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即使A,也B”分为实言句和假言句两类,本文探讨了这个句式的认知层面.主观推测层面,“即使A,也B”这个让步转折句所反映的认识是0<P{B/A}≤0.5,此时,实言句和假言句是一致的;客观反映层面,“即使A,也B”所反映的认识是:P{B}=1,P{B/Amin(B)}=1,此层面又分为两种情况,一为实言,P{A}=1;二是假言,P{A}=0或P{A}=0.5.说话人使用“即使A,也B”让步转折句,其目的是为了反映出大脑思维这两种不同认知层面所具有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世说新语》中的有标转折类复句为研究对象,对其类型、语义特征及转折标记进行探究。从类型上看,《世说新语》有标转折类复句有突转句、让步句两种类型。从语义特征上看,前后分句间具有因果违逆性、对立性和限定补充性三种关系。从转折标记看,存在单用与合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连词"管"与"不管"一样,可以作无条件让步句的关联词,二者语表形式不一样,但都表示否定意义。文章从"小三角"理论出发,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探讨"管"句与"不管"句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虽”和“于是”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都常使用,其用法古今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这不同之处学生难于掌握,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文言教学中如何辨析以上两词的用法,现略述其标准如下,供教学参考。“虽”字用法辨析“虽”字在文言文中最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是表示“虽然”的意思,一是表示“即使”的意思。如何将这两种用法区分开呢?(一)当“虽”用于让步转折句时,是“虽然”的意思,当用于假设句时是“即使”的意思。让步转折,是指上句承认某事为事实,下句表示不能因  相似文献   

5.
论连词“虽然”词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在最初时是让步连词"虽"和指示代词"然"的线序组合,功能上相当于小句,后来逐渐词汇化为表让步类转折意义的双音节连词",虽然"的连词用法一直沿用至今。本文试图说明连词"虽然"的词汇化萌芽于汉代,并探讨其形成过程、原因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6.
"即使"和"尽管"是汉语中常用的两个表达让步义的连词,它们都能够引导具有假设语义的偏句,通过一定的转折从而强调正句。"即使"和"尽管"虽然同具有让步义,在主观预期上也具有相似性,但二者引导的偏句在情况的确定性与正句的转折强度方面有所不同。同时,二者在表达方式、表达功能和语用方面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容认性让步复句是一个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在语表形式上表现为使用表示让步转折关系的让步词语和转折词语.而在有些情况下,转折词语是可以省略的.作为复句形式标记的关联词语对复句的关系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容认性让步句中使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也能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文章以容认性让步句中的关联词语为标准,从形式上对容认性让步句进行划分,分析研究容认性让步句形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像”字句有三种语义类型,分别是表比较、表比喻、表测断。“A像B一样/似的”格式中,A、B同类,B是定指时,表比较;B是无指时,表比喻;A、B不同类时,表比喻。“像”字句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相似性,含有“不是”的意思,因而有时“像”字句的语义指向句义之外,这在语用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述宾结构是汉语作为SVO语言中十分重要的语法结构之一,汉语句法关系的许多特点,在述宾结构中都有反映。其变化丰富复杂,在句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越语也属于SVO型语言,但两种语言中的述宾结构及其特点等有同有异,包括两国的语言学家对动词加宾语这一结构的理解和划分也不尽相同。本文从述宾结构的句型结构、语义、韵律、跨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两种语言述宾结构的分析,能够进一步发掘汉语句法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存在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句型,它由表处所的方位词(A段)+存在动词(B段)+表存在物的名词(C段)构成.一般认为存在句有很强的口语性和描写性,而且A段的具体名词表示的是具体的处所,C段所表示的是具体的存在物.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中有一种不同于上述类型的存在句,它的A段表示一抽象的处所,B段由"存在"或"存在着"充当,C段表示抽象的存在物,且此种存在句不具有描写性和口语性,常常出现在较严肃的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11.
<正> 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在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古文中很常见,认识它的特点及作用,可帮助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辨析某些词的词义和用法。 一、什么是互支修辞? 互文这种修辞表示的是一种特殊的句法关系。即在一句、相连两句或两句以上的相  相似文献   

12.
"与其A,不如B"句式的认知层面包括:主观推测层面,"与其A,不如B"因果复句所反映的认识是:P{B/A}=0.5;客观反映层面,"与其A,不如B"因果复句所反映的认识是:P{A}〈P{B}。通过对"与其A,不如B"这一复句在人脑思维中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了复句"与其A,不如B"在这两种不同的认知层面中具有"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取舍复句是复句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它是由表示舍弃与表示采取的两个不同的表意分句组成的“宁可A,也(决)不 B”或“与其A,不如B”的句型。一般表舍弃的是偏句,表采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中,有这样一种情况:两个含有相同不定式的句子结构相似,不定式的语法功能乍看相同,其实不同。对这种句子如不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就会导致对句意的误解,造成翻译上的差错。本文拟举一些常见的例子加以说明。 A.She began tO talk with me. 她开始和我谈话。 B.She stopped to talk with me. 她停下来跟我谈话。 析:A句中的to talk作及物动词begin的宾语,要是把B句中的to talk也看作宾语,而译为“她停止了跟我谈话。”就错了。因为stop后接不定式时,是不及物动词,意为“停下来”,后面的不定式是状语。要表示“停止做某事”,stop后应接动名词,如“停止谈话”应说to stop talking。  相似文献   

15.
“不是A,就是B”中的表述对象与该格式的语法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对应关系,而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对应关系。单数式的表述对象句,除句中带有一贯或数次行为等标志词,其语法意义为表并列之外,其余都是表推测。复数式的表述对象句,除句中带有“两个中的一种”等标志词语,其语法意义是表推测之外,其余全部是表并列。  相似文献   

16.
同素异序词是指构词语素相同而语素顺序互逆的一组双音节词.在诗歌中,关于同素异序词的成因,学术界流行两种观点,一种是押韵、一种是协调平仄,但对于一些处在句中、颠倒前后意义没有变化并且同为平声或同为仄声的异序词却难以用这两种观点进行解释.由于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其抑扬有不同,而平仄又据声母发音部位有清浊之分,文章在前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抑扬清浊说,而抑扬清浊说又是韵律构词学理论的本质.韵律构词学理论弥补了“押韵”和“协调平仄”两种观点的不足,一些同素异序词的成因用韵律构词学理论得到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7.
"名+名"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较常见的词语组合现象,该结构中的"名"具有多样的语义特征。本文主要分析"名+名"结构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其句法关系有:定中关系、并列关系、复指关系、主谓关系;语义关系有:材料+主体、所属+主体、功能+主体、性状+主体等。  相似文献   

18.
从文言句式发展而来的"以A为B"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很多情况下没有可以替代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有标识性词的句式",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有其独特之处。在语用上主要表现为受到语体的限制,有焦点标记功能,其中A是对比焦点,"以"是焦点敏感算子。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有限群复特征标的基本性质,求出了对称群S5和交错群A5的复特征标表  相似文献   

20.
在语言学史上关于"除非"所表的语法意义有五种观点,实际上从形式角度及事件框架角度分析"除非"只表示两种语法意义:必备条件和排除条件。根据焦点理论"除非"句可分为"唯一条件句"和"非唯一条件句",运用梯级模型理论,并根据焦点域中各成员间能否建立梯级模型,"非唯一条件句"还可分为"平行式"和"递进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