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静 《教育艺术》2006,(6):8-10
教育从定义上来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丁莉 《教书育人》2007,(11):36-38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即制约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各种环境因素。从一般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微观环境是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社会宏观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其作用和影响的充分发挥,较多地依赖于微观环境的建设,正确认识微观环境因素,尤其是家庭和社会环境两个重要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都包含思想品德认识、思想品德情感、思想品德信念、思想品德意志、思想品德行为五个心理要素。其中,除思想品德认识是智力因素外,其余四个都是非智力因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主要是培养人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即便是思想品德认识这个智力因素也必须借助于非智力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认同、吸收和内化。可见,培育和养成非智力因素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传递社会实践经验并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对于教育,通常有这样三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产生于人类生活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中。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指义的教育,指有计划地形成学生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与德育同义。”本所讨论的教育是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5.
语文审美教育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教育学永恒的课题。教育,就其最为本源的意义上讲,它是使个体的人转化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有个性的人的实践活动。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逐渐习得并掌握自身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各种知识、技能与能力,而且还要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价值观念与思想品德。蔡元培  相似文献   

6.
和谐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和谐教育既指和谐的教育,又指以和谐的方法进行的教育,也指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和谐教育着力追求教育诸要素的整体协调,“五育”的综合渗透,教育活动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相适应,学生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地发展,培养和谐的人。要实现和谐教育,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上实现其和谐。  相似文献   

7.
李研 《职业技术》2010,(4):56-56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教育从定义上来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  相似文献   

9.
优化德育环境搞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德育环境是指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和德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是健康人格和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主体的自身完善,又依赖于教育环境的陶冶和塑造。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德育环境的优化,是搞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一、德育环境与人的辩证统一关系人的生存与发展不仅要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环境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是促成人的思想行为变化的重要外部条件。从一般意义上讲,凡是与人有关的并对人的思想品德发生影响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都可以称为德…  相似文献   

10.
王军 《黑龙江教育》2004,(10):11-14
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增值,从更高意义上讲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效能。为此,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采用多元评价制度。这是一种“多元观察性评价”,通过评价同教育活动有关的各种人员接触,了解其愿望,并把其同实际活动进行比较,对教育决策方案做出修改,对大多数人愿望做出应  相似文献   

11.
在现有教育评价中,有一部分人把学校的教育质量错误地当作学生考试分数去理解,去领会和要求,即哪所学校的学生分数考得高,升学率高,就表明哪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好。其实这是一种较片面的观念,这种观念与要求,若长此以往,则势必导致学生,学校,甚至整个教育向畸形的方向发展。"教育"的真正涵义是什么?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经验得以传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从广义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从狭义讲,指具体的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在于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以教育创新为其前提条件和实施保证,只有坚持真正意义上的方向明确的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才能得以真正落实。因而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在于教育创新。 一、创新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教育创新   “创新”一词从字面上讲,“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明发现、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一切新事物”。简单地说,创新是人类主体在处理和客体的关系中弃旧图新、破旧立新的独创性活动过程及结果。   教育创新是指关于教育的理论、思想、方法、目标、内容、体制和机制等的创新,其重点在教育思想和教…  相似文献   

13.
学校特色化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特色化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欧美等国学校特色化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充分说明学校的特色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选择。一、学校特色化的概念界定学校特色所谓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从广义上讲,指的是学校相对于其他部门本身固有的,区别于其他部门的特殊属性;从狭义上讲,“学校特色”或叫“有特色的学校”指的是学校内部某个层面、部分或要素中所具有的个性特点。本文所说的学校特色,强调的是其有价值的特色。特色学校所谓特色学校,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的实际出…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的内容,但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有一定的载体才能实施。教育载体应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符合教育科学,适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使之乐于接受教育。我校在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实话以“六最”活动为载体的思想品德教育。“六最”即最美的教室、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规范性是指教育活动应当合乎的标准、要求、特性等,个性是指人在特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育规范性和人个性发展呈"二律背反"状态,教育规范性制约人个性发展。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可取的。我们要从教育规范性与人个性发展的内在属性出发,用唯物辩证法考察两者的内在联系,澄清人们在教育规范性和人个性发展问题上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和谐。什么是和谐教育?《教育学》告诉我们。凡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那么,和谐教育即是和谐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和谐教育具有许多特征,兹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四有”新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此,在中专化学课中也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8.
"以德为先"是提高队伍素质的重要保证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不仅讲功利、讲竞争。也讲道德,讲文明。所以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助推器。是规范社会秩序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安巧珍 《教育探索》2011,(3):126-127
科学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取向是增强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前提.新取向,一是指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上,突出主体化的取向;二是指从思想品德教育对象的个体特点出发,注重咨询式的取向;三是指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强调自律性的取向.  相似文献   

20.
评价一种教育,不仅要看它是否培养出了某种特质的人才,还要看它是怎样培养出这种人才的。中国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的确有其长处,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学生付出巨大牺牲为代价换来的。从群体的意义上讲,这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多数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换取少数人的发展的;从个体的意义上讲,这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和破坏人的创造性与个性为代价来换取认同感和共性的发展的。所以,说得激烈一点,中国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在以破坏人的发展的方式来促进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