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托武汉的发展以及孝感本区域文化的优势,近年来孝感乡村旅游迅猛发展。本文介绍了湖北孝感旅游资源的概况,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资源价值、开发价值、管理基础三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对孝感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孝感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逐渐呈现出巨大的客源市场,是极具发展空间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开发并不是单方面的接待设施增加、旅游项目的开发,而是要将乡村旅游融入到所在地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去,调动当地人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倡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文章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一般动力因素为着手点,分析大连市乡村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动力对策.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满足人们修身养性的需求,还能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开封市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开封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典型的乡村旅游地,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具有局限性。文章基于“模式提炼—路径优化”的逻辑思路,对当前开封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推动开封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河南首先对乡村旅游的涵义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乡村旅游的特点,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旅游业的意义及其开发现状,并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5个带状性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为基础,结合林芝县其它区域旅游资源,可将生态旅游资源归纳为"一带、三组团、五线"的资源总体布局结构。根据景观载体,分析、归纳乡村旅游景观源要素,提炼资源特色,针对不同景观类型规划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线路。以平衡、协调自然生态系统、人文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和旅游发展为目标,对景观进行了规划,为新农村的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史锴 《科教文汇》2013,(12):206-208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乡村旅游从原来单纯的农业观光,逐渐发展为现在以农家乐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乡村旅游点遍及全市各区县。宁波旅游业在浙江的总体实力仅次于杭州,乡村旅游资源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指出宁波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的广阔前景,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宁波乡村旅游的途径,提出宁波开发乡村旅游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带动乡村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史锴 《科教文汇》2013,(36):206-208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乡村旅游从原来单纯的农业观光,逐渐发展为现在以农家乐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乡村旅游点遍及全市各区县。宁波旅游业在浙江的总体实力仅次于杭州,乡村旅游资源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指出宁波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的广阔前景,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宁波乡村旅游的途径,提出宁波开发乡村旅游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带动乡村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农村文化产业集中体现在旅游文化产业上。笔者以唐山市为例,阐述了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并提出唐山市应集中精力抓好两方面工作:整合现有资源和拓展创新发展之路,将乡村旅游发展计划纳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之中。  相似文献   

9.
付晓玉 《科教文汇》2014,(24):227-22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但我国的乡村旅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过于单一,规划千篇一律,乡村旅游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开发不合理,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落后,且生态环境也由于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当前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的重点发展课题,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把握这一政策优势,借助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向高层次的发展建设,探讨新农村、新旅游和乡村旅游建设的关系是本文的立题核心。本文综合阐述了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认识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了两者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最后探讨了我国的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整合及相互促进,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得乡村旅游能够真正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但我国的乡村旅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过于单一,规划千篇一律,乡村旅游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开发不合理,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落后,且生态环境也由于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当前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的重点发展课题,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把握这一政策优势,借助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向高层次的发展建设,探讨新农村、新旅游和乡村旅游建设的关系是本文的立题核心。本文综合阐述了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认识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了两者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最后探讨了我国的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整合及相互促进,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得乡村旅游能够真正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是旅游景区开发的重要前提。文章介绍了湖北通山万家生态旅游区的基本概况,对其旅游发展现状和旅游资源特色进行了分析,在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区内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并依据国家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万家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集中,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数量较多,具备建立4A级旅游景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2.
贫困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旅游扶贫是新时期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国家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为特色民族村寨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三都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大,但旅游业发展落后,贫困人口仍占很大比例。在新一轮旅游扶贫背景下如何有力地挖掘三都县旅游资源的潜质,加强特色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开发,选择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开发路径,成为当前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建设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对于保护村庄旅游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农村人口就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拉动国内旅游消费具有积极意义。该文解析了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开展专项性规划、适宜性评价,推进旅游产业链延伸、构建多元投资模式和综合功能提升体系等对策,以期推动美丽乡村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析重庆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发展乡村旅游的障碍。具有针对性制定措施,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开发以体验乡村生活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力求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重庆旅游亮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并结合王家寨乡村旅游开发,介绍了王家寨乡村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以来,居民幸福感成为衡量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是民生三感的核心价值之一。乡村地区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开发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广西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传统村落数量庞大,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地居民幸福感对当地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此,文章以传统村落旅游地居民幸福感为研究切入点,提出提高传统村落旅游地居民幸福感策略,以期为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悦铮  李鹏升  黄丹 《资源科学》2013,35(2):304-311
海岛旅游是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评价与规划海岛旅游资源有助于改善海岛旅游质量、提升海岛综合效益.目前,国内关于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在参考现有的国内外海岛旅游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综合性等准则,构建符合中国海岛特点的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58个指标,从旅游资源条件、区域条件、区位特征三个方面对海岛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地测量,同时给出相应指标的评价标准,并通过制定评分等级标准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及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使评价体系在海岛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中具有可操作性.希冀构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为我国海岛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景荣 《中国科技纵横》2010,(19):267-267,243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原则和措施,对《纲要》思考后,本文认为应确立海南乡村旅游开发在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中的地位,提出了海南开发乡村旅游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了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四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海岛旅游主体功能分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广海  刘佳  万荣 《资源科学》2008,30(8):1155-1161
考虑到海岛环境的特殊性、资源承载的有限性、空间开发功能的衍生性,从海岛旅游开发适宜性和海岛可持续保护的角度,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海岛保护与开发规划相衔接,构建海岛旅游功能分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海岛旅游资源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并引入模糊多级综合评判理论,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根据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综合评分结果以及海岛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不同区域海岛旅游开发功能的区划标准,以制定青岛市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功能的区划方案。将青岛市海岛划分为旅游资源优先开发区、适度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根据区划方案进行海岛旅游开发功能空间定位和评价分析,为青岛市海岛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力量源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走访等方法对村落民俗体育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时代命题的实践路径进行系统梳理。研究认为:从产生背景层面来看村落民俗体育旅游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环节;从现实意义层面来看村落民俗体育旅游是拓展体育旅游产业的实践载体。鉴于此,不断创新体育旅游项目,促进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等,从而推动村落民俗体育有效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