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缺少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知道得太少,对世界文学的了解更是少得可怜;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容乐观;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字写得令人无法欣赏、请假条不能写得合乎要求、说话粗鲁、脏话连篇、感情淡漠麻木的学生不在少数。由此看来,这些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低。  相似文献   

2.
回归本色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学生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如何回归本色语文,提高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3.
王立平 《文教资料》2011,(33):50-51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法虽具有灵活性,但教学内容不能随意化。它应体现语文这一学科的本色:教学中要体现语文的本色本香,要关注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这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创生,才是教无定法,但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4.
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所著《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一书对"本色语文"做了详细的解释。本色语文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教师按照语文的规律去教,学生按照语文的规律去学;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按照这一思想,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显然远离了"本色"。就拿本色语文的根本目的——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来看,高中生的语言素养包括:对语言  相似文献   

5.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弊病,就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读书太少,读书的效果差,导致学生语文水平低下。笔者在参加了扬州市举办的"初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暨‘国学经典诵读’研讨会"后,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精神家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好语文得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不能一蹴而就。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别重要,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所获,而是长期培养,有效引导的结果。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开展了《新课程下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其中,就培养主动阅读习惯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不是花架子,也不能“耍花枪”,应该踏踏实实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从字词人手,从字里行间感悟,借助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这样,才可以回归语文的本色,才有望最大可能地稳妥扎实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如何凭借课文的例子,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我觉得唯有从加强语言学习人手,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体,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色,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朴素、自然地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才能引导学生漫步于落英缤纷的语言丛林之中,感受博大精深的人文气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学生高效益的语文学习服务。倡导本色、实用的语文。本色、实用的语文立足于学,服务于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的知识之用、方法之用、考试之用、生活之用、情感之用、思想之用乃至无用之用。学习者须知语文学习的三大境界。  相似文献   

10.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指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谠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笔者认为,为了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语言训练时既注重听、说、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小学语文课的课堂教学也逐渐地重视起关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材内容、培养情感、联系生活教学、以身作则等几个方面入手,在教学中逐渐培养起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回归语文本色,帮助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发表了许多见解,其中认为语文教学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得太少的呼声尤为高涨。但呼声归呼声,教学归教学,问题的症结何在?我想,教材编写的不合理和考试内容及形式的不科学是制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3.
陆燕 《学周刊C版》2013,(4):30-33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也逐步深入,使得部分语文课堂变得异常热闹。但冷静反思之后我们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就此得到提高。要想让语文课真正具有语文味,还得回归文本;要想让语文课堂真正体现有效性,还得回归本色。  相似文献   

14.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部分,也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所以,想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有一个良好的塑造,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只有回归语文阅读本色,预设教学目标阅读、优化教学过程、注重语言积累,真正还语文课堂的"亮点",才能对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要重视课堂语文教学,更不能忽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更好地形成人生价值观和语文的思维能力,也让语文教育逐步从单纯的听说读写的模式里走出来。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既有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又有人文素养,这种语文教学才是成功的。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存在各种弊端,忽略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更像是照看孩子,不能带来一种启发式的教学,不能达成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语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追求教给学生足够系统的语文知识?是追求老师讲得精彩透彻、学生理解得清楚?是追求学生会选择ABCD?还是追求学生掌握丰富的学习方法,养成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素养的养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在低年级阶段对学生素养的教学有限,学生也不能理解培养语文素养的优势。升到高年级阶段之后,学生的理解能力上升,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语文素养。本文针对高年级阶段语文课上培养语文素养的方法进行研究,以期帮助更多教师进行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回归本色语文,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要牢牢把握本色语文的内涵,抓住本色语文应有的本质和本位,一方面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真、善、美理念的认同,另一方面有利于本色语文教学引导其走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语文教学改革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其中认为语文教学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得太少的呼声尤为高涨。但呼声归呼声,教学归教学,问题的症结何在?我们认为,教材编写得不合理和考试内容及形式的不科学是制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尽管对教师的评估要求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依据,但无论如何,学生的考试成绩总是评估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总不能说谁教的学生考试成绩差,谁的教学效果就好吧?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