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转喻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为语言的输出和理解提供了信息通道。本研究以新闻报道作为研究载体,首先从修辞、认知语言学、语用学三个角度对转喻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分析英语新闻语言中的各类转喻现象,进而从经济性原则和修辞效果方面探讨新闻语言中转喻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转喻在地名命名中的认知语用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喻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地名命名的一种重要方法。转喻在地名命名中的认知语用理据主要有相关性、熟知性、显著性。以浙江地名为例,具体有人地、事地、数地的熟知性、相关性;山、水部分与地域整体的相关性;物产、地貌特征的显著性及其与地域的相关性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转喻的语用类型入手,结合语用学理论,如言语行为理论、格赖斯理论和关联理论,探讨了转喻推理在<绝对信号>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一类特殊的转喻现象--逻辑转喻.逻辑转喻本质上是一种语义增生现象,即词语进入某种句法环境时衍生出附加的语义结构.作为一种系统存在的语言现象,逻辑转寓存在的理据是意义的整合性.作为一种话语类型,逻辑转喻获得了含义的地位,鲜明地体现了语用学对语义识解过程的干涉.这不仅有助于澄清哲学及语言学中由来已久的语义/语用之争的问题,而且对我们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认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Panther和Thomburg从语用功能的角度将转喻分为指称转喻、述谓转喻和言外转喻,此外,情景转喻是对传统转喻研究的延伸。对于《卖花女》原文中体现不同语用效果的转喻,杨宪益和林语堂选用各具特色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基本的思维方式,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转喻翻译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以语用等效为理论基础,以英汉转喻的语用对比为依据,我们可以探讨出英汉转喻的语用翻译策略;此外,转喻翻译还可以在关联理论的模式框架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连贯不仅是语篇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是语篇使用者认知过程的产物。转喻是人们认知思维的反映手段之一,在语篇的生成和动态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分析言语行为转喻过程中,增/损益度、权势关系、礼貌度和选择自由度等语用参数不可或缺。将语用参数有机融入到言语行为转喻的事态场景推理模式中,分析其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有助于为语篇中的语用推理提供较为完整的认知解释方案,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传统修辞观和现代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了转喻的概念本质,并进一步探讨了制约转喻生成和理解的认知语用因素。本文认为概念整合,突显,完形理论可以从认知角度对转喻的生成和理解提供解释,关联性和经济原则从语用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转喻的生成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转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基于转喻的认知本质,本文从词汇、语篇和语用推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转喻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以帮助学生理解言语表达的深层认知规律,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合成空间理论在之前的研究中已成功应用于对实时隐喻的解释,这一理论同样能够应用于概念转喻的认知分析。概念转喻包括命题转喻和言外转喻,两者可视为空间合成从点对点映射经过类属空间再到层创结构生成的动态认知过程,进而推出话语的实时语用意义。因此,合成空间理论可用于阐释概念转喻的实时意义建构和分析实时转喻过程中包含的语用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借助语用学理论,文章提出将语用意义分为积极语用意义和消极语用意义,用积极语用翻译和消极语用翻译法分别处理积极语用意义和消极语用意义。积极语用翻译以译出语用意义为主,译出其指称意义则在其次;消极语用翻译首先努力译出指称意义,语用意义的翻译则在其次,甚至可放弃不译。如果在文学作品中,消极语用意义得到积极使用,则其语用意义也应当积极译出。  相似文献   

12.
语用学中的话语行为、合作原则、会话含义、指示语、语境和关联等几个核心理在准确推断话语语用意义、推动翻译实践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语用等值是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翻译活动追求的最高目标。作者通过归纳习语的翻译方法说明了翻译中如何实现语用等值。  相似文献   

13.
阐释了应用翻译的性质及特点,并回顾了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及文本类型理论。结合汉译英应用翻译实例,探析了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英语隐喻的研究发展动态,运用理查兹和布莱克的互动理论,斯珀珀和威尔森的关联理论探讨了英语隐喻的解读途径和运行机制,认为隐喻为一种语用现象,并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探讨了英汉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预设的分类及其语篇组织能力,论述了关联理论对语用预设的解释力,运用预设探析英汉互译.  相似文献   

16.
语用预设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在传递信息和言语理解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意义。语用预设在翻译活动中的借鉴价值尤为宝贵。本文以清末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为例,归纳分析了英译本中涉及语用预设的翻译策略,探讨了将语用预设与翻译理论与实践交叉研究的意义。以期为翻译方法的研究打开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篇的生成与其特定的民族文化体系的语用相关,涉及到自律语境与他律语境、感性语篇和理性语篇相协同等语用因素。在英汉文学文本翻译活动中,原文本与译文本两种语境、语篇转换的比照研究揭示了英汉语用互文转换规律,这对文本翻译的语用互文性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功能翻译理论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对公示语的文本类型进行分析,认为公示语主要可以分为具有指称功能或信息功能的公示语,具有表情功能的公示语,具有诉求功能或呼唤功能的公示语。本文还从语用语言等效与社交语用等效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语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语用学是一种有关语言使用的理论,属于语言运用范畴。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的目的在于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与源语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关联。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初步探讨语用翻译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实际运用目的语时存在语用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将一语概念、结构强加于二语,忽视目的语词、句型的语用意义与功能。英语课堂教学要真正重视语用意识的培养,适时输入语用概念与知识,提高二语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