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峨眉武术文化的前提是要对峨眉武术有一个明确的分类,作为具有鲜明的巴蜀文化特点的峨眉武术,因为其产生、发展和流传的成因、地域、特点的复杂性,造成峨眉武术文化研究中分类问题的多样化。概述了峨眉武术文化中分类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以峨眉武术发展的三个历史时代来分类将峨眉武术分为古代峨眉武术、近代峨眉武术和现代峨眉武术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
峨眉武术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生态过程,各种环境因素所形成的场对其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自然场、社会场、文化场和意识场共同建构了峨眉武术生存发展之生态场,它们的合力是峨眉武术发生的首要条件,也是峨眉武术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以"生态场理论"为立足点,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整体性场景进行梳理、考释与评估,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探讨了峨眉武术的生态环境,从而为峨眉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峨眉武术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地走访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下,对峨眉武术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目前峨眉产业发展存在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原创力弱、缺乏健全的投融资体系、产业人才匮乏、政策滞后、管理混乱等问题;面对现实困境,应当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的关系,以峨眉武术文化发展为导向,提升峨眉武术产业原创力和感召力,确立峨眉武术文化资本化、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理念,坚持合理规划、统筹协调、产业重组、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试论峨眉武术的起源及对"白猿起源说"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的"峨眉武术"的概念是指:起源于四川峨眉山地区的峨眉山道、僧武术与民间武术,主要流传于峨眉山地区,并广泛流传于整个巴蜀地区乃至其它地区,以峨眉命名的各种拳术、器械、功法和武术理论等武术内容和形式的总称.峨眉山武术起源于峨眉山道家养生功.峨眉山武术"白猿起源说"是一种典型人为的编造、嫁接和附会,是对峨眉山地域武术起源的有意误读.  相似文献   

5.
武当道教武术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武当道教武术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武当道教武术是在武当山这个特定区域内,由武当山地区远古猿人狩猎搏斗技能、冷兵器战争搏击技能所形成的武当山技击武术的生存需要,与武当道教宗教法式活动等的需要而产生、形成的一个受武当山社会环境影响、寓武当道教文化的一个武术派系.  相似文献   

6.
峨眉罗汉拳     
中华武术瑰丽多姿,少林、武当、蛾眉各派同源分流,但都是历史的产物。峨眉罗汉拳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而成的一种以法为主,以形为辅的拳种。早在明代流行的《峨眉道人拳歌》中就包含着一些罗汉拳动作,峨眉罗汉拳便是在继承这些动作的基础上,加上“十八罗汉”形态和蛾眉拳法而形成的法象拳术。  相似文献   

7.
武当道教武术养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武当道教武术的养生观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提出“天人合一的融合观”、“阴阳对立的统一观”、“形神兼备整体观”、“刚柔相济的平衡观”和“动静结合的全面观”是武当道教武术养生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8.
峨眉拳初探     
峨眉拳是峨眉派武术中各类拳术的统称。它具有独特的四川地方拳味,是人们健身、防身、养身、养性的重要拳艺之一。 峨眉拳术的论述,始见于明代唐顺之的《荆川文集》卷二《峨眉道人拳歌》中。《拳歌》云:“……,忽然竖发一顿足,岩石进裂惊砂走。去来星女掷灵梭,夭矫夭魔翻翠袖。……形人自托我无形,或将跟诖示之肘。险中呈巧众尽惊,拙里藏机人莫究。  相似文献   

9.
摘要:武术不仅是“术”,而且是显学和玄学的文化复合体,蕴藏着复杂而深奥的话语符号及精神意义。为了探骊武术文化的本真渊源与精神,对于武术及其高级阶段的内家拳进行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文化形态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哲学和体育学等视角,运用格尔茨的文化“深描”理论,对其学术范式及认知图式进行文化阐释。研究认为,武术是生命科学所涉,武术文化是觉醒的文化;武术文化的原初属性,是其“观念—意义”、“武—道”的符号—结构—编码系统,更多地依赖道德直觉、本能体悟等符号解码系统;内家拳是武术的代表和精髓;道家修真文化和隐逸文化促成了内家拳的原初精神——返璞归真,内家拳进而传承和践行着道家、道教的精神和价值——悟道蓄德;以武入道是武术文化的终极意义。研究价值在于构建系统的武术文化深层分析体系,厘清内家拳丹道武学的机理,挖掘武术背后“道德直觉”的隐形文化式样,还原武术的原初文化精神和普世价值,促进国粹民粹的内化传承。  相似文献   

10.
摘要:以模因论和文化结构层次理论为依据,以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四大拳种的典型技术动作为主线,以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武术流派的功法、套路、格斗形式为载体,以与武术“技术”特征和“攻防”特色相关联的文化因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化组学量化与逻辑思辨相结合,田野调查与结构式访谈相结合,专家甄别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挖掘、提取、筛选、凝炼对中国传统武术理论体系形成、发展、演变以及不同拳种拳理、拳法、拳路、拳势(式)等形成起统摄作用的文化基因,建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基因谱系理论模型。结果显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基因谱系结构模型由“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拳理基础”“技击思想”“德行思想”“审美情趣”六个维度所涉及的24个文化基因组成。六维度结构模型既能鲜明的体现出中国武术的文化特性,也可为解释中国武术的文化特色提供较为满意的答案。对认识武术文化基因,彰显武术文化特色,守护武术文化家园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还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共同文化基因和特色文化基因、武术文化基因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