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华腾 《历史档案》2006,(2):98-105
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统治中国268年的满清王朝覆灭。同日,袁世凯发表赞同共和的政见。次日,孙中山向参议院辞职并推荐袁世凯。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不仅实现了共和,而且实现了统一。中国开始由革命时期转向建设时代,同盟会与北洋集团也一起成为中国的统治力量。问题的关键是,同盟会与北洋集团这对昔日的盟友,能否继续合作,致力于中国的建设事业。在同盟会与北洋集团共同执政的短暂时间内,他们之间有合作也有斗争,合作中有斗争,斗争中有合作,斗争多于合作。他们的合作奠定了中华民国…  相似文献   

2.
护国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进程。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率先在云南举起了讨袁大旗,组织护国军,发起讨袁护国运动,并督率滇军主力入川与北洋军鏖战于川南。从双方战力、物资的投入来看,无论军备实力还是财政实力,北洋军都要远远优于护国军。在护国军兵力、物资难以为继之时,四川各阶层民众团体热情响应护国大义。军民、绅商、袍哥等以各种方式支持护国军,踊跃支援前线,成为确保护国军在川南取得巨大胜利的重要保障。护国军从民族大义出发,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力量由弱变强。袁世凯倒行逆施,违背民主共和理念,最终失败。民众是反袁护国斗争中活的力量,正是他们毁家纾难支援护国军,护国战争才取得了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3.
在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推翻帝制、实现共和、维护民国的斗争中,涌现过一批值得纪念的黔籍志士。他们不仅为辛亥革命作出过贡献,而且在后来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献出了生命,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现公布这组档案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民宪党是民国初年袁世凯统治时期出现的一个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它以"巩固民主政体,励行立宪政治"为宗旨,具有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历来受到历史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朱姣姣 《大观周刊》2012,(26):18-18,14
民国初期,封建专制制度虽然逐渐瓦解,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却因基础薄弱而没有建立起来,中国社会陷入了严重的失序混乱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出现了袁世凯政治上的专制集权,更甚者,袁世凯于1915年12月12日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史称“洪宪帝制”。袁世凯的一系列手段与措施,试图借用中国传统的帝制权威来稳定和延续中央集权政权,但这明显突破了社会的合法性限度,进而导致了洪宪帝制的终结。  相似文献   

6.
开封《自由报》创刊于1912年(民国元年)6月30日,是民国初年河南革命党人在开封创办的一份进步报纸。翌年1月,被袁世凯政府强令封闭。围绕着《自由报》的存仁,当时河南新闻界出现了一场维护自由民主,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斗争。这场斗争在新闻界乃至整个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他一上台就把其亲信张镇芳派到河南任都督,刚刚摆脱了清政府反动统治的河南人民立即又沦入袁氏复辟势力的淫威之下。《自由报》创刊之初,便在《本报出世之宣言》中表明了维护自由民主,反对强权专制的坚  相似文献   

7.
张季鸾与邵飘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两位报人,他们不但在旧中国的报坛上享有一定的声誉,而且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两位报人就保持着不寻常的友谊,共同进行的反对袁世凯及其走狗所推行的反动黑暗独裁专制的斗争以及献身新闻事业的精神,成为联系他们之间友谊的纽带。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后,中国社会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肆无忌惮地实行反革命专制独裁,经常用金钱收买愿为他效劳的报刊,用武力封闭反对他的报馆,逮捕以至杀害反对他的报人,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政治运动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时期,北京新闻界也出现了一种光明的图景。北京的一部分报纸,如“国风日报”,“晨报”等,在宣传反帝反封建,宣传新文化方面超过一定的作用,而“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期刊在宣传反帝反封建和宣传新文化方面超过重大的作用。现在把这个时期的报刊情况介绍如下。这一时期的报纸“国风日报”原是辛亥革命以前“同盟会”的机关报,辛亥革命以后继续在北京出版。1914年5月,这个报纸因攻击袁世凯而被封闭。袁世凯死后,该报仍坚持反对军阀的斗争和鼓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思想。报纸对段祺瑞政府的攻击是十分尖锐的,它不仅运用社论、时评来对段进行公开责骂,如1917年3月8日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年,政体问题,即内阁制还是总统制,共和立宪制还是君主立宪制.始终是政坛争执的焦点。在这场斗争中,袁世凯以北洋武力为后盾,一手撕毁们陆时的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无限制地扩大总统权力,最后悍然称帝,公开背叛共和制度,这已是史学界尽人皆知的常识.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在民国初年关于政体问题争论过程中,袁世凯的宪法顾问有贺长雄和法律顾问古德诺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一个被人们忽略了的问题。一、有贺长雄与古德诺生平及来华背景有贺长雄(NagaoAriga,1860-1921),日本人。188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886年…  相似文献   

10.
清帝退位后,袁世凯作为权力赓续的继承者,为了在全国树立威信和良好形象,面对民国初年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做出了一些重大努力:切实恢复统治秩序,严谕军警遵守纪律;力图摆脱新旧价值体系冲突状态下的负面影响,高调宣称赞同民主共和,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通谕各省要体谅时艰,各党派要休戚与共,共创民国大业;在处理民族关系上,袁世凯亦有独到的创见;为融合满汉蒙回藏各族,缓和各民族之间的纷争,消除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诸多因素,实现真正的五族共和,袁世凯力求做到中央和地方统筹兼顾,这对当时复杂的民族关系具有很强的镇定作用;为促进民国初年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袁世凯还全面阐明其锐进主义基本国策,主张从稳健入手,实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揽子计划,共谋国家之强盛。  相似文献   

11.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直到1916年2月25日,这一持续83天的闹剧才落下帷幕,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万人唾骂中狼狈死去。天津《益世报》成立于1915年10月10日,新成立的《益世报》在雷鸣远的带领下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表示拥护。文章分析了袁世凯称帝期间《益世报》报道以及言论,对其拥护袁世凯称帝这一立场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在张澜诞生128周年之际,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张澜纪念文集》。张澜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新中国建国初期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张澜先生一生经历了许多革命斗争,在重大历史关头一贯是非分明,立场坚定,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在辛亥革命前夕,他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四川保路运动。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挺身而出,在川北策划起义讨袁,有力地推动了反袁斗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他领导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争取抗战的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坚决反对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政策。他领导民主同盟不参加也不承认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坚持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孤立了国民党反动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为建设新中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徐立刚 《历史档案》2011,(3):96-104
武昌起义后南方革命党人正视自身军事实力、财政实力不足的现实,审时度势,南北议和,以实行民主共和为前提条件,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从而结束满清封建帝制,南北统一于共和制的中华民国。尽管辛亥革命的结局不尽如人意,民国初年的政局还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民主共和新局面——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党派团体纷纷成立,北京...  相似文献   

14.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摧残新闻言论自由的手段变本加厉。上海新闻界为争取新闻言论自由的斗争,更加艰苦复杂。在斗争方式上除同盟会(包括国民党)报刊比较直接外,私营报刊一般都比较隐晦曲折。它们既反对袁世凯,又不敢公开对抗,于是便动脑筋想出各种巧妙招数,《申报》的表现就十分典型。 1、借别人之口宣泄自己的心绪。袁世凯为欺骗社会,披着法制外衣摧残舆论,1914年1月首先抛出了《报纸条例》。对此,《申报》没有正面抨击,而是用阐明尊重舆论、维护民众民主权利的必要,来否定箝制舆论的做法。如提出:“报纸天职有闻必录,取缔过严非尊重舆论之道,故应取宽大主义”,还说“权势之辈以蹂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世唾骂。《百年袁家袁世凯及杨氏夫人后裔百年家族史》(王碧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则重点讲述了"家庭中的袁世凯"和"袁世凯的家庭"。该书全面展示了袁世凯及其杨氏夫人后裔的百年家族史,1 79幅珍贵的影像图片,构筑了一道百年袁家人物群像的专题长廊。复辟帝制失败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怀仁堂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众人按文东武西的排列,向他行三鞠躬礼。袁世凯用河南口音发表如下演说:"大位在身,永无息肩之日。故皇帝实为忧勤惕厉之地位,决不可以安富尊荣视之。且历代皇帝子孙  相似文献   

16.
出版     
杨度老想把他的老师拖入洪宪活动的泥潭中,这一方面可以加大帝制活动的力度,一方面也抬高自己在袁世凯集团中的地位。而王任秋却没有把自己交给袁世凯,一直是以冷眼注视着这场表演,并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它。  相似文献   

17.
李鸿章临死前,曾力荐袁世凯,称其为“环顾宇内人材,无出袁右者”。袁世凯果真用他的“倒行逆施”证实了这一点,只是华盛顿没有做成,而是当了百姓间的笑柄“袁大头”。 袁世凯投机的本领颇为高超,为此曾获赠“投机政客”的美名。袁氏早年跻身于维新行列,逢人便谈维新说变法,可就在大是大非面前,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成了告密者。维新变法的失败换成自己成为冉冉升起的政坛新  相似文献   

18.
王祖远 《湖北档案》2011,(12):41-42
袁世凯是清廷镇压捻军起义的淮军首领袁甲三的侄孙。袁甲三的子侄袁保庆、袁保恒、袁保龄,也都以办团练起家,官至二三品。袁家十分迷信风水命相,袁世凯在家庭的薰陶下,更笃信这一套。  相似文献   

19.
洪宪帝制期间,为迎合袁世凯施行帝制的愿望,英国改变了原先延缓帝制的主张,转而迅速筹划承认,以期尽快稳固袁世凯政权,避免日本干涉,维持英国在华的殖民地位与既得利益。然而,为全力应对欧战,英国又不得不倚重日英同盟,借以保护它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因此,在洪宪帝制问题上,英国处处迁就日本,同意所谓的"观望"政策,而日本则以"观望"为名,行干涉之实,积极实施倒袁计划,最终迫使英国走上放弃袁世凯政权的道路。洪宪帝制的终结与袁世凯政权的覆亡促成了辛亥革命以来英国对华政策的阶段性转向,这也是英国最大程度保护在华利益,保持英日同盟,服务欧洲大战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有一妻九妾。 原配于氏,是河南一个财主的女儿,不识字,也不大懂得礼节,袁世凯不喜欢她,生了长子袁克定后,就不再与她同居,只把她作为主妇看待。到袁世凯接任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场面大了,这位原配夫人就更加不能胜任“第一夫人”这一角色了。有一次新年,袁世凯接见各国公使,第一夫人陪同接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