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多元化创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也是"黑色幽默"派小说的经典之作,它开创了"黑色幽默"文学流派先河。其创作既与作者的身世、阅历和学识有关,也与"荒诞"、"疯狂"的美国社会密切相关。存在主义是黑色幽默派小说的哲学基础,所以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是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一把钥匙。小说以其最典型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赢得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本文旨在通过海勒所描绘的荒诞世界群丑图,分析主人公约赛连"自由选择"意识的觉醒,阐述《第二十二条军规》所体现的存在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2.
《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人们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但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其进行黑色幽默解读的还很少。本文就是从这个全新的角度出发,揭示关联理论对于黑色幽默的强大解释力,并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欧·亨利作品中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3.
“反英雄”、“黑色幽默”、“悖论”如同孪生姊妹 ,如影相随。在各种体裁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中 ,黑色幽默用于描写反英雄人物 ,反英雄人物透露着黑色幽默 ;悖论隐藏于黑色幽默中 ,黑色幽默借助悖论来表达。在对于反英雄人物的描写中 ,黑色幽默和悖论的手法往往是点睛之笔 ,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4.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第二代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之一,她展现的是孤独的小镇上爱蜜利亚小姐与表哥"罗锅"、马文的三角畸恋,表面上滑稽、荒诞,实则表现的是现代南方社会人们的荒芜的精神状态和人本身的孤独。本论文旨在运用黑色幽默从人物外形的怪诞、反英雄的人物塑造、情节和主题的荒诞几方面来分析,以挖掘作品所要向读者展示的一幅荒诞可悲的南方。  相似文献   

5.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让美国人民的心理对社会及国家政府产生了一种不信任,甚至对自己的信仰也产生了质疑,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以黑色幽默的手法在小说中用喜剧加讽刺的方式凸显了人物自身欲望与故事背景的极大不协调。本文主要从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简介和黑色幽默的表达特点介绍出发,分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如何把黑色幽默融入小说以及黑色幽默是如果发挥其文学效果的。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六十年代的史诗","描写疯狂世界的典范"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通篇笼罩着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却在迷宫般的巧妙布局中对美国现实社会进行了一场"俏皮"的解构.本文试图以解构主义哲学思想的基本策略为框架,以美国后现代派小说鼻祖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为内容,建构这幅有血有肉的解构画卷.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朴实,文风简洁干净,叙事艺术出色,他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同时注重气氛的渲染,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也被被称为"冰山原则"。本文希望通过对海明威作品的"冰山原则"的探讨,使读者对其作品的创作风格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一些主要作品在国外频获大奖,引起极大反响。他同时被国外权威人士称为"中国最有希望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由此可见莫言的受关注度之高,影响力之大。而他在法国也获得巨大成功,他的作品被译成法文的数量最多,因而被称为"最受法国读者欢迎的中国作家"。  相似文献   

9.
夏志清在批评观上坚持要求作品在坚持普遍人性观点的前提下,真实表现"人生真相",他认为现代最有价值的小说是能超越对现实的苦难的揭示,努力地为时代"重造人的形象"的那些作品.这兰个方面也就成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主要的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简·奥斯丁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家"。她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喜剧,显示了"家庭"文学的可能性。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过程。这种着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会之间紧张关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说摆脱了十八世纪的传统而接近于现代的生活。《傲慢与偏见》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共计描写了四起姻缘,是作者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的分析与研究,深入探讨了奥斯丁的小题材创作"以小见大"、"以细见广"、"以小寓讽"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就是宣扬忠义精神,也是《水浒传》中所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中最突出的部分。施耐庵塑造了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宋江,作品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与<热爱生命>分别是海明威和杰克·伦敦笔下以塑造自然环境中的"硬汉"为中心的两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刻画硬汉形象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两篇小说中"硬汉"形象刻画上的异同,对更好地鉴赏这两篇小说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西班牙语世界乃至全球文学界,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被公认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也是起源于二十世纪50年代左右的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最具代表性和较年轻的一位作家。自从201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这一奖项的第107位得主之后,巴尔加斯·略萨及其作品也被更多中国读者所熟知。其作品中如实展现了拉丁美洲、尤其是秘鲁的社会现实。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解析,分析其中所体现出的结构现实主义特征,进而对巴尔加斯·略萨与结构现实主义小说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王全根在2006年发表的《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一文中指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特征,通过儿童文学作品把劝人向善、与人为善、避恶趋善、惩恶扬善、择善而从这样的信念传递给儿童。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着重分析"以善为美"在E·B·怀特所著的三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觉得存在着一个显而易见的误区,那就是在分析作品人物时,往往只强调了"果",而没有注重"因"的分析。也就是说,我们在给作品的人物下结论时,根本就没有分析结论的原因是什么,使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对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分析。教师往往是在与学生共读了志愿军战  相似文献   

16.
施蛰存作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多以上海为背景,反映大都市人物的病态生活。另外,施蛰存的作品中还融入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意识流等新兴创作手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感觉派"小说。施蛰存这种将现代派的手法与小说融合的做法,丰富和发展了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性,使得新感觉派小说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相似文献   

17.
幽默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殖民地时期。这一时期是美国民族文化形成的初级阶段,出现了大量具有较强幽默性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出现和美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宗教观念、民族危机等方面因素都有一定关系。殖民地时期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幽默是一种黑色幽默,幽默和讽刺相结合,揭露社会的弊端,大量俚语的使用,体现出了很强的大众性和本土性。本文对美国殖民地时期幽默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做了简要介绍,阐述了美国殖民地时期幽默文学的特点,简单分析了美国幽默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学即人学,人性变幻莫测,写出共同的人性,才是最高的文学。芥川龙之介和鲁迅两人是近代东方文学中最善于揭露人性的作家,他们在作品中审视、剖析人性,在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中,芥川觉得"人生比地狱还地狱",鲁迅也被认为是"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芥川关注的是最普遍意义上复杂的人性,鲁迅在对本民族的精神品质思考的同时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相似文献   

19.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讲述了主人公黑人小女孩佩科拉悲惨的命运以及白人文化霸权下众多黑人迷失身份走向毁灭的故事。故事的悲剧由一个黑人小女孩追求蓝眼睛而引发。本文从该作品的内涵进行研究,从"蓝眼睛"的象征意义入手来揭示作品的主题意蕴——黑人只有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下才能在白人社会中获得生存。  相似文献   

20.
史铁生在面对瘫痪现实的时候,反复咀嚼着灵魂与肉体的伤痛,终于参悟了生命的意义。他坐在轮椅上那么多年,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更多游走四方的人有着更辽阔的心。史铁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担得起"伟大"这个词。他虽然双腿残疾,但我相信他的灵魂能跳出最唯美的舞蹈。本文就以史铁生的作品为例,浅谈他作品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