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La vie est ailleur(s.生活在别处)”1968年以前,兰波将这句话从嘴里或笔尖创造了出来;1968年,这句话被刷在巴黎大学的围墙上;1968年以后,米兰·昆德拉将这句话发扬到极致,弄得世人皆知。生活在别处,真的是一句好话。似乎可以释为名词“,生活在别的地方”;亦可理解为“要生活在别的地方”。这是一句蕴藏着丰富情感的诗句,这是一种诗人们疯狂热衷的情绪,这种疯狂使他们的脑袋都冒烟,呈现出一片梦幻般的灿烂景象。昆德拉借主人公雅罗米尔之口发出了一声令母亲哑口无言的感叹:生命像是野草,是某种忧伤而徒劳的东西。女人的,或者说具体些,一…  相似文献   

2.
湖畔派诗人     
[流派概述] 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是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们三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统治下的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于是隐居在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的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诗人。他们三人的诗歌创作高峰是在19世纪初期,并且获得过桂冠诗人的称号,他们的一些诗作对徐志摩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米尔在十二岁时患了斑秃,不得不戴着假发去上学,在他的眼里,总会发现其他的孩子对自己指指点点,为了逃避同学们异样的眼神。他决定不与他们为伍。成了“独行侠”的米尔,变得越来越孤僻。一次课间,他的假发从头上掉了下来,“看!原来米尔是个秃子!”一个调皮的男孩大喊着,教室里顿时响起刺耳的嘲笑声,米尔难堪极了。不久,父母只好将他转到另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4.
米尔会议是村社制度的核心,是集中体现农民自治性质和民主性质的机构。米尔会议分为乡米尔会议、村庄米尔会议等多种,由家长或当选代表组成。村社内部的重大决定必须经过米尔会议讨论,经表决通过后才由村社付诸实施。米尔会议的功能主要是选举村社公职人员、重分土地、分摊赋税、选派兵役、审理农民间的争议等。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米尔会议逐渐呈现出等级特征。必须看到,米尔会议的自治性与民主性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引导学生揣摩意境,就是通过欣赏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去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使诗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的无题诗在不同的层面表现出不同意蕴,从文本上看,它从不同的角度表现爱情生活的各个层面,从深层意义上看,诗人所表现的爱情生活正是怀才不遇、生命的忧患和幻灭感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的诗中有几十次对嫦娥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月中仙子的朦胧之爱。这源自诗人的内倾心态所产生的内倾感情。诗人种种过去心灵生活的残屑与潜意识自慰成份相结合,便产生对嫦娥的眷恋。  相似文献   

8.
汪佳庆 《考试周刊》2011,(29):51-52
"文如其人",任何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与个性特征,诗人所处的背景、人生经历不同,他们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诗言志",诗人都会将自己的理想、情感抒发在诗词中,学生在品读诗词前,可抓住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经历及其作品的主要风格来细细领会。  相似文献   

9.
诗就其目的来说,它不是传达信息和传授知识,而是传达诗人对生活进行审美观照时所产生的体验。诗人将这种体验化为新颍独特的意象,来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情绪和深广久远的思索,从而更好地感知并理解他的周围世界。诗人就是通过某种意象来进行写景、言志、说理等。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是反映诗人生活、思想、情感,最终达到与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英国小说家W·S·毛姆在小说《人性的枷锁》中着力塑造了三个女性形象,即凯里伯母、米尔锥和萨拉,其在作品中批判了米尔锥的肆无惮忌、同情凯里伯母的隐忍不幸、赞美萨拉的魅力高尚,体现出了毛姆矛盾的女性观,这种矛盾是由其自身生活经历造成的。同时,因为受到时代文化的影响,毛姆的女性观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种矛盾性与局限性却不能否认《人性的枷锁》对反思与推动女性主义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孟军 《小学生》2010,(8):82-82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费尽心血,经过多年的努力,总算完成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原件送给他的朋友米尔阅读,请米尔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2.
“自然”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诗学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在诗人的生活状态中,“自然”揭示了诗人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在诗歌创作和审美中,“自然”是诗人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遵循的最高法则,是审美主体对生命的体认。梳理整个中国古代诗学体系,我们可以说,“自然”是中国诗学的基始范畴。  相似文献   

13.
迪尔凯姆的教育社会学理论,是同他一贯的社会学思想紧联在一起的,同时也是他的社会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把教育从“起源”上和“功能”上看作是一种“社会客观存在”,并从社会学的视角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予以研究,这就使得他对教育的研究带上了他所倡导的那种社会学的特点。由上述观点出发,迪尔凯姆批判了斯图尔特·米尔(Stuart Mill)、康德以及詹姆斯·米尔  相似文献   

14.
公寓作为都市人最典型的居所,其中蕴含解读都市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卸除生活压力的重要线索。本分别处理了菲律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及中国大陆诗人笔下的组屋/屋村/公寓生活,及居住的心态问题;不但由此得以洞悉各都市人的生活实况(或诗人的观察所得),亦能看出诗人在面对此一问题所抱持的态度和书写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夜值制度,虽古已有之,但其制度影响下的社会生活与诗歌产生广泛联系的时代当属唐代。文章通过对唐代夜值制度所反映的生活环境、条件、活动内容、有关规章制度等史料性内容的考察和对夜值诗的分析鉴赏,力求探究诗人的创作心态,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唐代社会生活对诗人创作和作品内容及艺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有那么一批诗人,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是"边塞诗人",他们写的诗歌叫"边塞诗"。边塞即指边疆,应该说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唐初四方战事不断,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在边塞生活过,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所表现的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想象,成为唐诗诗歌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  相似文献   

17.
陆游与汉中     
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朱自清先生曾给了他这样的评价:“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陆游的爱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同他一生坎坷的生活经历和动荡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应特别指出的是,乾道八年(1172年)他在汉中度过的八个月的军旅生活,对他后半生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他的不少富于爱国思想的优秀作品,大都带有这一时期的生活所留下的印痕。本文拟就诗人这一时期的生活与创作作一点粗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姚玮 《考试周刊》2013,(52):18-19
陶渊明和杜甫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两人风格各异,但在诗歌中都选择"鸟"作为表情达意的意象。同为"鸟"意象,诗人所赋予它的意义却不同。陶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处于不同人生阶段心灵的写照,杜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生活状态的体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意外     
一岛教授,没想到 米尔吗? 你长大了··…· 必金必 氰米尔、 裸暴鬓馨121 末完待续意外@陈奇 @宋磊  相似文献   

20.
李白在诗中使用的“兴”及与“兴”相关的词汇如“逸兴”、“游兴”等.有突出的表现特点和深刻的内涵,由此可以了解和认识这位伟大诗人的思想状态、作品风格、性情个性等。李白不仅是浪漫的主观诗人,同时还是一个生活在日常中且为世俗的规则和生活目标所影响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