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09,(14):40-41
有消息说,2008年诺贝尔奖最大的收获者是日本名古屋大学。因为获得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益川敏英、小林诚,以及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科学家下村修,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一名古屋大学校友。都曾在名古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如果再加上200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名古屋大学教授野依良治,名古屋大学已经成就了四位诺贝尔奖得主。一所大学是如何成为研究人才培养沃土的?带着问题,记者来到名古屋大学上海事务所采访了名古屋大学副校长渡边芳人教授。  相似文献   

2.
名古屋大学是日本著名的国立大学之一。它的前身是名古屋帝国大学,是日本七所旧帝大中最后成立的。名古屋帝大成立于昭和14年(1939),是由名古屋医科大学改为综合性大学的。名古屋帝大成立之初,只设有医学院和理工学院,一九四二年理工学院分开,成立理学院和工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部控制下,根据美国教育使节团的建议,效仿美国的教育制度,改革学制。日本称之为“第二次教育改革”(明治维新时的  相似文献   

3.
杜绝"水课"、打造"金课"已成为中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试图将大学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特别是要揭示消费社会及其文化给大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通过讨论大学教育的商品属性、大学教育商品性的实践、大学教育价值中的符号崇拜,揭示出"水课"产生的深层根源,即课堂教学日益失去教书育人之根本,沦为对各种指标、分数、证书等符号的追逐。文章提出要举办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呼唤有教学勇气的教师、营造有生命感的课堂、建立支持性的管理制度,以达到消除消费意识形态的幻觉、扬弃符号逻辑对人的异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杨成军 《中国教师》2009,(Z1):378-378
有听力障碍的聋哑学生由于身体的缺陷造成自己与人交往不便,进而产生自卑感,不愿与人交往,我们应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他们回归社会主流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这个问题为中心,论述了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聋生适应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克服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缺陷,真正贯彻“大学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有必要提出“人才型”大学的概念,并且应为此设计配套的各种措施。提出创建“人才型”大学是为了强调大学的首要使命是培养人才,强调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强调培养能迅速适应社会需要、并根据需要能进行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新型人才,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的全部教育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大学教育究竟是培养专才还是通才?究竟是以专业教育为中心还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来文(Arthur Levine)指出:“每过四十年左右,美国就会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一次大辩论。”这样的争辩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它涉及到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体系的安排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等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活动,研究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育和谐是对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功能观进行重新整合定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和谐为教育的目标,以推动和维护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类的新文明为使命。本文从大学教育的内涵、和谐发展的现实性、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作用、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大学理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培养模式、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阐述大学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8.
楚永娟 《成人教育》2019,39(12):89-93
日本政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不断健全与发展各种推进结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面对教育大众化以及少子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日本的大学从机构配置、招生对象、课程内容、学习场所、教育使命等诸方面进行改革,以与社会教育有效衔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我国大学可通过优化课程设置等方式培养能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并通过加强与企业、地方政府协作,开放大学教育资源等方式,为区域发展提供服务,实现原有大学功能向民众和社会的开放和延伸。  相似文献   

9.
大学教育的主体是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塑造人。大学不仅传承文化,而且创新文化。大学精神的本质是创新,追求知识,以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推动社会进步,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彰显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大学教育中的根本体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深化大学教育改革,抓好大学的理想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强化通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重视环境育人,进而培养出社会有用的、创造性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家政教育是指在家庭、学校及社会所有的教育场所,以谋求人的协调发展,增进人类的健康与幸福、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目的,对所有家庭成员进行的家政学领域相关内容的教育。1875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开设了4年制的家政专业,从那时起,家政学正式确立了自己的学科地位并开始授予学位。1890年,家政课进入美国的中学,为中学培养家政教师的专科学校从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日本研究型大学日益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希望他们成长为富有创造力的研究型人才。为此,各大学在本科教育中进行了种种探索,名古屋大学的"基础讨论课"是其中较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大学应是培养、弘扬人文精神的场所,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赋予人以应有的精神含量。而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使得中国的教育偏离了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基于对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而提出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人文精神必将实现它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胜野尚行教授1932年生于日本长野县木曾郡南木曾町。1957年毕业于名古屋大学教育学部,1962年获得名古屋大学大学院教育学博士。现任歧阜经济大学教授,兼任歧阜县民议会的“体罚、暴力调查研究委员会”和“管理教育调查研究委员会”的委员长。先后出版教育专著有《教育专职的理论》、《教育基本法制和教科书问题》和《教育基本法的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终身教育作为一股国际潮流,在世界各国已经逐渐从理念演变为具体的国家战略和改革措施。中国从《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到最近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一如既往地强调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注定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那么,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本期我们有幸同时邀请到东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牧野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终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遵民,上海电视大学教授、上海开放大学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杨敏,他们将以国际的视野、比较的角度、对话的形式一起来梳理国际终身教育理论、实践与政策的发展脉络,希望能对中国终身教育研究、实践及政策制定提供借鉴。牧野笃(图中右一),1988年毕业于名古屋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85年至1987年在中国南京大学留学;曾经担任过名古屋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1992-1997年,2000-2006年),名古屋大学国际开发学院副教授(1997-2000年),名古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2006-2008年),2008年起被聘为东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终身学习、高龄教育、社区总体营造、中国现代教育思想、中国社区教育和教育改革等。吴遵民(图中右二),1990年至2001年留学日本神户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术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专业领域为教育政策学、教育基本理论、学习社会与社区教育、当代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等,著有《实践终身教育论》、《现代终身学习论》等十余部著作,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杨敏,教授,上海开放大学综合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文化学、开放与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基本逻辑是育人,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功能.高等教育要培养健全的人,不仅要有科学精神,而且要有人文情怀.大学不能只是向学生传输工具性的知识,而忽视健康人格的教育、高尚伦理的教育和积极生活与工作态度的教育.大学培养人,除了靠大学精神这一共同基因外,还要靠各大学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大学文化,一方面要关注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习化社会"是人们从劳动中被解放出来的闲暇社会,是人们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去从事旨在提高人的自身价值和教养为根本目的的社会.它以完善人性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以教育民主作为教育的前提条件,主张大学教育要超越社会并引领社会,要求教育终身化,将大学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学术社会.  相似文献   

18.
蒋暑 《大学生》2016,(Z2):100-101
在日本的名古屋大学,曾有一位中国人在这里的樱花树下留下浪漫的文学足迹。大学的后辈们为他和他的小说立下石碑,作为永恒的纪念。这个人,就是郁达夫。1998年,名古屋大学在丰田讲堂前,为郁达夫和他的小说《沉沦》树立了一块文学碑。别看为一个外国人立碑好像很稀奇的样子,其实,在这个富有文学气息的国度,文学碑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名古屋大学的碑也不止这一座,它们不仅能够铭记历史,  相似文献   

19.
日本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大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机构。创建于19世纪中叶的日本的大学,长期以来被称为“学问之府”“象牙之塔”,早期培养的是政治人才和学术精英,大学不存在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教育与职业的本质关系自然也少有人注意。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严重脱轨,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现代教育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研究出发,分析研究了传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提出引入信息教学模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