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侗戏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的需求,我们应该要改变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保护与传承侗族戏剧。民间娱乐的侗戏是侗族人民逢年过节进行娱乐的一种表演形式,立足于民间,出发点是节日娱乐大众。而随着市场变化和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民间侗戏也要在保护其原有的本质基础上进行改变,这样才能使侗戏让多数的观众接受和喜爱,由此更好的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2.
阳戏是湘西地方小戏的主体剧种,经几百年的嬗变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地方戏剧的一朵奇葩。湘西阳戏的声腔源于弋阳腔,演员在表演时常常运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演唱,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3.
湘西阳戏是中国戏曲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曲调及演唱声腔独具特色,就湘西阳戏的传承、音乐特征、表演特征及现状与发展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揭示出湘西阳戏这种戏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阳戏主要流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上演的剧目主要有祭祀仪式戏、世俗戏和仪式世俗混合戏三种基本类型。仪式性阳戏演出旨在实现驱鬼逐疫、祈福庆丰、酬神还愿的祭祀功能;仪式世俗混合性阳戏是在仪式程序的框架内演出世俗内容;世俗性阳戏包括历史演义、家庭生活、婚姻爱情、社会生活、民间传说等题材,表演旨趣侧重展示戏剧的艺术审美。阳戏的三种形态反映了传统戏剧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5.
武都高山戏作为甘肃省独有的特色剧种之一,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当地的民间祭祀、传统社火及歌舞表演中孕育、演变而成,发展至今,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剧目,既有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戏,也有宣扬传统道德信仰的民间故事戏,以及反映社会万象和人生百态的生活戏。这些剧作不仅满足了底层人民的教化和娱乐等精神需求,也是社会生活、历史变迁的独特记忆。因此,从文学叙事和思想内容的角度切入,对于深入认识和把握民间小戏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湘西阳戏民间文本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阳戏是中国地方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湘西民族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湘西阳戏的历史考察及对阳戏民间文本的疏理,试图揭示出这种古老戏剧艺术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7.
赣南东河戏作为民间传统曲艺,面临着社会转型下的生存与发展困境,如何立足于地方社会来进行保护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和紧迫的议题。传统东河戏在曲艺资源、组织建设、文化空间、外部环境等方面均有困境,进而文化生态变迁、文化消费转型、文化政策不足均构成当下东河戏保护与发展的瓶颈。研究发现,从"保护性传承"转向以"发展性传承"为主线的公共文化服务逻辑是实现民间传统曲艺复兴与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践行赣南乡村社会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之道,是实现东河戏及民间传统曲艺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道情戏起源于唐朝,宋朝以后流行于民间。太康道情戏亦被称为河南道情,是流布于河南太康及周边地区的稀有剧种,虽然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市场逐渐萎缩,也面临着发展与传承的困境。要传承和保护太康道情戏就必须从加强人才培养、创新声腔表演体系、改善演出条件、提高艺人待遇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张家界阳戏作为一种地方小戏,在张家界土家族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时全球化加剧,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阳戏的生存样态正在发生剧烈变革,其传承形成官方与民间双重维护的局面。本文以官方阳戏剧团及纯民间阳戏剧团作为个案,来探讨阳戏当下的存承现状。  相似文献   

10.
花朝戏,是一种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间戏剧,客观上反映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奠定了花朝戏在客家戏剧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着重分析紫金花朝戏的发展现状,研究其面临的传承和发展问题,为花朝戏今后的传承和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同时为客家戏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元代大诗人杨维桢所写的相关序文之中,可以认识到他的戏剧观;作为元代文人的代表,对于杨维桢戏剧观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整个元代文人的戏剧观。杨维桢的几篇序文,反映了杨氏对于戏剧功能的理解,主张戏剧的社会功用,带有传统文人"文以载道"的意味,而对于戏剧本体,杨氏主张"文采"与"节音"双重统一。其戏剧观念成因复杂,这些都将有利于加强对元杂剧的认识,从而见证中国戏曲历史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杨晦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学者,他在剧作、翻译、评论、文艺理论和教育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与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界有关他的研究几近寥寥。杨晦以"文艺—社会"的辩证关系作为批评的理论地基,对古今中外的作家和作品展开了深入精辟的读解评骘。他的批评时常逸出文本对象之外,表现为批评的"延宕"。事实上,他是通过批评别人来鞭策自己,充分显示了一个现实主义批评家执著的理性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3.
布莱希特在戏剧上最大的创新是提出了"叙述体戏剧",旗帜鲜明地与此前延续了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戏剧性戏剧"传统相对抗,而"间离说"则是其戏剧理论的核心范畴。文章通过对"间离说"的分析,以期深化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张镃是南宋中期诗坛的一位活跃人物。他与杨万里过从甚密,堪称知音。他们的交游对诗歌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方面,张镃虽未正式执弟子礼,但是内心一直师事杨万里,推赏其活法并努力摹仿;另一方面,杨万里视张镃为中兴后劲,尤赏其诗之“工”,由于他的鼓吹称扬,张铉诗名日隆。但张镃诗歌缺乏较为鲜明的艺术个性,表明他对杨万里的学习终究是取貌遗神。  相似文献   

15.
杨筠松作为唐代堪舆大家,在当代中国国内及海外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现在的风水学界大都尊其为祖师爷.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师,在明清以前的典籍中鲜见其相关资料,他的生平事迹和著述情况也因此存疑至今.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和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对杨筠松的籍贯和活动区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同时对杨“窃书”之事也能得出一个公允的评价.另外,参考和杨筠松相关的著述和他人对杨的评价,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杨本人著述极少,其堪舆学思想的传承多靠口授,后世署名杨之作多为伪讬.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合作学习原则在英语课文剧排演中的运用和所发挥的作用,认为合作排演课文剧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可以创造积极、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能增强学习者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白薇和杨骚剧作人物塑造的性别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薇和杨骚是20年代中国话剧界迅猛崛起的两颗新星.在他们的剧作中,主体的性别意识流灌于人物形象塑造的全过程.他们的笔下,戏剧人物的典型化让位于性别人物的心态化.本文从性别的角度阐释两个作家在人物塑造上的不同特点,总结其中有价值的艺术经验与历史教训,以期为中国当代话剧的发展提供有益的鉴戒.  相似文献   

18.
扬雄是西汉继司马相如之后成就斐然的辞赋家,也是现存辞赋较多的一位作家。文章把扬赋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并进行分期论述,并发现其赋的确比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揭露了时代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