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张华均 《湖北教育》2002,(18):25-2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谁赢得了青少年,谁就赢得了未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更是把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良好、政治态度鲜明,身心素质健康的“四有”新人的一项伟大基础工程。近年来,我校在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方略指引下,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我校实际的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途径之一是隐性德育;隐性德育表现在教师的素质,各门学科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活动和情感教育等之中。  相似文献   

5.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要切实推动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不断深化对德育地位的认识,始终以德育为立校之本,以中学《德育大纲》为指导,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环境陶冶人,努力把学校建成“精神文明的窗口和示范区”。要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从校情出发,确定“加强德育、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规范有序的学校德育活动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学校德育管理机制,健全充实德育管理机构和德育管理评估制度,保证德育工作从细处抓起、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6.
张海英 《甘肃教育》2006,(12A):11-11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成员,班级管理IT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校纪校风。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班级工作的重要地位,而且注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而有实效性的形式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8.
德育是教人"向善"、"求善"。德育的效果如何,关系到个人是否能够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是否有良好的氛围和向善的力量。然而,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德育政治化倾向影响,德育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德育开始复位,但是德育政治化的余温仍然在发挥作用,成为当前德育失效、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德育政治化的现象出发,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并试图探讨如何将处理好德育和政治教育德的关系,发挥德育在育人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活德育简论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现代德育由于其知性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是悬挂在空中破碎而又抽象的德育,这正是现代德育陷入困境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现代德育困境的突破,不是在知性德育框架内通过修修补补所能达到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①根据  相似文献   

10.
德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当代学校德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在这个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传统的以“灌输”方法为主的德育模式,坚持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丰富德育方法,重视德育实践,构建主体性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1.
德育需要不断创新.当前,首先要创新德育观念,使德育既有对人的规范和约束,更有对人的创新和发展,使德育具有双重涵义;其次要创新德育工作思路,使之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再次要创新德育评价.  相似文献   

12.
王方敏 《湖北教育》2003,(24):51-52
长期以来,让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是学校育人根本目的,也是最终目的。德、智、体、美、劳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是青少年发展的主导因素,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  相似文献   

13.
一、德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生活教百”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和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很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道德教育也不能只靠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来进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将“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一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 ,中小学的德育得到了加强 ,学生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质、文明习惯等有了一定改观。但是 ,按高标准要求 ,尚存在较大距离 ,其主要表现是 :( 1)德育目标低标准。小学基本满足于做“文明少年”上 ,中学基本满足于“遵纪守法”上 ,没有抓住“三个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与“三种观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个根本并形成一定的、递进的德育目标系列。 ( 2 )德育内容单一化。中小学基本满足于政治课、思品课教材所规定的内容 ,有所延伸的不过是“学生守则”、“行为规范”、“文明礼仪”之类 ,…  相似文献   

17.
18.
19.
素质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20.
全面实施德育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德育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和核心,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知识经济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构成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未来社会人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既要有创造能力,还必须具有事业心;既要有竞争开拓能力、交际适应能力,又必须有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