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杨洋 《文教资料》2013,(25):69-70,79
欧亚作曲家齐尔品来到中国之后,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他为什么而来,他的心性诉求是什么?本文将对俄罗斯民族中的“中国形象”进行梳理,并结合齐尔品书信内容中体现的创造思想,对齐尔品的世界观作一探索从而得出齐尔品的心性诉求:试图利用“中国元素”打破“欧洲中心主义”的霸权限制,强调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塑造俄罗斯文化的独特性,并加入和贡献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2.
萧友梅(1884—1940)原名思鹤,字雪朋,广东香山(中山)县石歧镇人。他童年时在澳门读书,后到广州时敏学堂就读。毕业后前往日本留学,考入东京高等师范附中。萧友梅在少年儿童时就喜欢音乐和唱歌,所以又转到东京音乐学校的唱歌班,读至毕业为止。他初到日本留学是自费的,过着比较艰苦的生活。后来取得广东省官费留学生名额,他又再进东京帝国大学专攻教育学,到1909年才毕业,可见他在青年时代就勤奋学习,很有上进心。  相似文献   

3.
董妍 《文教资料》2010,(30):84-85
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江文也先生不仅是一位辛勤耕耘、成就斐然、享有国际声誉的作曲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更是我国近代最早运用西方20世纪音乐技法进行创作的音乐家。目前。音乐学界对江文也进行研究的文章并不少见,主要集中在他的钢琴创作技法与风格方面。但是从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作品的价值等角度探讨《台湾舞曲》的文章却比较少见,文章以江文也先生作品第1号《台湾舞曲》为出发点,探讨江文也先生在利用现代作曲技法方面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林砺儒,广东信宜县人。生于1889年7月18日。童年在私塾读书。1905年(16岁)入广东高州高郡中学堂学习,1911年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8年回国。1919年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伦理学和教育课程。在五四运动期间,他支持学生运动,曾帮助学生办平民夜校、识字班等。1922年兼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主任(即校长),首先试行中小学六三三学制。1928年,北京师范大学并入北平大学,称第一师范学院,他任临时院务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5.
在辛亥革命的风云中初露头角,1924年与冯玉祥策划首都革命,推倒贿选总统曹锟,出任摄政内阁总理,黄郛在民国史上也曾叱咤一时,如果不是几次介入中日谈判,背上骂名,他不会成为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1928年之后,他隐居莫干山,在白云山馆过着平静的山居生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华北的觊觎日甚一日,局势危急,蒋介石想到了他这位日本通盟兄,任命他为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北上应对错综复杂的棘手问题,1933年签定的《塘  相似文献   

6.
日本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家之一。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两位科技人员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消费品生产,并在东京一家被炸坏的百货商店里,建起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相似文献   

7.
原春琳 《高中生》2009,(13):69-69
2009年1月26日,日本《体育日本》报主办的第41届"日本小姐选美大赛"在东京新宿京王广场举行,17岁在读女高中生宫田麻里乃夺冠。上一次女高中生当选"日本小姐"是在10年前的1999年,而且从历届  相似文献   

8.
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当时以专门弹奏自己的作品而享誉欧美。他来中国本来只打算停留数周,然而在他抵达中国后的几个礼拜之中,他却对中国当时的音乐情况与中国的传统音乐产生了极大的感情。这种情感使他在中国停留的时  相似文献   

9.
台湾“文化顽童”李敖今年3月应凤凰卫视之邀,主持脱口秀节目《李敖有话说》。一开场,他就回忆少年时光。“在1949年,我到了台湾。那个时候我只有14岁,现在我已经69岁了。换句话说,明年就是我70岁。我 终于有一 个机 会 在这 里 抛头 露面,使大家感觉到我音容宛在。” 李敖1935年 出 生 在 东 北 哈 尔滨。那时东北已是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 1936年春,李敖父亲李鼎彝举家南迁,搬到了北平(即现在的北京)。多年以后成为一代大师的李敖依然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故居。那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格局”,“大红门是不常开的,常开的是大红门中间套着的两扇小门”。李鼎彝是“老北大”,学中文的。有空的时候他常带着几个女儿和李敖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北平古都的传统文化在少年的李敖心中渐渐沉淀成一生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 1948年夏,小学毕业的李敖考取了北平四中。这年底北平战云密布,平津战役一触即发。李家再次南迁搬到上海。1949年1月,李敖考取上海缉规中学,从初一从头念起。李敖感觉缉规中学比起他的母校北平四中显得“太贵族了”,“它的建筑既优雅又精致 十里洋场的学校 与文 ...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稍长取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又改号逸仙(日新的粤语谐音)。“中山”的名号是后来才使用的。1896年,孙中山在英国向华侨宣传革命,被清政府收买的特务绑架,幽禁在清政府驻英使馆,被营救释放后,经加拿大到日本。他在日本期间,结识了同情和支持中国民主革命的日本志士宫崎寅藏和平山周。他们劝他暂住日本。平山周介绍孙中山寄宿东京对鹤旅馆。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大同盟”思想与同盟会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界一般认为,1903年后孙中山即开始从事组建革命政党的工作,19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中国同盟会则是他组党思想和行动的最终结果,本则认为,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存在着建党的“大同盟”思想,这与最初的东京同盟会并不完全等同。两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辛亥前的革命进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回顾齐尔品钢琴作品《木偶戏》的创作背景,阐述了《木偶戏》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中国音乐的现实意义。并且对作品的音乐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作品中演奏技巧的重难点进行细致剖析,为以后弹奏该作品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3.
申铃 《科技文萃》2001,(10):58-60
聂耳是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大家称他为作曲家,这当然对,但在艺术上他岂止是位作曲家.在器乐领域,他除了学过好几种民族乐器外,还学过小提琴和钢琴等西方乐器.其中,15岁开始学小提琴,学的时间最长,学得也最勤.1930年7月到上海作店员时,一有空就练习小提琴.从第二年起,他进了“明月歌剧社”等一些音乐团体,他的工作就是小提琴演奏员.即使1932年暂离上海去北平的几个月,也找了位“琴先生”练习,回沪后继续练琴不辍.在思想上,他原有个“最高努力目标”,就是“做个小提琴演奏家”.他勤学苦练,到后来已具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此虎爸非彼"虎爸",因为他和儿子都属虎,才是地地道道不打折扣的虎爸。 2012年3月上旬,一则南京小男生获得42000英镑(约合42万元人民币)奖学金,敲开最牛音乐学校大门的新闻登陆各大媒体和网站,13岁的吴韵喆考入号称"音乐天才培养摇篮"的英国梅纽因音乐学校,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年四月,正当腐败的清廷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以后,二十七岁的湖南学生杨晰子度,怀着寻求“今日夷务应付之方”以挽救国家危亡的宏大志向,来到日本东京弘文学院留学。很快就因成绩优异而在留学生中崭露头角。是年十月,他被日本著名教育家伊泽修二破例约请为其所撰写的《日本学制大纲》作序。在此序中,杨度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教育史作了概述,同时提出中国要注意吸收日本成功的经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二年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平分盟的成员王志之等,在清华大学的一个教室里以上课的形式召开“左联”代表大会,王志之在大会上作题为《苏联文艺政策》的发言。会后,有人建议到小饭馆去吃饭,王说:“有没有钱?”这时,有一个人从人群中走过来说:“有,有!铜的也有,银的也有!”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北平左联中的朝鲜人——金湛然同志。他家原是朝鲜的贵族兼大资本家。为追求光明前途,“九·一八”后,他徒步逃出朝鲜,来到北平。当时,他在“左联”搞世界语,是北京大学的旁  相似文献   

17.
老茧作证     
蒋光宇 《小读者》2011,(5):48-48
1904年,原一平出生于日本长野县。23岁时.他离开长野县到东京谋生。30岁时,他步入明治保险公司.成为一名“见习业务员”。1936年,大家对年仅32岁的原一平刮目相看了.因为他创下了全日本同行业销售业绩的第一名。36岁时,他被誉为日本的推销之神,  相似文献   

18.
“神童”考     
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才华出众者,往往在幼年时代就显示出超常的能力和智慧。人们常常把这类孩子称之为“神童”。大音乐家莫扎特3岁时,凭着听觉便学会了在钢琴上弹奏和音,5岁能作曲,7岁时出版第一部音乐集,12岁时写出他的第一部歌剧。英国尼古拉斯出世后刚一年,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编造的诸葛亮“空城计”是颇有知名度的。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也爱读《三国演义》,非常佩服书中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他也成功地摆过诸葛亮式的“空城计”。 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当时郑成功在福建东南的思明州(厦门),金门等地坚持抗清,清朝再次对他诱降。为了逼他就范,又派出郑亲王齐尔哈朗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带领三万大军会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年四月,正当腐败的清廷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以后,二十七岁的湖南学生杨晰子度,怀着寻求“今日夷务应付之方”以挽救国家危亡的宏大志向,来到日本东京弘文学院留学.很快就因成绩优异而在留学生中崭露头角.是年十月,他被日本著名教育家伊泽修二破例约请为其所撰写的《日本学制大纲》作序①.在此序中,杨度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教育史作了概述,同时提出中国要注意吸收日本成功的经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