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股票交易市场作为一个巨大的传播场域,股民之间的传播形态中存在着自我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模式,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群体传播。股民的群体传播在形成股民的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意识和结构形成后,又反过来成为股民活动的框架,对股民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保障股民群体的共同性。因此,群体传播在股民群体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流行语是网络传播中值得关注的重要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对201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农民、干部、教师、普通市民等不同群体中的传播现状及影响的调查发现:在流行语知晓度上,男性高于女性,农民群体低于其他四类群体;不同群体流行语的传播媒介基本以电脑为主,手机为辅;不同群体主要以同学、同事作为流行语的传播对象和以网络为传播途径;流行语的出现让他们更多地去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流行语是折射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田野 《东南传播》2010,(10):63-65
网络专业论坛是近几年在网络上兴起的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参与其中的群体具有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特点,群体传播的模式与机制也与普通群体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分析"排球在线"网络专业论坛这个案例,分析网络专业论坛中的群体的特征与群体传播模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意见领袖广泛存在于群体中,通过人际传播方式,经常为群体成员提供信息和观点,是社会传播过程中的连接大众媒介和一般受众的纽带,是影响群体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分析意见领袖在社会传播中的角色,对理解社会传播行为的影响,在社会传播中的运用策略有重要的意义,并提出如何引导和管理意见领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群体传播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人人都是传者和受者.群体传播时代,UGC(用户生产内容)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成为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个人化、社交化、社会化和娱乐化等基本特征.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新闻价值观、网络平台利益驱动、新闻报道实践方法等原因,UGC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存在着虚假新闻、标题党、新闻侵权等问题.本文从传者的新闻素质、用户的法律意识、网络平台、网络推手、自媒体等多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了实现UGC网络新闻信息健康传播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隋岩  李燕 《新闻大学》2012,(1):73-79
不能机械地以人数多少来区分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应当以传播过程中信源是否确定来判断.人际传播的信源是确定的,群体传播中大多信源不明.不确定的信源就会产生谣言、流言,带来风险,所以群体传播是风险性最高的传播形态.群体传播虽是谣言、流言的根源,但更可怕的是人际传播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谣言、流言从群体到人际的扩散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确定性使其由“黑户”摇身变为有“户口”的“合法人士”.新媒介本身并没有风险,也没有媒介技术决定论所宣称如此强大威力,它只是为谣言、流言在群体间和人际间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高估自己、低估他人,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心理机制拓展到传播学中,就产生了第三人效果.在媒介传播中,人们普遍感到,新闻信息尤其是广告等说服性信息或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对“他人”(第三人)的影响远远大于自身.第三人效果在群体传播中更为明显.“发现”第三人,从而实现在群体中的自我评价、自我满足和自我炫耀,是群体传播的动机之一.改变文本类型或叙事以“适应”第三人,则带来了群体传播中的文本差异与变异.心理上对第三人“排斥”,行动上对第三人的“隔离”,是产生群体极化现象的重要原因.根据群体传播中的信息,预测第三人的反应,调整自身策略与行为,是群体传播的一种效果机制.事实上,当我们担心第三人受媒介支配而采取相应措施时,我们己成为第三人.所以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第三人,都可能成为第三人.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网络群体事件的内涵进行解读的提前下,基于5W传播模式并结合传播的主客体关系,从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对网络群体事件的传播特性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网络群体事件的传播过程和传播特性有更加合理、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情绪是一种特殊信息,具有传染性、积累性、指导性.群体传播时代,新媒介为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创造了技术条件,仇富、仇官等社会心态是个人负面情绪社会化的社会心理基础,意见领袖是个人情绪的放大器,而群体传播是个人情绪社会化的核心动因.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当下社会负面情绪快速广泛传播的特征.群体传播正在成为大众传播之外的营造社会意见环境的重要力量,助推着个人情绪成为社会舆论,当然,这种舆论有时难免有失偏颇和非理性.  相似文献   

10.
网络群体内传播与群际传播生态中呈现出复杂的个体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而栖息于网络群体传播间的网络舆论在生成机制与效能转化过程中体现出三个重要特点:群体传播中个体交往结构不平衡、意见波聚合与辐射引发舆论“热能--效能”的转化、群体传播中信息博弈呈理性趋向。这三个特点成为我们解读网络舆论独特性与探讨其理性与否的三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