映。另外,豪放词的出现除去创作观的影响和对前人的继承以外,还包括以下原因的共同导向:一是蜀学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蜀地三教融合的学术思想是苏轼的创作出豪放词的内因,表现在《东坡易传》中则是对于现实的达观态度。二是"乌台诗案"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在被贬黄州以后,苏轼开始对人生的意义重新进行反思,这个时期的作品多是对生命本体的意义进行探索,形成一种超然豁达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3.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而《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是这些作品中的优秀之作。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展现了苏轼旷达的人生境界和广阔的胸襟。文章试从"错位"这一角度,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分析,以探究苏轼高超的写作技艺,了解这一词作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怀古词,很多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都认为,此词通过写赤壁之战周瑜英勇善战、大败曹军这一历史事实来衬托苏轼被贬后的壮志难酬。如果仅仅是抒发其壮志难酬之情,那么他只能是苏轼,而不能成为"苏东坡"。苏轼是天生的乐观派,其实这首词在更深意义上是抒发他被贬谪后一种难得的天生的乐观、豁达之情。此课堂实录就从诗意语文角度下的"主问题"和"四读法",来解读属于苏轼的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5.
苏轼被贬黄州,是他仕途上第一次沉重打击,也是人生第一次巨大挫折,但这一时期却是他文学创作上的辉煌时期;短短几年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赋及书画作品,更重要的是创作了他的代表之作;尤其是词,数量多(与他自己及同时的词作者比较),题材广泛,思想丰富,而且具有开创性。通过苏轼黄州词主要题材内容的分析,大抵可以窥探到他当时的思想状态及人生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这首词写于词人秦观被贬处州监酒税之职时。当时此词一出,名扬于天下,获得恩师苏轼题写跋  相似文献   

7.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文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九死一生,但他虽处逆境,然而独立不依,刚正不阿,以乐观豁达的态度直面人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这里结合苏轼的作品分析他面对逆境时超然自适、旷放豁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侯天宇 《现代语文》2010,(9):149-15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录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了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期间写下的这首词,您是不是认同教参在“整体把握”部分的分析,认为在词中作者“虽然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程颐被贬涪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夸大程颐和苏轼之间的矛盾,把程颐被贬涪陵的关键原因归咎到苏轼身上,这显然是不对的。在笔者看来,程颐被贬涪陵是因为多方因素、一步步层积叠加的结果。其中,失势于高太后是被贬涪陵的起点,不受宋哲宗待见是根源,与苏轼争宠失利是催化剂,被其学生和族侄出卖陷害是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设计思想] 这首词展现了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基本心境:泰然、旷达,自解、思“归”。我们当以字词句意为立足点,意境理趣为突破点,反复吟咏,体会其疏朗刚健之风、旷达深邃之境以及深刻透辟之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1.
<正>《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这一时期,他的思想错综复杂,内心深处充满了苦痛与失落,这些复杂的情感熔铸到作品里,自然引起后人众说纷纭的解读。然而,有很多解读脱离文本,主题先行,逐渐把苏轼刻画成一个公式化的人物。《赤壁赋》中,出现了"茫然"、"呜呜然"、"愀然",虽然仅仅3个词7个字,然而每个词都是极有分量的,其一写景,其二绘声,其三抒  相似文献   

12.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阙第二句“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般人都认为,“羽扇纶巾”指周瑜的儒将装束。笔者认为也可以指诸葛亮。理由有三:其一,苏轼的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即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第四年。词写古战场的壮丽景象,即景抒怀,引  相似文献   

1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小乔初嫁了”一句,历来注家皆语焉不详.本文以有关文献为依据,透过表面字句,深入考证其深刻内涵.苏轼写此词时对周瑜的功业和初纳小乔的艳羡,曲折地表现了苏轼的婚恋感情倾向,抒发了他被贬黄州后,仕途苦闷的惆怅之情.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诗、词、文在中国古代文学星空中光芒璀璨,尤其是他被贬黄州后的作品更是他创作中的高峰。本文试就苏轼贬于黄州后的诗作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其如何修复自尊,进而达到执着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太原大学学报》2016,(5):45-48
苏轼词中各类意象丰富,"小舟"意象贯穿苏轼整个词作生涯,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涵。苏轼写词之初至被贬黄州之前,小舟在苏词中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或是词中无足轻重的一种景物;黄州时期,"小舟"意象呈现出归隐的内涵,也代表了苏轼想要追求自由、安定生活的态度;离开黄州之后,苏轼经历了政治生涯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几经起落,"小舟"意象的内涵转而变成一种绝无屈服的精神,更是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历经乌台诗案的生死劫难,被贬黄州的苏轼惮于做诗为祸,转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他视为“小词无碍”的创作中,致使其创作发生了由诗而词的重大变化。但因为那场文字狱给苏轼太深的精神创伤,即使是“小词”的创作,也明显地表现出苏轼词学风格由前期的外张向内敛、昂扬向悲壮、积极向悲凉的重要转换。  相似文献   

17.
<正>被誉为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的典范佳作,是苏东坡词中的精品,自求超脱人生的苏轼使得该词更是充满着旷达之风。词使人增色,人为词添韵。围绕这二点,教学时利用朗诵吟咏、炼字炼意、知人论世、相关比较和诗词评说等手段,来欣赏苏轼之词,欣赏苏轼其人。一、朗诵吟咏,读出文本苏子内心的悲愤与旷达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上的都是苏轼的《定风波》。两位老师都能紧扣词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或者句子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比如抓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的对比,解读出苏轼与众不同的乐观、豁达;通过"莫听""吟啸""徐行"等动作描写,解读出苏轼遇雨时的安之若素、悠闲自在;通过"山头斜照却相迎",解读出苏轼"微冷"之时刚好迎来夕阳照耀油然而生的温暖、欣慰。最后老师还补充苏轼被贬黄州的背景知识,以苏轼当时的处境来联系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念奴·赤壁怀古》是他四十七岁那年(公元1082年),从狱中放出,旋被贬黄州时写的.这首词借怀念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英雄人物周瑜来表达作者自己不能施展抱负的惆怅心情.这首词的下阕首句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附注:明朝梅庆生注《苏东坡全集》中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这句词中的“当年”二字,有的书上作“昔年”解;有的书上,干脆就把“当年”二字删译,译成:“想到  相似文献   

20.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因元丰二年"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于元丰六年不得签书公事时所写的。诗作道出了苏轼在大有可作为之年,被放逐成"闲人"的心酸与痛苦挣扎,反映了苏轼被贬而不甘沉糜的心情。文章通过对诗中"夜游""无与为乐者""竹柏"等意象的分析,指出了苏轼此时复杂的心境和所处的窘境,反映了苏轼竹柏明志、随遇而安的坚毅性格与旷达胸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