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素质教育畅芳珍在为“尚未存在的世界培养新人”的今天,广大教师虽已从“重尖子生、轻中差生”的应试教育观念,转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素质教育观念,但观念的转变,不等于行动的转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是“有心栽花而无心插柳”,不能...  相似文献   

2.
1、确定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1)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的教育观点必须转变: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观念;从“以教师本位”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权威教学”的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的观念;从“传统模式”的观念转变为“开放性教学”的观念。教师有了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围绕“培养创新思维”这个核心研究确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教育观念支配着教育行为,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分不开的。教师只有对教育理论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才可能形成真正先进的教育观念。笔认为,造成目前很多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脱节现象的一个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便是很多教师对一些先进教育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会说而已)”,而对“观念”背后的一些“理论依据”的理解却显得较为肤浅。笔从参与一所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中深深地感觉到,如果能引导教师从她们所熟悉的各种鲜活的教育情境中,去解读她们的教育观念与行为,让老师知道“是什么”,并明白“为什么”,是有利于真正地改变她们的教育观念,改善她们的教育行为,从而提高她们的教育实践智慧的。  相似文献   

4.
这次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举措最大的一次改革,随着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彻底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舞台上走了下来,放下了课堂教师是权威、是主角的架子,充分认识到过去是“从教师的教看学生的学”,现在是“从学生的学看教师的教”。同时,观念的转变也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教师总能做到“三少”和“两多”即少站在讲台上授之以“鱼”,  相似文献   

5.
反思性教师培训由于其能够使教师获得新的教学观念及持续的专业发展而被国际教育界广为推崇。对由于教师反思视野狭隘、反思深度不够与意志不坚等原因,教师在参与反思性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出现的“反思虽行,观念不改”、“视野封闭,观念难新”、“观念虽新,能力不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若干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要清洗脑子,更新观念。在推行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否则,以原有的观念看待新课程,无异于“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实际上体现不了新课程理念的要义。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知识的“容器”,应该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拥有无穷的创造潜力。其次要树立全新的德育观。我们不要使德育空调、乏味甚至失去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BTEC最为著名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此建立起来的相应的教学模式,这和中国现行教育绝大部分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是不同的。粗看起来这一观念和中国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的观念差不多,但是在中国,这一观念虽然提出,但大多数老师因为种种原因还  相似文献   

8.
钟茵 《广西教育》2014,(1):95-95
近些年,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山区农村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的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比较落后、陈旧,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有必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乐”起来,引导学生乐学语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必须在培训中反思个人的教学知识,尤其是缄默教学知识。适应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模式有“理论 反思”模式、“案例 反思”模式、“实践 反思”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促进教师适宜的个人教育观念形成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有助于促进教师适宜的个人教育观念形成的途径中,教师的反思性实践、有效的教育理论的“教”与“学”、教育理念的“制度化”是三种非常重要的途径。它们在教师适宜的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分别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应该从不同的方面、通过多种方式来促成这三者作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观念更新和角色转变——提高教师素质的几点随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同时,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以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一、教师的职业观,要从做“教书匠”式的教师,向承担“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转变。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往往只是知识和学问的化身。一个好的教书者或“教书匠”就可以称为一个好教师。这种观念是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主要载体,它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为实现教育腾飞的目标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而教育思想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实现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教师中心论”的基本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着教师转。“学生主体论”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研究学生怎样学,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彻…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断裂”的现象分析及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其教学行为的关系有三种情形:一是教师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以什么样的教学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二是教师口头持一种教学观念,但是真正支持他教学行为的却是另一种教学观念。三是教师口头持一种教学观念,也有相应的教学行为,但是这些教学行为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观念下应然的教学效果却是大相径庭。后两种情形即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断裂'”。事实上,观念上的进步并不等于实践中的改变,故而需要寻求教师先进教学观念与其有效教学行为“断裂”的原因与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评价”在以往的教育观念里,只是教师的“专利”。现代教育思想否定了以往学生的惟一任务就是学习、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绝对权威的观念,倡导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也不仅仅是学习总结阶段的一个环节,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利留给学生,这样做不但能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岸英 《教育探索》2002,(7):101-103
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在我国,如何由“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充分体现教师专业化这个必须面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尝试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提出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杨勇 《继续教育》2001,15(6):34-3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教师,传统的教师素质结构正面临着根本的变革,如何实施跨世纪的“园丁工程”,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适应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新型教育工作者,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师资培训工作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显得更加紧迫和至关重要。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对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管理的主体,学生是管理的客体,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对学生评头论足的份,而学生绝对没有对教师评头论足的“权”,否则便为“犯上”,不管教师的行为对否学生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的形成。 为了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也为了确保学生的权益,应该把对教师业务德行评头论足的“权”交给学生,积极组织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即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或期末下发“学生评教一览表”。让全体学生打分。内容应涉及教师上课…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教育》2002年第8期发表袁建老师题为《备课》的文章。“备课”,也同我在该刊同期议论的“复习”一样,并无深文大义,而正是这种每个教师几乎每天在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才是平凡的教育研究者(有别于专家和行政长官)最该关注的问题。《备课》一文表明,时至今日,就连“备课”的观念也在变化中,而日常教育工作中观念的变化,同有关“更新教育观念”的高头讲章不同。它是一般教师都能感触得到、把握得住的变化。《备课》一文的开头,就对习以为常的“备课”观念提出质疑:“在教育管理者眼中,教师的备课反映在书面上…  相似文献   

19.
马宗才 《广西教育》2013,(26):30+33-30,33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品德,无私奉献是教师的情操。古之“师者”,被视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今之教师,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又如何引路,是当前值得广大教师深刻思考的课题。在市场经济时代,社会逐渐物化,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功利化,许多教师也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教学中,课程被界定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学科或各门学科的综合”,这种课程被称为“文本课程”。这种观念到了绝大部分一线教师的工作中,课程又被进一步“神”化,一般的教师认为课程即教科书,而教科书就是“圣经”,教师只有去接受和“传递”它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