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探析台湾族群形成及其演变的一个动态过程。文化认同是它形成的基础,各个族群原文化的差异性是其基本标识和向度。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光复后,岛内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70年代后台湾开始的民主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族群的发展。最终伴随着族群意识的不断强化而形成。它是台湾社会政治多元化过程的产物,反映了台湾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析台湾族群形成及其演变的一个动态过程。文化认同是它形成的基础,各个族群原文化的差异性是其基本标识和向度。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光复后,岛内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70年代后台湾开始的民主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族群的发展。最终伴随着族群意识的不断强化而形成。它是台湾社会政治多元化过程的产物,反映了台湾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本分析、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融合特纳仪式理论、族群理论等,基于福建珪塘"三公下水操"仪式中身体运动为研究样本,对历史记忆、身体运动及族群认同之间的相互逻辑进行探究.认为,乡土社会仪式中身体运动的展演具有重要的历史记忆保持与传递功能;在身体运动呈现历史记忆的现实场域中,始发性历史记忆勾勒出民间乡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源起,建构性历史记忆强化了族群认同,历史记忆的现实"结构与反结构"升华了身体运动象征内涵;在历史情景再现的场域中,论证了历史记忆、身体运动及族群认同三者之间的相互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4.
采用族群关系视角和质的研究范式,对兰溪古寨勾蓝瑶族长鼓舞进行田野调查,分析村落族群关系对传统体育社会功能的影响,归纳传统体育社会功能的衍生规律和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村落社会结构调整和族群关系变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最初的部落识别、血缘纽带、润滑矛盾、自我认同、符号媒介等,衍生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安全阀、文化认同、经济增长、社会调适等社会功能。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生计方式、民族政策、人口流动、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通过构建文化生态村实体,转变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完善民间社会组织,建立民俗博物馆等方式,促进族群关系与传统体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受全球化1浪潮和现代主义同质化的冲击,文化的地方性和民族性逐渐被摧毁,文化变得同质和空洞,地方性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被破坏,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出现危机。电影《赛德克·巴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地方性文化的危机现象,影片中的赛德克族群在代表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主义文明潮流的日本文化的冲击之下,本族群的文化认同开始被撕裂,以本族群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性文化无法再发挥进行区分、认同与抵抗的作用,为了捍卫本族群的文化认同感,他们最终选择了本族群特有的文化仪式实现了文化认同的弥合。  相似文献   

6.
以"阿细跳月"为例,研究民俗体育在"国家在场"的文化再造中,如何顺应国家话语,重构本族群的文化内涵和调适策略,由文化心理建构实现民俗体育在社会变迁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国家在场帮助族群提升理解和接受其他族群文化、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建议通过政策法规、经济补贴、遗产名录、生计方式等形式实现文化传承,探索建构一套适应当前环境的遗产保护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7.
沂蒙红色文化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用什么培养人提供了丰富的沃土,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受社会环境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现实中青少年对沂蒙红色文化认知不足,认同不够,践行意识不强,致使沂蒙红色文化与青少年产生"疏离"现象,故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库、建设全媒体学习平台,强化实践养成是我们消除沂蒙红色文化认同疏离,建构沂蒙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社会调查法,对北方游牧民族节会体育文化活动进行了综合考察后认为:北方游牧民族节会体育文化活动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节会体育文化活动是表象,意识形态上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文化认同、审美情趣、族群个性和精神状态等。它不但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将会成为未来推动北方游牧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当下,教育交往空间的拓展强化着族群边界的模糊,具体表现为族际教育交往的频繁化、族内教育交往的现代化和学校教育交往的单一化,其所产生的意义是双重的,既促成族群认同中对外的积极接纳,又使得族群认同中文化内涵的弱化.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社会调查法,对北方民族节会体育文化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北方民族节会体育文化是北方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节会体育文化活动是表象,意识形态上反映了北方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文化认同、审美情趣、族群个性和精神状态等;它不但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将会成为未来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