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因数和倍数"是江苏省盐城市双语小学(简称我校,下文同)四年级上学期同堂异构展示课的内容,新版的教材相对于过去有了较大的变动,这是一节有关于数的整除的概念课,很难上出新意。既然是研究课,就要认真吃透教材,钻研苏教版教材的编排顺序。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课标教材五上年级编排了简易方程这一内容.这个单元先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后学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对于"方程的意义"这一课,教材利用天平的演示,逐步引出不等式与等式,再让学生针对这些式子进行比较、分类,概括出方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一课在"尝试与猜想"这一主题活动中出现,主要就是借助"鸡兔同笼"这一经典名题使学生体会"猜测——验证——调整"这一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课程小学数学典型课例分析与研究"课题开题会议上,郑州市惠济区翟桂琴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一课就较好地落实了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4.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一节经典课,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虽然编排体系不同,但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我尝试结合两个版本教材的不同编排体系,对这节课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5.
于伟伟 《考试周刊》2010,(29):87-88
"因数和倍数"是我校四年级上学期同堂异构展示课的内容,新版的教材相对于过去,有了较大的变动。这是一节有关于数的整除的概念课,很难上出新意。既然是研究课,就要认真吃透教材,钻研苏教版教材的编排顺序。同年级的三位老师共同探讨,两天后我们的教案有了,关于教学导入我们没有太多的思考就开始上课了……  相似文献   

6.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旨在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应该融入和突出体现在"概论"课教学中。这需要把"概论"课教材和划清"四个重大界限"辅导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重点突出,善于把握这些问题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邹立明 《考试周刊》2012,(27):146-146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通钢一中教师邹立明,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二节"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功"这一节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课前思考"一起做游戏"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教材编写了"堆一堆"和"玩一玩"两个游戏,分别针对"有趣的形"和"好玩的数"两个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一起做游戏"中"玩一玩"的内容,结合教材中呈现的内容,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数学游戏活动,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同种花色、点数是1~10的10张扑克牌,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运动方程"是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新课程,以取代过去地下水专业的"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开设这门课的目标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讨论,在数学物理方程与地下水动力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利用数学知识来理解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地下水运动方程"主要讲授地下水流偏微分方程的解析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突出方程解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课前思考:一直以来,对这一内容的教学,老师们总是感慨:这节课不好上,会的学生不学也会,不会的学生怎么教也不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图形旋转"这一内容是新增内容,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等较难把握,部分老师拿到教材,觉得无从下手,只能是照本宣科,逐个完成书本上的材料与习题,少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经验等估计不足,往往不能根据学生学习现状进行教学,虽然课上看看、  相似文献   

11.
一、案例背景"图形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学校的研讨课活动中,我执教了这节课。课前我有三点困惑:1.如何回归学生的经验,沟通知识与活动、知识与经验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80~81页"认识小数"第一课时的内容。一、对教材的研讨与解读小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一节概念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北师大版教材把小数的知识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具体情境和具体的量...  相似文献   

13.
杨冬 《林区教学》2012,(4):47-48
从"思法"课的教学实践出发,指出影响"思法"课实际问题是教材理论不生动,课程缺乏吸引力;从社会心理学中的耶鲁态度法这一理论模型出发,认为要增强其课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增强"思法"课的教师的公信力和吸引力;丰富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人类知识及其精神产品的结晶。学材是人与知识对话的纽带,是一种生成性的教材。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和数学教材的重组与创生及开放的问题设计等来建设具有"创生视野"的新学材,使学生成长为自主的"对话者"。下面,让我们以一种探究与审慎的心态走进"万以内数的读法"这一课。  相似文献   

15.
叩问教材     
吴传姿 《学子》2012,(10):4-5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教材的编写如何,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我们期待更优质的教材,然而,现行使用的部分教材情况令人堪忧。一、教材内容、选用的篇目能否更多地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虽然不用交学费……"这是流行在校园低年级孩子口中的顺口溜。听过多节一二年级的课,我也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不易。只生字学习,一节课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新课标资源库》中提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关学习内容。"在《〈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一文中也提到:"课标与教材关系中,教材是服从于课程标准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能自主地研究、整合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标要求,而不是完全依赖教材。笔者根据自己参加的几次教研活动,就新课程下教材整合的必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在思考中和奋斗在第一线的同仁们共同前进!  相似文献   

17.
季言言 《课外阅读》2011,(12):175-175
一.教材分本节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时的大阅读,教材以"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 "为中心话题,介绍英语学习的方法,同时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介绍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双曲线”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国家教委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工科类专业通用《数学》教材,第二册第十一章“二次曲线’”中的第四节“双曲线”。第一节为曲线与方程,主要讲述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及由已知曲线求方程的一般步骤,为后续课程的教学奠定基础。第二节为圆,主要讲了圆的方程及其建立,其中特别强调了对同一曲线,坐标系不同时方程的差异及重要性。第三节是椭圆,讲述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性质、图像的作法等,这一节的思想方法与第四节双曲线。第五节抛物线是相同…  相似文献   

19.
一、立足现实,不说教 学习四年级下册《说到就做到》这节课,我们从课题中的"就"字,就可以感觉到这是一节说教味很浓的课。如何让学生自觉接受这样的一种道德约束,而不说教呢?执教者在教材处理上,花了一番工夫。  相似文献   

20.
正课前思考"方程的意义"一课,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实践,无一例外都借助天平导入。教学中,根据天平演示,先呈现一组等式(方程)、不等式,再引导学生分类,进而揭示方程的概念。这几乎成了"方程的意义"一课教学的不二选择!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就是真理时,谬误或许已隐藏其中!借助天平教学"方程的意义",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