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是深二代,从我呱呱落地的时候,我就成了爸爸妈妈的心头肉。走路怕我摔跤,下雨怕我淋雨,出太阳又怕我晒伤了…我简直就像在一块连灰尘都不能有的地方被娇生惯养着。  相似文献   

2.
优等生?NO,忧等生!我知道,我不该这么说,但我还是要这么说。从我迈进学校的大门之后,无论在哪一个班,我一直是个"优等生"。言下之  相似文献   

3.
我的老家在长兴乡下。那儿有三座房屋,犹如三座里程碑,忠实地记录着一个家庭六十年来的风雨变迁……  相似文献   

4.
是真是假?     
阿黑是我家的宠物狗。我们全家都非常喜欢它。今天早上我们突然发现阿黑不见了,全家人都出去找它。这时。邻居阿牛告诉我:“昨天夜里我在村口的小木桥上被绊倒了。我掉进河里全身湿透了。我爬起来,从口袋里掏出火柴划亮一看。原来是阿黑把我绊倒了。”  相似文献   

5.
团圆?团圆!     
“丫头,爸实在太忙了,就不回来了啊。”。喂,妈妈今天加班,就睡厂里了。”这是爸妈的电话,我兴冲;中地去接,又失落地返回。怎么宁这个中秋节就我一个人过吗甲我期盼了一天的心空,顿时暗淡了下来,犹如今夜的乌云,赶不走,散不开。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阅读》2007,(7):128
是的,是我,我想做你的伙伴……想成为你梦想的飞翔的推动力……所以我想问你,“你的时刻表呢?”  相似文献   

7.
经常有人问起,魔高还是道高?我总觉得有点说不清楚。查过一批辞书,结果还是一头雾水。也许,在这个问题上,人们陷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8.
谁毁灭谁?     
我很爱看小孩子玩电子游戏,看他们沉浸在想象与参与的快乐中,双眼圆睁,十指联动,小小的身体在椅子上左右腾挪,俨然一场恢弘战役的领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JulieMoos  塘月 《英语辅导》2004,(12):20-22
成人期根本就是个地方,不我们多年成长终点,它只是们进与出的一角色。这扇门朝两边摇摆,钥匙就在我们不是的我个会而身  相似文献   

10.
门铃响的时候,我正跪在花圃边拔草.指甲缝里全是黑泥.头发里杂着青草。  相似文献   

11.
5-1=?     
同学们,如果我问你,5-1=?,你一定会脱口而出:等于4。这是多么简单的一道数学题,早在我们念一年级甚至更早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个答案。5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4个。5-1当然就等于4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水平的提高,我越来越觉得这个答案是不全面的。下面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2.
谁之过?     
伍笑啸 《辅导员》2010,(19):47-47
夜晚十二点,家里静悄悄的。"唉!"一声叹息打破了沉寂。"谁,是谁?"冰箱大叫起来,"谁打扰了我的睡眠?"这时,椅子慢悠悠地讲了一声:"是我。""你快闭嘴,我要睡觉。"冰箱不满地说道。"不行,你一天24小时不停运转,太费电了,现在都讲究低碳,你该歇歇了。  相似文献   

13.
毕业之前,我熟读了数本有关求职技巧方面的书藉,其数量远远超过当年看过的地摊小说,什么求职成功经验谈,求职宝典,职场上成功者的现身说法选编等等。自认为为求职并立足于职场然后风光于职场奠定了厚实而先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读了《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6期《探索与争鸣》栏目刊登的《谁之错?》一文,颇有感触。由于教改涉及面广、探索性强和影响力大,所以,如何推动教改,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和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谁之错?》一文所反映出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对此,我认为:1.教改  相似文献   

15.
《少先队小干部》2010,(11):28-29
我爸妈几乎每件事都要训斥、批评我,嫌弃我。美琪姐姐。我该怎么办啊?  相似文献   

16.
无欲则刚?     
看到林则徐那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壁立千仞则刚,这点我承认,但看到"无欲则刚"一句,我却想到了另一位伟大人物程颐说过的一句名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是被无数人批倒批臭的一句话。饿死与失节,一个是人欲,一个是天理,到底舍谁取谁,至今仍是思想家们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这几天,同学们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似乎我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似的。但我并不在乎这些,我在乎的是:“跳蚤”再也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网络时代”正悄然而至。那么网络究竟是带来福音的天使,还是降临人间的恶魔?  相似文献   

19.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可仅仅两周之后,他就决定打好行李回美国了。他不能忍受隔着整个太平洋思念家人之苦。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旧房,他毫不犹豫地说:“留给儿子。”我瞠目结舌地看着他那年仅3岁的小宝贝,心想:天哪,他什么时候才会用到啊!  相似文献   

20.
陈荣生 《课外阅读》2010,(13):62-62
“如果我将我的房屋和汽车卖了,将家里的一切部来一次宅前大甩卖,然后把所得的钱全部捐给教堂,那样我可以进入天堂吗?”我问主日学校我任教班级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