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①,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②,七里之郭,环③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④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⑤畔⑥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①地利,本来指地理形势。孟子这里所说的“地利”将地形以外的某些条件如米粟、兵革(即孙子所说的“主用”)等也包括进来了。②三里…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五册“孟子二章”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章最后有一段精辟的议论 :“得道者多助A,失道者寡助B。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C。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D。以天下之所顺E,攻亲戚之所畔F,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这段论述层层推进 ,如大河之水一泻而下 ,气势夺人。其句法极具特色。这些句子先呼后应 ,有起必承 ,而应承之次序与起呼之次序恰好相反。如下图所示 : 起承之间 ,形成一种交叉、回环的结构。从推理上说 ,此句法环环相扣 ,体现出缜密的逻辑性 ;从形式上来看 ,此句法于整齐中见错落 ,摇曳生姿。钱钟书先生在其《管锥编》…  相似文献   

3.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无论是对于古今的集权统治者还是现代民主国家都是统治者执政的基础。民心向背关乎每一个执政的政治集团的生死存亡。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孟轲指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②回顾苏联剧变事件的发生,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执政的民心基础已经彻底坍塌。  相似文献   

4.
释“亲戚”     
初五册语文课本《〈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用了两个“亲戚” :(1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2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叛”。课本对这两句话中的“亲戚”都未作解释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将这两句翻译为“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 ,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 ;“凭着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 ,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首先 ,我们来分析《教师教学用书》将文中的第一个“亲戚”解释为“兄弟骨肉”对不对。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兄弟”指哥哥和弟弟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由此可见 ,这一解释的意思重复包含…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五册《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末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课本注释是:『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君子,指上文说的「得道者」。』将『君子』理解为『得道者』,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把『有不战』译成『不战则已』就难以服人了。因为:一、意译为『不战则已』不仅改换了原文内容,而且前后语意也欠连贯。前文中『域民』、『固国』、『威天下』、『攻亲戚之所畔』等语,均说国君入世治国的进取心是极弢的,不管什么时候都应积极主动地壮大发展自己。译成『不战则已』不仅没有积极进取的主动意味,反而有与世无争的被动之嫌了。二、从文体结构、中心思想上看,本文是一篇层递式短论。开篇点出论点,接着层层深入论证,阐述在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中,『人和』起着决定  相似文献   

6.
“域民”、“固国”、“威天下”这三个词组有共同点——同为动宾结构,也有不同点——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民”不能理解为“这个区域内的百姓”。《十三经注疏》说:“域民,居民也,不以封疆之界禁之,使怀德也。”从语法角度来说,“域”是名词作动词用,有“限制”之意;“民”是宾语,是动词“域”的直接承受者,因此“域民”是一般动宾关系,意思是限制百姓  相似文献   

7.
李广祯 《现代语文》2008,(4):106-10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的论点是什么,大体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大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论点,理由是这篇文章主要论证“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开头、结尾说的都是战争,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上文议论之后推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名词的用法更是多种多样,除了当成它本身的词性用以外,还有许多活用的地方。因此,归纳好这方面内容,有助于对文言文的复习。下面就把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名词的活用录之于后,仅供大家参考。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域”本来是名词,作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因游梁说惠王,不能用;见齐宣王,为客卿,亦终不见用,于是归而述孔子之意,明先正之道,以教弟子。孟子的政治主张“行仁政”以“王天下”。“行仁政”的理论基础就是他的“性善论”。尽管他的‘’仁政”思想是建筑在统治者大发善心这个基础上的不切实际的空想,但也反映出他看到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主张减人民的一些负担,让人民能生活下去。因此,他提出“民为贵,江稷次之,君为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有一定进步意义的见解。孟子的学习主张则是“专心致志”。“不专…  相似文献   

10.
刺幽王弃良用邪,国事危急。集释是天疾威①,敷于下土②。谋犹回逾,何日斯沮③?谋臧不从,不臧复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④!①《集传》:“曼,幽远之意。”《译注》:“曼(mtu民)天,即皇天、老天之意。疾威,暴虐。”②《传》:“敷,布也。”《译注》:“下,指天下。”上二句言皇天暴虐无道,灾难遍布天下广《传》:“回,邪。适(yu育),辟(僻)。”《集传》:“犹,谋。沮,止。”《译注》:“谋犹即谋略。斯,助语。”二句言政策谋略邪僻,哪天结束这错误?另一说是:《传》:“沮加咀),坏也。”《传流》:“何日斯沮,言…  相似文献   

11.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1.,,风吹草低见牛羊。2.黄河远上白云间,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往来无白丁。5.予独爱莲之6.小弟闻姊来,7.问今是何世,8.,地利不如人和。9.悍吏之来吾乡,~一哗然而骇者,焉。10.夫战,勇气也。,再而衰,n.,不求闻达于诸侯。12.受任于败军之际,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3.言之,貌若甚戚者()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三)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答题 哇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  相似文献   

12.
温家宝总理2006年3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多次引用古语、诗文和典籍,又一次展现出平民总理的儒雅风采。(一)招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二)在回答过程中温家宝说:“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这句话出自《新唐书·魏徵传》,原句为“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三)在回答有关两岸关系的问题时,温家宝说:“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相似文献   

13.
新的教学大纲,对文言虚词的要求虽然降低了,但有些句子中的词也有明确的必要,在教学中,教者能言之成理,学者能明其究竟。笔者认为,《孟子·得道者多助》中“多助之至”的“之”在教学中就存在偏颇。 诸多参考资料、练习册,对该句中的“之”解释为“到”,有些材料未注明词性,有些材料干脆解释成动词,笔者认为本句中的“之”解释成动词甚为不妥。 就“之”字而言,在文言文中的语法意义。大致可分为三种词性,即:代词、助词、动词,其他两种不必赘述,就动词的用法,举儿例稍作分析。例:  相似文献   

14.
月攘一鸡今有人日攘(r2ng)①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难点注解]①攘:窃取,偷。②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道:此处指行为道德。  相似文献   

15.
(五)孔子是以治天下为己任,不以治鲁一国而修身.春秋时期,所以天子失权,诸侯失国,五霸争强,天下大乱,“天下之无道也久矣”究其原因,是从天子到诸候“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昔者“舜有天下”“汤有天下”“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武丁朝诸候有天下”“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齐恒公霸诸候“一匡天下”使“天下之民归心焉”在于“以仁为己任”在于“修文德以来之”在于“其身  相似文献   

16.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1.“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中“睡”字意思为○ ①打瞌睡 ②睡觉 ③睡着 ④思考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句是○ ①选贤与能,讲信 睦。 ②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③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④责毕收乎,来何疾也?3.“颖”字的形符是○ ①匕 ②禾 ③页 ④贝4.下列辞书中,属于虚词词典的是○ ①《说文解字》 ②《辞通》 ③《诗词曲语辞汇释》  ④《经传释词》5.从形体结构的角度分析,“血”字是○ ①象形 ②…  相似文献   

17.
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短文及其注释,然后逐一答题。[甲]韩子曰①;“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②。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目失镜,无以正鬓眉③;身失道,无以知迷惑。”(欧阳询《艺文类聚》)【乙]客有任目而恶镜者④,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欧”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⑤,泰然谓美莫己若①。左右③匿关,客终不悟,悲夫!(钱大听《潜研堂文集》)【注释]①韩子: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是苟卿的弟子,为当时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②道:指…  相似文献   

18.
周俊根 《语文知识》2005,(11):19-20
亲戚[今]旁系亲属。[古]指亲人,包括直系亲属。[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三章》)妻子[今]指男子的配偶。[古]妻子和子女。[例]遂率妻子荷担者。(《愚公移山》)所以[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用来,表凭借。[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绝境[今]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与外界隔绝之地。[例]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无论[今]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古]更不必说。  相似文献   

19.
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相似文献   

20.
一、单项选择题“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句中“或”为…()(户语气词,不译②副词,“或许”之意③无定代词,译作“有人”①通“惑”,与“欺”同义“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句中“而”为···……()(D而且②如果③你④因而“数署不入2夸池,则负鳖不可胜食也”句中“数”读为··········································……()①sh。②shu。③e。④sh。“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句中“业”意为…()①将②已经③正在④职业“昭工南征而不复,君其问诸水滨”的修辞方式为 ①用典②夸张③委婉④代称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