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邹春生 《寻根》2014,(2):52-58
服饰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服饰的本质和特征不能脱离人们的生活原态而存在;服饰也是人们艺术活动的方式之一,它处处体现了人们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情趣,服饰的本质和特征也不能脱离艺术而存在。客家服饰文化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将充分反映客家人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自然地理条件是人们从事社会生产生活的自然前提和基础。河西走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走廊内部自身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文化地理空间格局。同时,河西走廊多元文化共生共融不仅仅表现在走廊地貌本身所影响的游牧和农耕文化之间,更是表现在其“廊道”过渡地带的联通方面。伴随着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形成了河西走廊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3.
黜奢崇俭的消费观及时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自人类诞生之日就广泛存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生产和交换规模日大,消费也就具有了文化的意义。消费不仅为人类个体生命延续所必需,而且也是社会繁荣进步的物质文化活动。消费文化体现出民族的心理特质、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图书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长期实践中凝结而成的知识宝库。它一方面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积累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成果;另一方面对社会起着宣传教育、传播知识、丰富文化生活、推动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城市是人类文化的“聚焦镜”,城市的发展折射人类文化进步的轨迹。其实,城市文化表现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城市文化的物质层面由有形的、可感知的各类人工和自然的环境构成,是城市的外壳,包括其意象的点、线、面;城市文化的精神层面则代表其内核与灵魂,包括有形媒介等物质载体保存和传递的文化和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等。  相似文献   

6.
汽车是现代文明的见证,汽车诞生与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运用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凝聚着无数汽车发明家的心血,充满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至今仍值得我们思索和回味。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辆汽车,人类因此结束了使用原始交通工具和人拖肩扛的历史。100多年来,人们不断将智慧的结晶融于汽车制造技术中,使汽车突飞猛进地进步;同时,汽车工业又改变了当代世界的面貌,刺激人类社会向更高更强更快迈进,“汽车化”已成为当代物质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汽车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力量,是跨…  相似文献   

7.
<正>丝路文化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因此,涉及影响当代中国乃至国际"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古丝路文化,自然会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人们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古丝路文化内容的关注度和讨论也日益走向深入,然而,有的探讨却值得商榷。例如关于丝路文化问题的讨论,就有学者说:"丝  相似文献   

8.
<正>方术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术数作为一种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存在的文化现象,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王逸之、李浩淼、张千帆:《隋唐方术述要》,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22年,第3页)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沟通自然与社会、认知自我与宇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是原始和早期农耕社会对人类的恩赐。因为信息的往还等于零,所以人们在一定的、不变的地域中生活,至於文化的产生,它依据的是自然的合目的性,当这样或那样与大自然的目的相侔时,便会留下弥足珍惜的文化,这文化除体现自然的目的而外,包含着人类自身的目的和需求。由於每一个族群所见、所知、所爱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特别是经济的发展繁荣,社会的物质文明日益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也逐步提高并向多元丰富发展。不言而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不仅包括富足的物质生活,更包括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在,在物质文明与技术手  相似文献   

11.
《寻根》2017,(6)
<正>从历史上看,人们的睡眠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原始社会时,人类在山洞里过着"穴居"生活,处在"天然睡眠"时期;农业社会时,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手工劳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在"自然睡眠"时期;工业社会时,许多工厂实行轮班作业,人们的睡眠时间受到了限制,人类进入"强制睡眠"时期;当今信息社会里,知识爆炸,信息泛滥成灾,人类正在进入"无法睡眠"时期,睡眠障碍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树振 《世界文化》2012,(12):43-45
巫术来源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史前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模式,巫术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史前文明,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幻影,然而,这一幻影却在中世纪的猎巫运动中变成一场梦魇。那么,作为这场梦魇的主角,女巫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是如何诞生与嬗变的昵?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去探寻那些女巫的前世今生吧!  相似文献   

13.
花椒,在漫长的人类生活史上,被大量用作饮食辅材。又因其功用和形象,被人为地附加意义,直到成为一个象征凸显的文化符号——"摇钱树"。在一定程度上,花椒树与"摇钱树"存在"相似性"和"意义重叠"的同质关系。由植物的树到文化的树,其过程包含了人们的多种心理诉求延伸,是人类"异化"自然物的物理属性,继而创造的文化符号。为了进一步勾勒花椒树与"摇钱树"之间的符号联系,本文尝试回到"能指"的原点,找到构成意义的象征要素,逐层推演"所指"的构建过程,最终阐明花椒产业巨大的经济符号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消隐与重构: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指向的家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的价值标尺,而"家族"作为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文化心理情结和精神价值指认也从来就存在于人类的观念形态中.尽管在东、西方文明中家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实践形态和价值认证,但家族文化自始至终"存在着"其本身就是一种人类历史的真理性叙事.20世纪以来家族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总体性复兴和阶段性消隐两者并存的状态;而现代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家族文化则表现出"寄生性再生长"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上.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183;一”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是引导中国先进文化繁荣和发展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活阵地和排头兵。发展先进群众文化,不能忽视两馆在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尤其值得注重的是:首先,必须加强两馆“四基”建设。因为两馆“四基”是先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根基:“四基”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精神生活质量的高低和先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价值向度和行为方式,渗透于无形之中,作用于有形之上,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发展驱动和变革先导。在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政府推动与共同参与、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等重要关系,从全局高度认真谋划,以辩证思维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7.
《大理文化》2012,(11):55-55
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就是一种比较,就是一种关系,就是一种感觉,是人们基于生活中的各种环境的生活感觉,而这种感觉自然就会通过人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传达出来。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追求幸福的脚步。随着大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日益感受到不断提升的社会和谐度和群众幸福感,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故事,幸福感悟,幸福期盼,幸福愿景。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大理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着力  相似文献   

18.
张杰 《文化市场》2002,(6):10-15
科学技术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社会,推动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强大武器,它创造了物质文明,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多元性是世界的丰富多彩的一个重要体现。世界的经济政治的全球化、一体化、数字化与标准化的进程越是迅猛,同时,人们(个人、集团、民族或是国家)越是会强烈地要求保持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价值系统与生活方式,自己的独立性亦即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多元的即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差别性又有共同性。人们需要认识它们的共同性,更需要重视它们的差别性。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以下的几种模式:以强势文化作为衡量一切文化的尺度,特别是以强势文化的价值系统与思维生活方式作为剪裁取舍一切文化的唯一标准。以世界文化的主宰自居,从而在事实上消灭弱势文化。如白人殖民主义者对于原住民的做法,表现的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它必然引起弱势文化的激烈反抗。一种文化拒绝接收任何新的东西,拒绝接受人类文化特别是价值系统的共同准则;采取人为的封闭战略并且与外部世界持对抗的态度来保持自身的独立与自足,结果导致此种文化的衰微直至灭亡。这是文化关门主义或文化保守主义。只看到不同文化间的冲突,看不到它们的互补、交流、融合与相互促进。强调文化之间的对立,如宗教与种族战争。怀着各种偏见,扩大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与敌意。如巴尔干地区与中东地区的某些消极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炎黄儿女的精神家园,也是我国最深厚的软实力,是民族自信心的不竭源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内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蔚然成风。中国传统文化势不可挡袭来,要成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中国人的"公共必修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想,要是手里有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又简明扼要反映中国文化珍品的著作,作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入门书,就太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