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剧是适应电台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采用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塑造人物,构建情节,演绎主题思想,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和审美情趣。近年来。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剧也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力求与时俱进,寻求新的突破。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广播剧创作,尤其是地方广播媒体的广播剧创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2.
从2003年至今,短短数年中,深圳市宝安广播电视中心作为一个区县级媒体,在儿童广播剧创作中,年年有荣获省级和国家级奖的精品佳作。在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的艺术追求方面,孜孜不倦;在开掘广播剧的衍生产品和开发文化市场方面,成效显著;领导重视,团队敬业,丰攻儿童广播剧的方向明确。从而形成广播剧界公认的“宝安现象”。  相似文献   

3.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节目中的一朵绚丽之花,是纯声音艺术作品。声音靠电波为传播媒介,是受众只能从听觉中才能感受到和欣赏到的艺术,被人们称为“看不见的戏剧”。广播剧有自己的技巧———声音语言。没有对广播剧声音特点的了解,不懂得这门语言艺术,搞好广播剧是不能想象的。为此我们需要对所从事的艺术有一个可能性的了解。广播剧还有一个其他戏剧门类都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听众会通过剧中的声音不自觉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视象,这就大大加强了广播剧所要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声音能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和空间,实实在…  相似文献   

4.
王诗畅 《新闻传播》2009,(10):33-33
儿童广播剧是一种以广播器材为媒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和音乐、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去创造听觉形象、展开剧情、刻画人物、陶冶听众的戏剧形式。这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与舞台儿童剧、影视儿童剧相比,儿童广播剧是听觉艺术.虽有局限性,但也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让它的接受者具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受屏幕、舞台现场限制,不受演员神色影响,只凭借神奇的语言和声音,展开想象的羽翼,体味剧中意境。尤其是在特别关注下一代成长的今天,儿童广播剧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其艺术价值正在不断地增值。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广播剧的生命,但在具体的广播剧作品中,却常常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失误.本文在通过对某些具代表性的语言失误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广播剧语言的本身特色及规定性.  相似文献   

6.
广播剧是只能用耳朵欣赏而不能用眼睛看的听觉艺术,广播剧的审美只能靠声音来完成。广播剧通过对声音的艺术处理,引发听众的联想,达到完美的听觉艺术享受。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实例,探讨音响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在广播剧这一节目类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刘威 《新闻传播》2004,(8):49-4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儿童广播剧作品。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儿童广播剧的创作与其他门类的文学艺术作品(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那些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可听性完美结合的、让小听众拍手叫好的、难以忘怀的儿童广播剧精品还太少,还满足不了儿童的欣赏需求。笔者认为,目前儿童广播剧的创作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王秋  邵军 《中国广播》2009,(5):11-12
广播剧作为广播电台独有的艺术门类,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有过辉煌的时期,出现过若干精品力作,特别是广播剧被中宣部纳入“五个工程”以后,广播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十年来政府的导向和政策的扶持,对广播剧艺术的品质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单一手段对艺术门类发展制约的问题。而如今新媒体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对广播剧来说也形成了强烈冲击。在种种因素之下,广播剧的运作发展应该走怎样一条道路,是摆在广播人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艺术形式都有自身特殊的艺术特点以及表现手法。广播剧是通过不同的声音向听众展现不同的故事场景以及情节,使听众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和艺术情境的独特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0.
戏曲广播剧是广播艺术形式之一,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已经诞生的数百部戏曲广播剧中,有很多剧目,甚至是被公认为较优秀的剧目,仍然不具有鲜明的广播特点,而非常近似一部舞台剧的实况转播。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戏曲和戏曲广播剧的分析,来结识一下戏曲广播剧这个广播艺术中新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11.
朱岑郁 《视听界》2013,(5):95-96
网络广播剧作为一个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文学的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的广播剧艺术形式,其与传统广播剧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介绍了网络广播剧的起源与发展现状,以及其独有的制作流程,通过与传统广播剧对比,分析网络广播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代居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在物质需求获得极大满足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广播剧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可以还原表现空间、贴近生活,还可以烘托气氛、展示主题、刻画人物,带给人们以听觉感官体验,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音响是广播剧的关键组成要素,其在剧情展示中占据重要作用,音响录制质量关乎广播剧的艺术效果,好的音响录制能够突出广播剧的艺术特点,获得听众的欢迎与认可。  相似文献   

13.
广播剧的发展繁荣,在于提高广播剧的剧本创作,剧本是一剧之本,适合任何戏剧艺术,广播剧也在其中。每一个戏剧品种都有自身的、独特的艺术规律,广播剧与其他戏剧艺术的区别是:它是生存在电波里的戏剧,用无形的声音在听众脑海里展开想像的翅膀,是靠听觉来展示它的艺术魅力。因而它肯定和  相似文献   

14.
广播剧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想象的艺术。以声音塑造形象,以声表情,声情并茂,激发听众的联想与想象;而听众则经过想象,在脑海中实现对时空的跨越,完成从声音艺术形象向可视化艺术形象的转化,形成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具像性的、完整的最后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广播剧创作中,要充分研究如何更好、更深刻的启发和诱导听众的想象,创新与拓展构成想象艺术的元素,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听众收听心理需求的优秀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实现最大化的传播价值。本文以《鼓岭寻梦》为例,从题材、主题、剧情、场景、悬念等几方面,对构成广播剧主要的想象艺术元素加以剖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5.
袁起 《记者摇篮》2007,(7):84-84
广播剧是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戏剧艺术,一开始就是在导演的倡导和策划下由剧作家写出剧本,借鉴舞台剧导演的方式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戏剧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叶坚 《视听纵横》2002,(6):43-45
虽然广播剧和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包括话剧、戏曲等)同为艺术,但顾名思义,广播剧诉诸听觉,而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则诉诸视觉。因此.广播剧被称为声音的艺术,也就是听觉的艺术;而电影、舞台剧和电视剧则被称为“独立地描绘出鲜明的生活图画”、“时空结合艺术”(汪流《电影编剧学》P1、P53,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也就是视觉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本文以广播连续剧《抢滩帕哈姆》为例,从题材、内容(文本、叙事手法)及艺术手段等方面阐述如何与时俱进、推动广播剧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广播剧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戏剧,就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曾将广播剧描述为"仅有声音而不见形象的戏剧艺术"。无论广播剧展现的社会舞台多么广阔,生活内容多么丰富,人物关系多么复杂,广播剧都只能通过声音这唯一的媒介来表达。因此,想用广播剧这一艺术形式全景式地描摹人物众多、线索纷繁的历史,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19.
广播剧是一种专门诉诸人们听觉的声音综合艺术。可以这样概述:话语的表意加上各种声音的处理,再经过无线电技术的录制和传播,便构成了广播剧。因而,声音在广播剧中所具有的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任何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广播剧中,人的语言是作为一种声音符号而存在的,同书面语言不同。可以说:没有声音便没有广播剧。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喜讯,我省的广播剧《遥远的井冈山》荣获2000年中国广播剧专家奖一等奖,该剧是根据我省作家邱恒聪的长篇小说改编、由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共吉安市委宣传部联合录制的。我们从广播里一字不漏地听过这个广播剧,深深地为该剧的艺术魅力所打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