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墓志是文史研究者长期以来极为重视的重要文献。周绍良先生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收录了唐代墓志四千多方,并加以整理标点,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事业。《汇编》在张钫《千唐志斋藏志》、李根源《曲石精庐藏唐墓志》、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等著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收集的墓志拓片加以补充修订,并补入了建国以后公开发表的新出土墓志以及各地博物馆、图书馆的藏品,尽可能完整地收录了目前所能见到的全部墓志,堪称唐代墓志的集大成之作。《汇编》体例大致是按照志主落葬日期先后为序进行排列,以年号为界各自编号,书后又编姓名索引,颇便查检,是唐代文史研究者必备之书。笔者在研究唐代文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千唐志斋藏志》和《唐代墓志汇编》等出版物相继面世,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家族历史档案。同时,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又陆续有古代墓志的出土,其中有一部分系唐代河东裴氏家族墓志。这些墓志为我们研究这个显赫一时的家族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对于传世的历史文献,河东裴氏墓志既可弥补其不足,又可以对之起到印证和订正讹误的作用。一、澄清了河东裴氏的族源关于河东裴氏的族源,欧阳修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裴氏世系表的小序中追溯说:  相似文献   

3.
孙贯文先生《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金石拓片草目》第2册第61页,著录元魏《扬列大将军太傅大司马安乐王第三子给事君夫人韩氏之墓志铭》。此志又见著录于《古志新目初编》(非儒非侠斋丛书本)。虽然拓片就在北大图书馆,我也未能亲睹原拓,颇以为憾。但是通过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得以读到该拓全文,疑窦丛生。赵超在录文后面,有一段案语,指出:"此志所记干支均不符,疑伪。"可谓有识,但终不敢断定为伪。近颇读中古碑铭墓志,依据所见,益知此志为近人伪造,实不必待目验原拓而后敢作此言。请为陈其管见如次。  相似文献   

4.
陈琮墓志石长49厘米,宽49.5厘米,厚10厘米。志文共27行,行27字,正书,现藏国家博物馆,志盖失。据志文所记葬地,志石出土于洛阳邙山。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上、下)、《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全唐文补遗》均未收录。国家图书馆公布的馆藏墓志拓片目录当中也未刊列志目。志石入藏国家博物馆后拓本在外罕有流传。1994年日本柳源书店出版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法帖大观》第十卷《墓志拓本》首次刊布了该墓志图版。2005年9月出版的《全唐文补编》依据《法帖大观》著录了志文,但释文有数处误识。鉴于志主  相似文献   

5.
近日于《唐代墓志汇编》(周绍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中读到两方僧志,一方编号为贞元111,另一方编号为会昌034,前者志题署为《唐故禅大德演公塔铭并序》,后者署为《唐故禅大德演公塔铭》。其中贞元111号墓志系据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补遗》迻录,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67、陆心源《唐文续拾》卷4亦收。会昌034号墓志乃据周绍良先生自藏拓本录文,此志拓本除周绍良先生所藏外,似未见诸其他著录。杨叶撰、刘钧书之《唐故  相似文献   

6.
《唐刺史考全编》(以下简称《全编》)是郁贤皓先生积十多年之努力编制的一部高质量的唐代文史工具书,为唐代历史和文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自其成书以来,由于各地唐墓志的不断出土,郁先生及一些学者就根据新发现墓志资料对《全编》进行了补订。近年来,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致力于收集洛阳地方墓志的工作,经过数年的努力,收藏历代墓志达数百方,并出版了研究著作《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这其中多数为唐墓志,而这些新出土唐墓志志主及其父祖不少曾担任过州刺史,这为我们进一步补充唐代刺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同时还能够订正《全编》由于资料不足出现的瑕疵。在此,笔者按照郁先生原书凡例与编次,将已经刊布在《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和馆藏尚未刊布的唐墓志(前加※)中的刺史资料进行整理,排列如下,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文献》2006年第2期所刊潘明福《唐代墓志中新见唐人著述辑考》一文,从《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辑出唐人著述24种,很有意义。惜其漏辑尚多,如编号为贞观049号的慧休墓志记载志主著述达十一种之多,竟亦未能辑出。这篇墓志颇多残泐,尤其志主僧名后一字已阙,所著书名中亦多有阙字,不知潘氏是否因此之故,而不予辑录的。慧休墓志包括《慈润寺故大慧□法师灰  相似文献   

8.
近日得见唐代皇室成员墓志一方,志主李元亨为唐高祖李渊第八子。李元亨生平事迹在两《唐书》、《唐会要》等史料中均有记载,其墓志的出土在补正传世史料记载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与周绍良先生主编《唐代墓志汇编》进行对校,发现释文中有些可以校补的内容,特提出新的解释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组唐代三彩俑。以往有学者认为,这些三彩俑均出土于河南洛阳唐代"刘廷荀"墓。本文以这一组三彩俑为切入点,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与历史文献资料,提出这些三彩俑陪葬的唐墓墓主人应是"刘庭训",并找到了与三彩俑同出一墓的墓志,志石现藏开封市博物馆。通过对其墓志的详细考证,可知刘庭训"前后八任,历仕四朝",与唐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相关联。学术界关于刘庭训墓志的著录形式,包括编目、录文及存拓三类,该墓志最早由河南图书馆收藏,又移交河南博物馆,最后转给开封市博物馆。关于刘庭训墓所处方位,志云"葬于邙山上东里",应该是位于隋唐洛阳外郭城东面最北端上东门外,即今陇海铁路线南侧的洛阳东郊杨湾一带。刘庭训墓被盗掘的时间,有可能是在清代末年修筑汴洛铁路的时间段内,即1907至1908年之间。  相似文献   

11.
石暎墓志拓本现存国家图书馆,该志原石久已佚失,拓本亦罕见流布,馆存为陈粟园、章钰旧藏,另有题署姚崇撰文之伪拓。清嘉道以来学者纷纭其断代,“北汉/宋初说”为主流。近人岑仲勉、柯昌泗认为此志立于唐兴元元年,其论述未周。本文推详案覆,进一步考定该志落葬于是年的四月三十日。该志所涉唐代历史亦彰显金石补证功用。  相似文献   

12.
国内学术界自本世纪30年代涉入昭武九姓粟特人的研究,至今已相当发展。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掘和中外文献的诠释,这个问题必将深入下去。墓志是研究古史的珍贵资料,所幸的是,唐人墓志里有不少涉及到昭武九姓胡人,而学者们对此已经做了许多工作。本文仅依据周绍良先生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一书撷取若干例证,并辅以其他志铭和史籍文献,对入华粟特人及其活动作一些分析,意在探索胡汉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唐代墓志保存了大量唐人、唐代社会和唐代文化等方面的真实史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近年来,随着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学术界对唐代墓志的研究广泛展开,唐代墓志在文献辑佚、校勘、考定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利用唐代墓志,作了许多积极和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可喜的研究成果,程章灿先生《唐代墓志中所见隋唐经籍辑考》(发表于《文献》1996年第1期)一文就是其中一项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程文发表以后,张固也先生发表了《〈唐代墓志中所见隋唐经籍辑考〉补正》(发表于《文献》1996年第4期)一文,针对程文的失考和遗漏之处作了简短的补正。随着唐人墓志的不断出土,许多唐人曾有的著述又不断被发现。诚如程章灿先生在其文中所言,其研究"旨在弥补《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相关史料之缺漏,希望能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唐代文学创作的风貌,了解当时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4.
唐代石刻文献资料丰富,价值极高,其中尤以墓志为最重要。仅宋以来出土的墓志就有四千多方,其中一部分已经毁坏于风雨兵燹或散佚于历史长河之中。本文根据历代相传之唐代石刻拓本及近现代以来出土的唐代石刻文献,从中勾稽汇辑有关隋唐经籍的史料,对照有关书目著录,甄别考辨著作的版本、流传及存佚情况,并参证石刻以外的其他文献如史传笔记等,对著作人的生平事迹略加考索。本题之研究,旨在弥补《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相关史料之缺漏,希望能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唐代文学创作的风貌,了解当时学术文化的盛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唐代墓志汇编》一书所收就有3608方墓志,大抵收录了除近年新出土者之外的全部唐代墓志,是目前  相似文献   

15.
《唐上轻车都尉宁裕妻程文亮墓志》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长安区郭杜镇出土。该墓志为比较少见的唐代平民墓志。志主程文亮,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18岁之前度过一段相对幸福的时光。志主一介女流,历经隋、唐两朝,见证了隋的繁华、瓦解,目睹了唐的建国、百废后的大治。志主一生经历开皇、仁寿、大业、武德、贞观、永徽纪年,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五帝,于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在长安光德里家中去世,享年五十九岁,葬于高阳原。志主于乱世之中存家,于大治之中勤俭持家,虽为平民,却是那个时代值得敬重的女性。本文对墓志进行释读、考释,对墓主夫妇的生平进行了考证。本志是研究隋末唐初普通家庭妇女生活状态的珍贵资料,同时对唐长安城的城坊研究具有印证和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隋代墓志铭汇考》一书漏收、或收录不全、或重复著录、或年代标注错误的墓志作辑佚补充和辨正,辑录文献的出版物时间限定在2006年以前,与《隋代墓志铭汇考》所征引文献的时段大体相同。文章辑录出《隋代墓志铭汇考》失收图版或录文的墓志11方,图版和录文均失收者如《田景申砖志》《董康生妻砖志》;图版失收者如《裴子休墓志》《菀德赞妻杜法生砖志》等;录文失收墓志如《石辅益砖志》《陈暄墓志》等;图版收录不全墓志3方,如《赵龄墓志盖》《高六奇墓志盖》等;"存目"类失收墓志12,如《宋盛墓志》《吕超墓志》等;重复著录的墓志4方,如《郭云砖志》《王德墓志》等;朝代归属错误的墓志1方,即《□安宁墓志》。  相似文献   

17.
大凡收藏的人,大都有一个斋号. 史树青先生曾经说过:"斋号是一种文化现象,且历史悠久,<晋书.刘毅传>中记载的‘盘龙斋'是我国古代可考的最早的室名之一."古人的斋号多以所居之处、所寓之志、所藏之物和所敬之人命名.收藏家的斋号则重在收藏的内容和品类上.如著名画家吴湖帆因收藏宋拓的欧贴四帧,而榜其居为"欧堂",后又收得珍贵的<常丑奴墓志>而将斋号改为"丑斋".  相似文献   

18.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藏六堂书目》一卷,莆田李氏云,唐江王之后,有家藏诰命,其藏书自承平时,今浸以散逸矣。""《晋阳事迹杂记》十卷,从莆田李氏借录。""《番禺杂记》一卷,借莆田李氏本录之。"又,郑樵《通志·校雠略》:"乡人李氏曾守和州,其家或有沈氏之书,前年所进《褚方回清慎帖》,蒙赐百匹,此则沈家旧物也。"上述所记莆田李氏藏书家,叫什么名字?是谁?我曾遍查《福建通志》、《兴化府志》、《莆田县志》多种志书以及郑岳《莆阳文献传》、李俊甫《莆阳比事》,均无所获。只知唐江王后裔,繁衍兴旺,分支甚广,仅在[乾隆]《兴化莆田县志·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撰文张母寿序刻石1934年6月,张钫为其母庆祝70寿诞。蒋介石撰文、贺耀祖汉隶书丹一屏寿序。原以泥金书于锦缎之上,张钫请工刻石(洛阳市千唐志斋博物馆藏)。档案行政管理有没有边界?回答是肯定的。档案行政管理者应该有行政管理的边界意识。所谓"档案行政管理边界意识",就是要清楚档案行政管理应该管什么,管的范围多大。然而,多数档案行政管理者并没有管理边界意识。  相似文献   

20.
先要交待这个补字.补的对象是做为《图书馆建设》(双月刊)1992年增刊的《黑龙江省图书馆开馆三十周年纪念文集》.但此增刊有两种版本,姑且分别称之为简本和全本.简本共200页,全本则332页.两者的前200页内容完全相同,而所增的132页就是赵丽珠等编的《黑龙江省图书馆馆志》.该志分为大小不等的十二个部分,我要补的直接对象就是其第六部分"情报服务"中的"[馆编]主要书目、索引一览表",所以此事仅涉及增刊的全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