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如今的学生,我们总会有一种教育无力感。当我跟学生讲:你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你们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你们应该明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他们总是不耐烦地说这道理我们早知道了;当我又向他们严厉提出,学校现  相似文献   

2.
都说现在的学生难教,特别是教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作为一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对此我深有体会。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阶段已作为必修课开设,每周一课时。每周的这节课对他们来说是意义非同一般。从他们奔向机房的脚步声中、从他们快速穿上鞋套敏捷地冲进机房的动作中、从他们麻利地开机等待着程序启动的喜悦的表情中,我就知道这一点。这时,我常常向他们“泼冷水”,好使沸腾的机房有所降温。“孙兴,请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要随便走动……在机房内不要大声吵闹,请保持安静……只能打开自己的文件夹,不要随意打开其他文件夹或文件。”我以敏锐的…  相似文献   

3.
《敬业与乐业》是当年梁启超先生在上海给他学生的一篇演讲文章。那次演讲,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对待以后的生活。其实,现在作为学生也要敬业与乐业,只不过这个业代表的就是学习。现在有的学生就没有这种敬业乐业的精神,他们永远是在课堂上想着其他的事,而且做作业时永远觉得太累。如果他们总是这样干下去的话,那么他们的未来就已经没有希望了。家长不是永远都会照看孩子的。因此,我们如果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圆自己成才梦,就必须做到敬业乐业这一点,不要懒。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对敬和乐两个字的理解吧。  相似文献   

4.
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理论鉴别能力。如果学生不能明辨是非,不能分清黑白,不知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那他就无法用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班学生情况是这样的:当一个问题摆在他们面前,需要他们鉴别正误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片茫然。为什么?因为,第一,他们不知道选择什么原理才对;第二,题目提出的观点或事例,不知道究竟对或错在哪里;第三,不知怎样论述才清楚。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政治课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的提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是六、七岁,他们还是一群孩子,容易兴奋、爱动,注意力不集中是他们的共性。教学中怎样自始至终扣住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启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上课的积极性呢?这除了教师要用心钻研教材,科学合理地构思教案,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把教师的感情全心投入到学生中  相似文献   

6.
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一提法,我们早已熟悉。最近听了一堂语文课,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我听的是《避雨》一课。板书课题后,教师问:“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分别提出了六个问题:我想知道谁避雨,我想知道课文内容说了什么,我想知道雨下得怎样,我想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避雨,我想知道她是怎样避雨的,我想知道避雨中发生了什么事。此时老师说:“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交叉,但却都属于了解课文内容方面,由此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刘爱旗 《陕西教育》2008,(12):55-55
教师要善于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我们“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点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就小学阅读教学而言,怎样做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呢?  相似文献   

8.
不要总是自以为是地面对学生,不要总是一厢情愿地想改变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改变自己,然后再去一点一点地影响他们。既然改变不了现实,那么,对于让自己头疼的学生,从改变自己出发,让讨厌变为喜欢.这也是一种快乐之道。  相似文献   

9.
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英语课堂中,一些教师总习惯于为了完成纸上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让学生一遍遍听,让学生一遍遍读。这种教学无疑让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一点一点消磨殆尽。让学生展现他们已有的知识,提出他们想要了解的问题,才会让课堂显得更生动,更人文。如在教学三年级《英语》下册的一课Unit 1 In class,我让学生先听读整个单元的录音,说说你知道些什么?在学生们  相似文献   

10.
利用板书图示法讲解写作知识中学生要不要学一点写作知识,语文界曾有过争论。笔者以为,中学生学一点写作知识大有裨益。诚然,他们不必要像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那样系统地学习写作理论,但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写作知识,这对提高写作能力是有利的,也是必要的。那么,怎样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呢?结合阅读教  相似文献   

11.
一、必须真正重视预习的问题 小语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这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真正重视预习的问题。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谆谆告诫;“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自然就会知道非教他们预习不可。”  相似文献   

12.
刚拿到班级名单的时候,我就知道了班里有几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是一群怎样的学生啊:目无尊长、打架斗殴……“问题学生”的所有问题在他们身上几乎全都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我们当教师的善待学生就得把学生看作是孩子,这是一颗心,爱孩子的心。不要去期望他们将来怎样,而是要关爱他们今天的每时每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清代著名教育家颜元曾提出:“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无论从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式看,这都是正确的。后进的学生并非一无是处。在他们身上,缺点的后面往往也存在着易被忽视了的“好的东西”。教师的眼睛不能被学生的表面后进所遮蔽。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后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好的东西”,并使之巩固、发展,用他们的“好的东西”去置换他们“不好的东西”。教师在看待后进生的进步时,应该“纵看”而不要“横比”。要知道,后进生的一点点进步,对  相似文献   

15.
李江 《考试周刊》2009,(43):235-235
过去德育所采用的基本方式是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传授有关的德育知识,主要是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要求他们掌握社会所倡导的行为规范。应当承认,要求学生掌握道德规范是完全必要的,不知道应当怎样做是危险的,但仅仅做到这一点,停留在学生的道德认识层面上是不够的。因为。当今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道德现象,以及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观念,都在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影响着学生。  相似文献   

16.
曹征艳 《小学生》2013,(10):99-99
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有时会发现学生的学习动力不高,他们不愿意自主地学习数学;有时学生学习思路不够宽广,他们需要别人给予提示;有时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产生偏差,认为只要会做数学题就代表学好数学等情况。当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以上的问题时,教师有时不知道用怎样的策略才能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数学这门科学产生的原理是由于人们在生活中产生数学问题,人们在一起共同思考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最后发现有一条规律能够很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并且通过实践这条数学规律确实可行。这种遇到数学问题→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草稿纸书写情况,不仅能反映学生的书写习惯,还能反映学生的考试态度。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考试后,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使用草稿纸。针对这一现象,安排了一节特殊的"课",与全班学生一起探讨草稿纸的使用问题,教给他们草稿纸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属为什么会导电呢?”“金属一般都是固体,而水银为什么不是呢?”“我还想知道金属都会生锈吗?”“有些食品里含铁,我们要不要吃铁呢?”探究活动始于问题,在科学教学中我们提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好问题。而当孩子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如果老师只是草率处理,很可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思考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1承认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问到教师知识的盲点。这时我们可以很坦率地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清楚。你不必担心这样做会引起学生的嘲笑,相反它能让学…  相似文献   

19.
高中一年级第七章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一、教学要求 1.知道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知道晶体又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了解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上和物理性质上的区别; 2.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二、对几个问题的说明 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单晶体和多晶体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已经知道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确定的熔点。对于这一点,在教学中应予以复习和强调。  相似文献   

20.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一条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导什么?怎么导?现以《少年闰土》为例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导文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对突出文章的主题,表现文章内容起着重要作用.《少年闰土》一文,是以所写的人物作题目,我们从题目知道文章所写的材料是——少年时代的闰土.我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后提出:大家从课题中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想知道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孩子?有的说想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怎样写的?等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课义.他们带着问题学,目的明确,自主研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