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在数数中认识100以内的数“生活中的数”通过4课书1个练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读一读,比一比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学习100以内的数。“数铅笔”就是学习数数(shǔshù),在数数中建立计数单位“十”与“百”的概念。每个小组准备100支铅笔(用小棒代替),让各组数一数共有多少支铅笔(不规定数的方法)。开始,许多学生总是一支一支地数,数完100,教师肯定这种数法,接着问,还有别的数法吗?这样,可能出现一双一双地数(2、4、6…),一五一五地数(5、10、15…)等,教师再问,还有别的数法吗?有的就一十一十地数。为了简便易数,…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有一节《摆一摆想一想》的实践活动课,同学们通过在数位表上摆棋子写数,很快就发现了棋子颗数和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相似文献   

3.
历岗 《小学语文》2007,(3):57-57
问:《雷雨》(二年级下册第18课)课文中“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和“我会写”中的“垂”字是倒数第二笔“横”最长,在别的书上看到的是从上面数第二个横最长,到底怎么写正确?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摆方块、拨计数器等操作直观模型的活动,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建构1个十和几个1就是十几。  相似文献   

5.
片断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给你3个小圆片,你能在数位表上摆出哪些数?请小朋友们4人合作,3位小朋友摆数,1位小朋友记录他们摆的数。摆完后,把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讨论一下,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咪咪的礼物     
语文园地六习作要求:请把你喜爱的玩具带到学校里来,摆一摆,玩一玩,再编一个童话故事。先把故事大意讲给同学听,然后写下来。比一比,看谁写得有意思。  相似文献   

7.
在一步应用题中,学生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这两类应用题之前,应当运用教材中“小明和小红面对面摆小棒的插图”上好准备课,为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做好准备。准备课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实物,画一画图形,用表示数量关系的语言说一说所摆(画)实物、图形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含意。教学时,先从儿童已经掌握的“同样  相似文献   

8.
【课前思考】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在“数位表”上摆“珠子”的操作活动.写出所摆的珠子表示的数.以便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课前我进行了学情调研。  相似文献   

9.
现象反思 低年级教材中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这类知识相对独立,老师们都喜欢把它作为公开课。听这类课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一琢磨就发现一个共性:这类新课更多地是上成了“汇报表演课”。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热热闹闹。等活动结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活动仅仅只是活动,分完了就好了,摆出来了就行了。为分而分,为摆而摆,点到为止。  相似文献   

10.
刚学完“1”的儿童,对抽象的数概念是不容易接受的,因此教学“2”时,仍要让学生开展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读一读,写一写等活动,使他们从亲自参与的活动中,正确数出2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2的顺序和大小;记住2的组成与分解;掌握2的书写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2。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挂图、幻灯片、  相似文献   

11.
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实践活动内容,在学习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大小比较、加减法以后,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课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进一步巩固理解数概念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甚至是"数学思想")十进制、位值制;二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能力与习惯以及初步的发现规律、概括规律的能力;三是经历"在直观数位表上操作珠子、写数"等活动,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以去超市购买学习用品准备游园活动为主线,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提炼出11—20各数。在“扎一扎、说一说、想一想、摆一摆”的过程中,让学生形象地体会“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掌握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同时,通过围绕“游园活动”的一系列数学活动的开展,又自然地实现从数学化走向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3.
黄秋英 《陕西教育》2011,(10):60-60,5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28~P31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日.听了一堂数学公开课——人教版新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9加几”。老师让学生尝试箅“9+2”.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怎样想的。老师提示,我们已学习了“10加几”,想想如何将“9加几换成10加一个数”。一会儿,学生纷纷作答。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思路   1.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借助动画、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和动手操作中自己探索“ 6”的有关知识,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内化,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创新为主旨,在“想一想、写一写、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展示自己,促进学生动作、语言、思维协调发展。   二、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 27、 28页及练习六第 1、 2题。   三、教学目的  …  相似文献   

16.
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实践活动内容.在学习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大小比较、加减法以后,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课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进一步巩固理解数概念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甚至是“数学思想”)十进制、位值制:  相似文献   

17.
“你是大摆,我们是小摆,你怎么摆我们就怎么摆,我们和你发生共振,学好物理,实现心中的梦想。”这是我在上完共振后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的话。这使我又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作为物理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要好好利用物理学本身提供的事实与方法,有效的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时机有意识渗透人生观的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因为“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重点是11~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它是以后学习、掌握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最基础的内容。下面试举几个教学片断,就教学中如何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逻辑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谈谈自己的认识。片断一:摆小棒。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摆才能让人们一眼就看出是11根?生1:1根、1…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初步认识“十”1.唤醒经验师:(出示“数”)同学们,今天顾老师带了一个字你认识吗?生:数(shù)。师:这是一个多音字,还可以怎么读?生:shǔ。师:连起来可以怎样读?生:数数(shǔshù)。师:是啊,数着数着,数就来了。2.认识10个一是1个十师:小明和小芳打算摆同样多的小棒。小明是怎么摆的呢?跟着他一起,他来摆,我们来数。  相似文献   

20.
王有声 《广西教育》2004,(7A):33-34
小学生作文,“记一件事“是起步点。逐渐地,由记事进到写人,《我的妈妈》、《敬爱的一位长辈》等是常接触的题目:应该说,这些文题难度不算大。学生升到高年级,文中需要“写两个人”,困难就出现了。“这类题目是怎么回事?”“一篇文章里两个人物,位置怎么摆?”学习的主人提出了疑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