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少教师都在努力实践,试图摸索出一条好办法来。其实,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老早就阐述过了,他说:作文批改,“其意义不谬误而尚存不完全之处者,不必为之增;字句已通顺而尚欠凝炼高古者,不必为之改。”(《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350页)叶老这段阐述,就是对作文批改的一种改革。我们知道,传统的批改方法强调“精批细改”,逐句逐段地改,其劳动量远超出其它学科作业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根据这一要求,现将自己运用“五步指导法”,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尝试,赘述于后,就教于大方。 一、针对“学生写教师改”的弊端,提出问题 传统的作文批改(即同步教学作文批改)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全部收起来,背着学生在办公室批改。教师精批细改,费尽心血,但学生并不明白教师是怎样批改  相似文献   

3.
黄立参 《广西教育》2012,(25):45-46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公认最难的是作文教学,让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则是批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批改,一直遵循着“学生写,教师改”的原则,弊端是老师辛辛苦苦地改,学生走马观花地看,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在《指导小学生自改与互改习作新思维》的课题研究中,尝试改变教师批改习作一包到底的做法,提倡作文由学生自改和互改,体现作文教学的过程性与合作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与潜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的作文不改,缺点难予纠正;不改,水平怎能提高。如何改,叶圣陶同志主张:“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遵照叶老的主张,我们在作文批改中作了一些改革,由教师的批改变为训练学生自批自改。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作、老师改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法(特别是批改方式)已经受到越来越猛烈的冲击,以学生自改为中心的多种作文批改法已广为实验,付诸实践,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效,这对推动整个作文教学的改革起了很大的性的作用。以学生自改为中心,教师怎样获得自改的反馈信息呢?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被提了出来。我采取“学生向老师评议、推荐作文”的办法,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较好地解决了“学生自改与老师改自(根据学生自改的情况,不断地合乎实际地改变对学生自改的指导和命题的方式方法等)”这一矛盾,使自改得以健康地稳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作文批改基本上锁定“学生作教师改”的老框框里,这种传统的批改方式让广大语文教师吃够了苦头却收不到好的效果。教师圈圈点点,眉批总批可谓煞费苦心,但有些学生对这些批注连看都不看一眼。面对现状,不少同行也试行了学生自评、互评的改革,其效果仍然不理想。鉴如上述两种现状,我们在作文批改上,吸取“两个极端”的教训,进行“师生二度批改”的尝试。其基本程序和作法如下:一、设置“二度批改”宽阔平台为使“二度批改”不流于形式,能收4到预期效果,教师必须为学生设置出宽阔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好操作规程,确定批改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长期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变教师单向批改为学生参与批改,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本文从明确自改意义.激发自改兴趣、授予自改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作文批改,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痛的问题。用什么方法,既能使老师减轻负担,又让学生学到知识呢?叶圣陶先生发表了很精辟的见解:“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这段话指明了作文批改的方向。这里我谈谈指导学生修改文章的几点做法: 一、从作家的未定稿和定稿中学习修改文章的方法。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不应该那么写》一文里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  相似文献   

9.
姚斌 《陕西教育》2009,(7):104-105
“四环法”作文批改,即“学生演讲——学生和教师共同评讲——学生自改——教师抽批”的系列作文批改方法。具体做法是:一、学生演讲。就是由学生上讲台演讲自己所写的作文。在学生演讲前,教师收齐学生的作文本,有目的地抽阅上、中、下三类作文水平学生的作文各三篇,从中取得指导学生评讲和自改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近两年来我们对作文批改方法进行了改革。实践告诉我们,教师以批为主,学生以改为主的方法,效果较好,这种方法“既重视学生的精究之心,亦不失教育辅导之旨”(叶老语)。教师以批为主教师以批为主,对学生作文批而不改或少改,意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自改以提示,调动学生自改的积极性,防止教师越俎代庖。批,自然要精批。叶老说过,批改“自须认定标的”。我们认为,“标的”包括每次作文的教学目的,训练重点和语言、  相似文献   

11.
陈明杰、陈永睿老师的《学生互批作文之不足说》(《语文教学通讯》2000.7)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指出了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陈文审视的角度仍然没有超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批改观念,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完全是在教师“失控”的情况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批改的不足。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批作文的过程实际上由传统的单向批改变成了三向循环批改,其相互关系如图示:1.陈文中阐述互批作文不符合信息反馈原则,不利于作文教学。其实,只要在教师主导下,这种互批互改学生①学生②老师评讲教师老师批改信息反馈不仅仅局…  相似文献   

12.
(一)人们常说,作文是改出来的。那么,谁来改呢?由教师改?作文的评改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但这样的辛苦工作学生根本“不领情”,不认真看“评语”,也就更谈不上自己去“修改”了。叶老主张改变由教师批改的传统做法,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他说:教师只给些引导的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然而现实中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作文教师改”。作文评改一直还是广大教师肩上的重荷。教师精批细改,学生却不屑一看,教师的辛勤劳动常常成了无效的劳动,而要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批改,时间不允许,效率也不高。如何才能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有人曾这样说:“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我知道,他说的是指作业批改,特别是作文批改。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教学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评改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作文发下去后,学生看看多少分,塞进课桌,然后再也不看了。叶圣陶先生曾总结自己一生给学生改文和广大教师给学生改文所得到的深刻体会是:教师给学生改文“徒劳无功”。他指出:自古以来“读书人笔下有通有不通,因教师给改而通了的究竟占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15.
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前,作文批改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凭着自己的感觉对学生作文详批细改,这儿添词,那儿改句,关键处还给补上几句,唯恐遗漏于万一。教师自以为埋头灯下的呕心沥血,大可促进学生作文的长进。其实,这种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将学生份内的“改”全揽到教师身上,学生失去了“自改”的机会。长此以往,滋长了依赖教师改的思想,失去了自改作文的能力。事实表  相似文献   

17.
必须把教师从繁重的精批细改中解脱出来。叶至善同志在《父亲教我作文》一文中倾吐了这样的肺腑之言:“父亲之所以不支笔给我改作文,原因也在于他改之后不是我们意思,不管是否比我们原意还好。尤其是‘为什么’我们不知道的话,对我们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这确是颇有见地的作文批改心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要着重培养学生自  相似文献   

18.
陈芳春 《文教资料》2013,(22):41-4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作文批改应另辟蹊径,走出作文批改的困境。改变过去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应变教师全包大揽的“独唱”为学生互评、学生自改、家长参与的多声部“重唱”,这样才能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作文批改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9.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抓好作文批改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努力在“批”上下功夫 ,提高学生自改的能力 ,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改“详批”为“略批”,留自改空间由于平时教师的“详批”、“精批”,使得一些学生的“改”成了一句空话 ,批改成了“包办婚姻”,学生自改没有空间。因此 ,笔者把学生习作的批改定位为 :指点迷津。即教师根据习作的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方向性的略批 ,指出文中的优缺点 ,“可以在作文本上 ,做一些符号 (写上一些方向性的话 ) ,让…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批改方法有“全批全改”、“精批细改”、“选改”、“轮流改”等多种方法。叶圣陶先生说,传统作文评改法“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因此,探究作文评改方法很有必要。近年来,“重点改”、“口头改”、“相互改”等评改方法相继出现,给作文评改带来了生机。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作文评改卡》进行作文评改,有所得益,现公之于众。许是管中之见,诚望与同仁们商榷并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