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步入文化经济时代。在"十八大"提出"文化强国"方针的政策背景下,在文化产业化的市场背景下,河南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引人注目,但同时也陷入了一个"怪圈",即文化产业投入多,产出少,产业建设与河南经济发展、历史资源、群众和市场需求不适应。因此,豫剧作为河南传统文化产业支柱之一,其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找准对策,使以豫剧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借助"十八大"的东风,走出"怪圈",实现文化的产业性转向,这对于加快河南文化产业建设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豫剧是河南地方戏曲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历经三百年的发展,豫剧已经形成了演唱表演体系,有独具特色的训练方法及审美价值,作为中华传统声乐文化的组成部分,豫剧的谚诀记录了豫剧演唱知识、训练方法、审美价值观等内容,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历代豫剧表演艺术家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的结晶.结合民族声乐学习,对豫剧谚诀进行分析梳理,从中吸取精华,借鉴与运用到民族声乐学习中,以期为民族声乐学习者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3.
百泉书院是河南的著名书院之一,在宋末明初和明末清初曾为全国的教育中心,著名学者邵雍、姚枢、许衡、孙奇逢曾任教于此。然而现在的百泉书院只剩下破败的旧址,落寞凄凉,无人问津。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为百泉书院传承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在此背景下,让百泉书院重回荣光,延续中断的人文余脉,实现书院文化的复兴,是当代河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从小的范围来讲,中原就是指河南。中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内容广泛并且厚重,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但中原文化在现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来看,已经不能单单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之中,更重要的是如何与新兴文化业态相融合。  相似文献   

5.
现代国际武术文化推广需要一批具有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素养、武术文化专业的核心素养和旅游管理、影视表演、翻译出版、市场营销等专项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探索河南武术文化国际推广的现代人才策略,可以推进河南武术文化的国际化,带动河南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经贸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助力中原崛起和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农村区域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审视河南农村区域文化建设,其还存在着发展自觉意识不强、特色文化品牌培育意识滞后、发展机制不活、服务体系不完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完全适应。要清醒认识这些问题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西方文化比较学为方法,从西方文化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出发,分析归纳了中原经济区文化形象建设的六个关键词:以人为本型、独特鲜明型、和谐生态型、活力创新型、学习开放型、安静内涵型,以期对中原经济区框架下河南文化发展的形象建设提出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业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同质化现象严重、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旅游产品层次较低等问题。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元素,着重挖掘文化内涵和创意思维、方法的运用。因此,把文化创意融入河南旅游业,促进二者融合发展,是实现河南旅游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加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世界遗产地武夷山古闽族变迁的历史和与吴越族、中原文化不断融合后的多元礼俗文化丰富多采,对武夷山社会文化生活产生广泛影响,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武夷山的整体面貌和综合实力.文章从古闽人留下的悬棺葬礼俗文化和蛇图腾习俗"敬"的思想内涵;传承和融合古闻人、吴越族及中原的礼俗文化;中原汉民族大规模南迁的历史,推动了中原文化在武夷山的传播和发展;集儒、释、道为一山的宗教文化"渗透"到社会礼俗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古闽族在历史上不断变迁融合的巨大聚合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广州从化区属广府地区,又靠近粤北山区,这里中原与土著文化、广府和客家文化交汇,文化遗产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特色。从传承区域文化出发,需要对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通过对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结合从化区的建设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再开发,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