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梳理了我国体育外交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对乒乓外交、体育外交史、体育外交的功能和运用,以及著名人物的体育外交等内容分别进行分析,同时指出体育外交在研究者、研究内容、研究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体育外交研究要加强多学科研究力量的培育,鼓励交叉学科的研究,并从政治、历史、经济、外交领域探讨了具体的发展建议,旨在为该领域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模糊修辞是言语交际过程中,说写者为了达到言语得体、委婉或含蓄等效果而使用模糊语言的一种修辞方法。外交语言是外交活动的载体,是在错综复杂的外交活动中体现一国对外政策和捍卫一国利益的有力武器。外交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有其特殊的目的性,而模糊修辞对语言所起到的修饰效果恰好满足了外交语言的要求。因此,模糊修辞在外交语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就从词汇、短语及句子等方面来探讨模糊修辞如何在外交语言中运用并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项重要的翻译理论,奈达博士的"等效理论"经常为中外翻译理论工作者所引用,对于化解英汉互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缺陷问题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通过介绍"等效理论"中的"功能对等原则"分析英汉互译过程中功能对等缺陷存在的原因,以探讨化解功能对等缺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外交语言作为在复杂微妙的外交活动中体现一国对外政策和捍卫国家利益的有力武器,有其不同于普通语言的特殊目的性。模糊修辞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写者为了达到言语得体、委婉或含蓄等效果而使用模糊语言的一种修辞方法。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外交语言中灵活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而模糊修辞特殊的修辞功能,能较好地满足外交语言的要求。本文将就模糊修辞在外交语言中发挥的功能展开论述,探讨模糊修辞在外交语言中有着怎样的功能,以及如何发挥其功能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梳理了清末驻美公使梁诚在美国运用"棒球外交",争取美国庚子退款的历史。从梁诚幼年留美的经历,留美幼童在美国的体育参与,梁诚在美国的棒球运动经历等历史情节入手,描述了"棒球外交"发生的台前幕后。指出"棒球外交"改写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开启了中美体育外交模式的先河,促进了中美体育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客观评价了"棒球外交"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宗藩关系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在对外关系上的延伸。在中法越南交涉中,中法两国有政治权力意义上的外交冲突,也有中西两种文明的碰撞。体现在文化方面的碰撞主要有:宗藩权与保护权之争;天下观念与主权观念的冲突。在天下观念与主权观念的冲突中,又包含皇权观念与主权观念的冲突、"大信不约"与"社会契约"的冲突。实质上,就是以传统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越宗藩关系和西方近代外交原则下的法越殖民关系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摘要:为了探究体育与人文外交关系,丰富人文外交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体育发挥其应有的外交功能,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人文外交的提出,体育在人文外交中的地位与功能进行了分析。基于文献资料的研究,认为人文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大创新,是中国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反应,其中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提出人文外交的直接动因。体育是人文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在人文外交领域的功能:体育外交是政府间外交的组成部分;体育是进行公共外交的典型方式;体育外交是民间外交的重要部分。中国社会特别是体育界应高度重视和大力发挥体育外交的作用,更好地发挥体育在对外交流中的价值和功能,服务于现代化和体育强国建设。文章从理论层面丰富和完善了体育外交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对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希拉里的两篇演讲进行概念隐喻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希拉里在演讲中交替运用了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三种形式。希拉里更经常使用战争隐喻、旅程隐喻、建筑隐喻这三种结构隐喻;方位隐喻中希拉里继续沿袭"多是向上""高地位是向上""好是向上,坏是向下"等概念隐喻形式。概念隐喻运用到演讲中加深了听众对内容的理解,便于希拉里向美国民众传递其政策措施主张,提高民众对其的信任度,有效作用于其竞选总统。  相似文献   

9.
高一物理中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教学中的难点,其突破方法有:内容安排要注重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性,要理清矢量与标量,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教学方法要采用直观法、实验法和讨论法;思维训练要突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要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名物化是英语书面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能使行文更加正式和客观。政治类演讲同时具备了书面和口语的特征,名物化的运用不仅能增加演讲的信息密度,而且会使演讲变得更为客观、权威。本文以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讲为例,对其中的名物化现象进行统计,以期分析其在政治演讲中的分布情况及功能特征,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类演讲的语篇意义和演讲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