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勇 《教育文汇》2008,(1):31-31
20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因为学生需要它,就像生物需要阳光一样。爱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爱可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爱可以塑造学生的心灵。懂得如何爱学生的老师,才可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2.
《湖北教育》2008,(6):52
学生需要爱,更需要“会爱”他们的老师,“会爱”学生是老师需要认真学习的一门功课。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础。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友好,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学生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构建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中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一、爱学生是建立尊重、平等师生关系的前提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确实,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应…  相似文献   

4.
科学教学要提高实效性,除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准备充足的实验仪器之外,还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作为教师,如果能够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被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就能形成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学生需要爱,弱势群体更需要老师多给一点爱。而这诚挚的爱心则来自于班主任那亲切的话语和细致入微的体贴、关怀和倾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如下情况学生更需要班主任亲切、真诚的问候:如学生思考有疙瘩时;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学生遇到困难时,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时}学生受到挫折、犯错误时,……  相似文献   

6.
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兼论学生的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的意义是探讨学习问题时不可回避的议题,对学习的理解与对学生的需要的理解总是息息相关的。在当今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探究学习的本质,需要超越传统的教学认识论,走向生存论,使学生的需要和教师需要的独特价值在教学中有所体现,走向"教学即相遇"的新的教学理解,让师生共享教与学的自由与快乐。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需要。” 在学校,学生们会很自然地把“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而且,许多孩子重视师爱胜过父母的爱,对于师爱的反应比对父母的爱的反应还要强烈。因此,学生们希望得到教师的爱,这种心理甚至有时可以成为他们在学校中一切行为的动机。可见爱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更喜欢与老师之间是平等、民主的朋友关系,喜欢的是和蔼可亲、处处体贴、爱护他们的老师。学生需要爱,需要爱的滋润。  相似文献   

9.
马丽玲 《考试周刊》2011,(85):228-229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学习方式。本文将从合作的重要作用、对班级授课制的反思、弥补传统学校教育的不足、完善当代中国学生的心理品质等四个方面探讨为什么学生需要合作学习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改变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按需教学就是要构建能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不同学习需要的系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了新课程教学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和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反映了新课程教学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本质要求。一、学生对课程的需要要确定按需教学的组织形式,必须先确定学生课程需要的种类。只有确定了学生课程需要的种类,才能根据学生对课程需要的种类确定按需教学组织形式的系统。学生的课程需要分三类:1.全体学生需要的课程。这类课程,在小学和初中指的是国家规定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缺陷也美丽     
赵冬敏 《班主任》2007,(4):27-28
教育是艺术。赏识、表扬学生需要艺术;当学生犯了错误,有了缺陷时,如何将错误变为教育资源,让缺陷也美丽,则更需要教育的艺术。一、“糊涂”的爱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位女生考试时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地添上这一点,然后找老师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上  相似文献   

13.
正以需要为导向,是指不同的学生由于性格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未来追求不同,他们对语文学习的范围、内容、深度会有不同的需要。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个人需要,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强行要求学生学习时必须达到自己划定的标准,学生就会觉得失去自主性,就不会认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应以学习需要为导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一、学生未来志向不同的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发现有些学生,特别是  相似文献   

14.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一种职业情感。只有充满爱心的老师,才能真正关心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同样,只有爱教育的老师,才能用心研究教育教学,才会把教育当作终生挚爱的事业,假如没有对教育的热爱,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所以,教育需要爱。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明确异步教学的组织形式,对于深化异步教学改革和提高异步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异步教学的组织形式指的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异步教学的组织形式有以下四种:一、集体教学:以一个行政班为单位组织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了一个行政班中的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一般用于学生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二、分类教学:根据一个行政班中的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还可把各个行政班中有着相同学习需要的部分学生组织在一起开展这种分类教学活动。如果这部分学生过多,可分成若干个班…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教师爱学生是顺乎人性,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说顺乎人性,因为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人既想得到别人的爱,又想爱别人,人生下来如果得不到爱,会产生畸形心理,如性格孤僻、情感冷漠、消沉等等。  相似文献   

17.
黄娟 《广西教育》2007,(9B):45-45
对学生来说,当学习来自外在的要求、逼迫时,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压力,学生的体验是痛苦的,苦涩的。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从某个角度说,苦学是一种不能持续的学习行为,如果学习是来自内在的,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它就会成为一种愉悦的劳动。“乐学”才是一种可持续的学习行为。于是我认为需要改革的就是改变学生“受逼”学习的状态,让学生“乐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刘静 《教育》2014,(3):73-73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是孩子成长的永远动力。教师要善于用爱心与学生同进步,头成长……  相似文献   

19.
教育需要爱     
王学武 《宁夏教育》2009,(7):133-133
教育需要爱,爱是融融的春风,金色的阳光,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润滑剂,也是指路的明灯。教育学生就要深入学生生活,用爱心感化学生,以真情打动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分辨真、善、美,引导他们走正确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20.
刘晓明 《考试周刊》2014,(37):175-175
尊重和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要由衷地欣赏、赞美学生,教师就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打动学生,使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