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米娜 《考试周刊》2013,(80):85-86
《论读书》是弗朗西斯·培根于1597年写的一篇文章。文章用词古雅,简洁明快,堪称现代英语论说文的典范之一。王佐良先生的《论读书》中文译本可与培根的原文媲美,既能体现原文的风格。又是白话文的典范。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王佐良先生的《论读书》中文译本,从词汇、句法和修辞方面对译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培根是16~17世纪英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人类思想文化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的《论说文集》与蒙田的《随笔录》、帕斯卡的《思想录》并称欧洲文学史上三大散文名著。培根知识渊博,见识非凡,行文深受拉丁文影响,译其书诚非易事。培根《论说文集》中的《论读书》是培根论说文中最为人熟知的名篇,其中心是具体指导如何读书。书中充满了箴言警句,闪烁着异常精辟的见解,即使在今天对于有志于学之士,仍为金玉良言。此文有数十种译本,我们选取其中三种代表性译本,即水天同、王佐良、曹明伦的译本进行比较,从中判断译者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上达到的高度。一、富于个性的精美选词培根短文富于警句箴言,善于把家常的道理压缩成精炼的格言式陈述,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我们来看三位译者是如何处理培根短文这一艺术特色的。例1.Historiesmakemenwise,poetswitty,themathematicssubtle,naturalphilosophydeep,moralgrave,logicandrhetoricabletocontend.Abeuntstudiainmores.水天同译: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  相似文献   

3.
《论读书》是培根散文中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译者众多,但王佐良的中译本语言凝练,文笔流畅,传神地表达出了原作者的意图。本文试从乔治·斯坦纳翻译阐释运作理论的四步骤来分析王佐良《论读书》的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4.
早在1981年,许渊冲先生就提出文学翻译要“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后来,他将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结合他先前提出的“三之”说,提出了“优势竞赛论”。本文将结合培根Of Studies(《论读书》)由曹明伦和王佐良先生所作的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拟证明译者在文学翻译总是一种发挥译语的优势与原文的“竞赛”。  相似文献   

5.
范晓辉 《双语学习》2007,(10M):182-183
《论读书》作为培根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该散文优美的韵律,古典优雅的语言,均衡的结构和简洁的行文,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同时论述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弗朗西斯·培根的散文OfStudies(《论读书》)进行分析,具体可分为节奏美,古典美,均衡美,修辞美,简洁美以及思想美。  相似文献   

6.
D、S、H是我的三个临时学生,因为他们老师请假,我给他们班上了三周作文课。这3个学生就读于一所普通的农村高中,查看他们以前的作文,其中D的作文水平较好,S、H则是作文的“困难户”。这次作文以“读书”为话题,要求学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根据课前的调查,这所中学图书馆藏书量不大,学生阅读面较窄。为此,我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了有关“读书”的相关资料:林语堂的《论读书》,蒙田的《与书本的交往》,培根的《论读书》(三种译本),周国平的《孔子的洒脱》,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等。要求学生两日后交齐。D、S、H三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未能…  相似文献   

7.
培根的著名作品《论读书》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广被诵读,其成功除了依靠精深的思想内涵之外,还在于其工整紧凑的篇章构建方式。在现代语言学理论特别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主位推进模式是用来描写语篇构建模式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可以解释《论读书》在语篇意义上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思想】《论读书》是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读书妙悟单元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它是培根《人生随笔》中的一篇名作。这篇随笔论述的范围很广泛,先阐述了读书的目的——作为消遣、装饰和增长才干之目的,并阐述了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接着运用比喻论证阐述了读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节课是由年轻教师贺俊上的,是一堂督导评估课,课文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第十二课《论美》(培根)。  相似文献   

10.
在《培根散文集》译介史上,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王佐良先生和水天同先生都曾翻译过这本散文名著,两译本风格迥异。然而,现今有关王译、水译培根散文的研究多为描述性的译本介绍,兼及从词汇、句法、修辞角度对译文概括性的评价,而对译文风格全貌着墨不多,或有零散,粗略的论述。此外,对两译本的对比研究甚少,译文风格对比则鲜有研究,而译文风格对比研究则能对散文翻译批评及散文翻译实践提供依据及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文试图运用翻译风格论对比研究两译本中风格的具体表现,直观地揭示两译文的风格,并通过译本风格结构性的阐述展示译本在风格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陈孝顺 《学语文》2003,(3):17-17
世人皆重为学,东洋西洋,远古近今,无不然。公元前4至3世纪我国荀子有《劝学》篇,2000余年后英国杰出哲学家培根亦有《论读书》文,均畅论学习的重要性,各个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姑且不去评论它们论说的内容,单就  相似文献   

12.
《论读书》作为培根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该散文优美的韵律,古典优雅的语言,均衡的结构和简洁的行文,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同时论述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弗朗西斯·培根的散文OfStudies(《论读书》)进行分析,具体可分为节奏美,古典美,均衡美,修辞美,简洁美以及思想美。  相似文献   

13.
田慧 《教育文汇》2008,(1):36-36
学生马丁林喜欢读培根的《论读书》《论美》和鲁迅杂文等偏重理性思考的书。他的读书笔记思维缜密,这实属难得。放暑假之前,他让我给他推荐几本书。我想让他进行一些软性阅读,便向马丁林及全班同学推荐了西班牙作家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这本书长于抒发心灵,曾于195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4.
张岚 《华章》2011,(34)
本文以曹明伦译《培根随笔集》为研究对象,从真、善、美三个方面探讨该译本对培根原著Essays的完美再现,指出该译本不仅使读者收获知识,而且能够启发心智,陶冶情操,获得愉悦的审美感受,从而很好地发挥了文学翻译传递外国文化精髓的功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谈读书     
[自学提示] 本文选自一九六一年一月份《世界文学》.作者培根,是欧洲近代哲学史上的著名哲学家,曾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恩全集》第2卷,第163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培根的著名格言.《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出现,谈如何读书,其中有不  相似文献   

16.
2005年8月24日《新闻晨报》报道,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删去了20篇文章,其中包括不少名作名篇,如收有诸葛亮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诫子书》,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郦道元的《三峡》,培根的《论读书》等。而一些儿童故事则被收入其中。  相似文献   

17.
王佐良先生的《论读书》的翻译堪称完美,很多人都对他的这个译本的翻译风格进行过研究,也有人把这个优秀的译本和较为拙劣的译本进行过比较。而本文就其中使用的翻译技巧如增词、减词、分合移位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这些角度来探究此文翻译之美。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真正能够领悟到翻译的技巧并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英汉对比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既包括语言的对比也包括文化的对比。本文将选取《论读书》的原文与王佐良的译本,从英汉语法状态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加深对两种不同语言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周豪 《语文天地》2013,(16):32-33
培根在《论读书》中这样写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说明学习不同的知识,可以塑造不同的性格。读诗可以使人聪慧,古诗文的学习能教会人很多。  相似文献   

20.
培根的OfStudies文笔遒劲,短小精悍,全文警句迭出,对指导我们如何读书治学,有很大借鉴意义。OfStudies译本众多,对于OfStudies多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也很多,但大部分以语文式点评为主,辅以描述性的译本介绍,兼及从词法、句法、修辞角度对译文做概括性的评价。基于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从客观标准出发,按照可操作步骤分别对王佐良译本和水天同的译本进行对比评析,得出翻译质量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