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人要有商品意识,军人要有战争意识,同样的,记者、通讯员要有新闻意识。所谓新闻意识,就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的感受、认识、分析和确认选择的能力。没有新闻意识,就没有新闻可写。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色彩     
新闻应讲究色彩。富有色彩的新闻,引人爱读。那么,新闻具有哪些色彩呢? 新闻要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充分反映时代精神。新闻要有理论色彩。具有理论色彩的常见于评论性、述评性的新闻和夹叙夹议的通讯。他们不是纯客观的叙事,而是观点鲜明、有事实、有分析,显得深刻有力。新闻要具有文学色彩。有人提倡新闻散文化,就是说,要写得轻松、  相似文献   

3.
刊林漫步     
新闻要创新新闻要创新,首先要着眼一个“新”字。就是看我们的新闻报道,是不是反映了群众中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是不是有新的题材,新的内客,新的语言。新闻的对立面是旧闻,一定要避免陈旧,避免重复。新闻要创新,就要做到: 第一、新闻报道要有新意,新闻工作者就要有全局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要心中有数。第二、新闻要创新,要求新闻工作者观察问题有新的角度、新的感受。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感受  相似文献   

4.
新闻从业者要对社会形势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要有判断力,对报道对象要具备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要有新闻鼻和新闻眼,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5.
面对海量信息和同题新闻,新闻编辑策划、整合、取舍新闻等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1.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是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新闻编辑就要有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道德。2.政治理论素养。新闻编辑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把握好新闻的基调。对于时政新闻,要选择受众欲知未知的内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新闻记者在新闻写作上有其特色。他们强调新闻的真实性、趣味性和时效性。在他们的新闻写作上,有那么一些原则:永远使读者感到报纸的新闻是最新的;要使得新闻容易读;要写事实;不要在新闻中加上自己的评论;要展示,不要告诉;写作时要注意精确、精确、再精确。  相似文献   

7.
陈东  王授武 《新闻实践》2004,(11):17-18
核心阅读: 党报的新闻策划要与弘扬主旋律、提高党报的影响力公信力相匹配,要有自己应有的品位; 党报的新闻策划要有好的操作方法,要坚持党性原则和新闻规律的有机结合,要抓住关键点; 党报的新闻策划报道还要重视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之前时政报道不接地气、创新力不够与指令性要求过多有关,那么当前,就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以"走转改"的要求和做法,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宣传味道过重、表现形式不佳),达到有效宣传目的。力争做到"时政新闻要有厚度、经济报道要有深度、民生新闻要有温度、宣传报道要有尺度"。具体地说,就是时政新闻按新闻规律办事,突出新闻性,压缩会议和领导活动的程序性、简报式报道,突出其中的新闻内容;民生新闻要体现人文关怀,呈现民生幸福,要有任务、故事;经济新闻要有内涵,突出具体做法、经验,减少成就性的概念式报道。增加体验式报道、系列报道、主题报道,这是摆在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新闻栏目前的一个既传统又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说,写新闻要有新闻眼,可是在今年临沂市两会上的一则中新闻采访中,笔者突然想到,记者不但要有发现新闻的眼睛,还要有能够捕捉到新闻的"新闻耳".只有具有了"新闻眼"、"新闻耳",才能抓住新闻的细枝末节.  相似文献   

10.
要办好地市报一版,除了要认真得体地完成来自中央、省、市的“规定动作”外,对于本地新闻的“自选动作”,要用心发现其新闻价值,在思考中提炼新闻主题,在策划中整合新闻资源,从而挖掘放大本地新闻亮点。这样,不仅可以力求做到身在宝山能识宝,而且往往能让本地新闻活起来,收到当地领导和群众双满意的社会效果。用心发掘新闻价值当今时代,是快节奏的时代,新闻不能慢腾腾。它要求记者随时要有捕捉新闻的意识,对潜藏的新闻首先要识货、识宝,其次反应要快,眼光要锐利,要有快采写、快发稿的意识,并付诸行动。2005年4月,我采写的通讯《戏迷结戏缘乡…  相似文献   

11.
要写好现场短新闻,并不是一件想办就办到的事,要使写出的现场短新闻有其社会价值和新闻价值,需要动一番脑筋。首先要明白现场短新闻有哪些要素。简单地说,现场短新闻的要素有三:一是要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这是现场短新闻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一要素,也就抽掉了其新闻属性,谈不上新闻,更谈不上现场短新闻了。因此,具有新闻价值是现场短新闻的基本要求,无论如何是不能缺少的。二是要短,针对性强。唯有  相似文献   

12.
杨静 《新闻传播》2024,(3):109-111
在“暖新闻”话语实践中渗透着怎样的意识形态值得深入探究,如何运用新闻采编技术完成“暖新闻”情感延伸同样值得深入思考。因此,围绕“暖新闻”受众心理的同化机制展开分析,从“对话”“提问”“回忆”三个具象化的新闻话语实践视角,论证了“暖新闻”铺垫情感基调、映射生活现实、升华故事情感的作用。建议新闻采编注重“暖新闻”的情感延伸,新闻主题既要有故事更要有温度,新闻受众既要有同感更要有思考,新闻产品既要有画面更要有力量。从而发挥“暖新闻”的话语实践作用,通过心理同化给予受众不断加温的新闻情感,为讲好中国故事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和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记者要把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传播给听众,要努力在第一时间报道鲜活新闻事件,要对客观事物进行跟踪式调研、剖析,抓住事物的本质,采写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报道,就必须到新闻现场去。那里是新闻的唯一源泉,是记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宝库。  相似文献   

14.
新闻要真实;做人要真诚、老实;新闻要快写快发,做人要勤奋、敏捷;新闻处处求新,人的思想、知识要时时更新;……新闻,难道是有生命的吗?否则,怎么会与人生有诸多的相同点?──金天恩日记摘抄因过去同在一个机关工作的缘故,我们太了解金天恩了。他没有搞过一天“专职”新闻,收获的新闻作品却剪贴了厚厚的4大本;他不是出身“科班”,也没有拜过名师,却有一大摞各级新闻单位颁发给他的新闻作品获奖证书;他连续10多年被新疆军区和几家省级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1993年,被兰州军区评为1991年至1993年度优秀新闻干部。这个新闻圈外…  相似文献   

15.
<正>这里所说的新闻主播不是单纯的播音员,而是有能力参与新闻节目策划、采访及播音的新闻人,是新闻栏目的形象代言人。而观众缘的培育,最关键的就是新闻主播心里要装着老百姓,要在政府和百姓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将关注民生民意的新闻用最平实贴切的播报方式传达给观众。也就是说,新闻节目要想获得观众缘,除了新闻节目本身要有可视性外,新闻主播的播音一定要朴实、真诚、亲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新闻主播只有和受众有了贴近性,老百姓才会喜欢看你的节目。新闻主播要做到贴近性,既要用心  相似文献   

16.
工业产品要有严格的工装、工艺、工序,新闻作品亦然。一篇新闻作品必须要有采访、素材梳理、加工提炼这些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闻导语要把最具新闻价值的东西体现出来,而且要有新鲜性、趣味性,才能在新闻的开头就吸引观众。  相似文献   

18.
《新民晚报》早期提出新闻要“广些广些再广些,短些短些再短些,软些软些再软些。”这与当前强调的新闻三贴近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新闻题材来看,报纸不仅要有“硬新闻”,即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还要有“软新闻”,即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  相似文献   

19.
文学有文学语言,新闻也有新闻语言。新闻语言要通俗化,这是由新闻受众的广泛性决定的。新闻受众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千差万别,高低不一,只有做到了新闻语言  相似文献   

20.
一、新闻写作的常识新闻写作绝大多数的工作都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要写什么类型的新闻,有什么要求,这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对刚入门的记者来说,要多看同类型的报纸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