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仲舒以尚文来概括周的礼文化,这一尚文的礼文化通过周公制礼作乐构建起来,并借由周公制作五经而得以保存。尽管周公制礼作乐与初创五经的历史记载并不可全信,但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无论是周公的制礼作乐,还是初创五经,都体现了周文化的尚文精神,这一文化精神是通过周公以“德”为核心观念,由以德配天、敬德保民两大内容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2.
第二本 第三折·赖婚   (夫人上云 )红娘去请张生,如何不见来 ?(红娘见夫人云 )张生着红娘先行,随后便来也。   (张生上,拜夫人科 )(夫人云 )前日若非先生,焉有今日;我一家之命,皆先生所活。聊备小酌,非为报礼,勿嫌轻意。 (张生云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贼之败,皆夫人之福。此为往事,不足挂齿。 (夫人云 )将酒来,先生满饮此杯。 (张生云 )长者赐,不敢辞。 (立饮科 )(张生把夫人酒科 )(夫人云 )先生请坐。 (张生云 )小生礼当侍立,焉敢与夫人对坐。 (夫人云 )道不得个“恭敬不如从命”。 (张生告坐科 )(夫人唤红娘请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礼”字的形体分析并引用各种史料,论述了礼起源于古代的祭神活动、礼不可能为周公始创。但是,周公确实对礼作了加工改造,以“德”来丰富“礼”的内容,以“德”来解释殷亡、周兴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周公不失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4.
礼源于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后经周公等人改造而形成周礼。周礼含有对亲情的容许和肯定,这就是仁的精神的最初形式。孔子改造周礼,丰富强化了“仁”的内容,在仁和礼的关系上认为仁不能脱离礼,仁是礼的固有品质,礼是衡量评价仁的标准,仁学精神是“礼”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周公通过对夏殷之鉴的总结 ,提出了“德”、“礼”的主张。“德”是为了“保民”而对统治者个人提出的道德要求 ,而“礼”是对道德行为的制度化。这样 ,周朝统治者从专注于鬼神世界转向专注于现实社会和体察民情 ,从神权政治转向德治和礼制。孔子继承了周公的“德”、“礼”思想 ,并进一步发展为“仁学”思想。孔子与周公 ,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6.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如果说西周以前的“礼”过多地体现了它的伦理功能,而西周以降则使“礼”更多地体现了它的政治功能。周公礼教思想的形成与实施则完成了礼的伦理化向礼的政治化的转变。因此,周公礼教思想之于中国后天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正确答案是A周公。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其代表是周公提出的“以德配天”思想,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管仲法律思想是。明德慎罚”;邓析是先秦名辩思潮的创始人,其思想的主要倾向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孔子的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仁”、“礼”。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礼乐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只能用"尚礼"精神来概括。礼既是现实关系,又是原理、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周公与孔子是中国礼文化的代表人物。尚礼精神对现代文化发展,特别是对解决人类社会目前存在的三大危机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通过三个和查太莱夫人Constance有关的男人:查太莱夫人的丈夫查太莱男爵Clifford,爱尔兰剧作家蔑可里斯(Machaelis)和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狩猎人Mellors的形象表现了人的异化。小说通过刻画查太莱男爵的丑恶嘴脸和爱尔兰剧作家蔑可里斯(Machaelis)的软弱向人们展示了在机器文明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尤其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纯洁关系变成了物欲控制下的彼此没有吸引力的空洞的关系;但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了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狩猎人Mellors,作家认为他是真正的人的代表。作者通过他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人类将会拥有美好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的礼,实际上是一个建构完备的制度与文化的体系,是一种集政治、宗教、伦理、教化、法律和军事要素于一体的整合性的治理构架。礼成于周公,而后一直在统治阶级内部传播。通过百家争鸣,礼开始逐步下移到平民中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因为周公"制礼作乐"而被称为"礼仪之邦",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非常重视"礼"。"礼"起源于保证人类生存繁衍的现实生活,是人类精神特性的产物,是文明和文化的表现。在孔子看来,"礼"不仅是外在的规范,更是"仁",也就是人性的要求。通过"礼",人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成就自我。"礼"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又引领人们走向更美好的生活,追求更高的生存境界。  相似文献   

12.
唐代纳妾主要出干四个方面的原因,即无子、相悦、代妻和纵欲。纳妾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其中家人同意、订立契约一般是必需的,媒人中介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也是必要的。纳妾有助干实现古代婚姻的目的,也可以为某些人提供生活的帮助、感情的慰藉,但其对家庭关系的消极影响也相当明显,主要表现为容易引起妻妾矛看、影响夫妻关系和导致其他家庭冲突。纳妾制度在今天已无可取之处.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其在古人的生活中曾经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谟"体是生成于诸侯朝聘天子之礼的.<皋陶谟>是春秋时人面对当时诸侯朝聘天子之礼的崩坏,而欲建构新的政治组织结构,托之于上古的舜与大禹、皋陶的一次朝聘之礼,以君臣问对的方式对西周诸侯朝聘天子之义的当下诠释,体现出了周公礼乐为治的精神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盆里的爱情     
男人的胃口没个准,有时候吃一碗,有时候吃两碗。女人便留了个心眼,每次饭做好了,都让男人先吃。男人说,怎么不一块吃?女人说,我吃半晌零食了,还不饿,等会再吃。男人便笑女人是馋猫,径自敞开肚皮吃个饱。  相似文献   

15.
儒家提倡"礼",在战国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荀子一方面像儒家前贤那样推崇礼义教化,另一方面又深知在人心不古的乱世,"礼"发挥的作用有限,认为"法"是推行礼治时一种必要的协助治国的手段,必须礼的内律、法的外制并行。在礼法二者的关系上,荀子认为法从属于礼,礼占据主导。如何让法辅助礼来治国,荀子在刑不欲滥、法律细化、法律实施等方面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完善了周公以来儒家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6.
纳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夫一妻婚姻制的补充形式,在古代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明代的纳妾制度比较严格,对娶妾的数量和纳妾原因都有严格的限制,对纳妾的程序和礼仪也有相应规定。纳妾制度对社会及家庭关系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起妻妾矛盾、夫妻关系紧张以及其他家庭悼突,并进一步引发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7.
和之韵     
张荣  谢同允 《现代语文》2005,(11):40-41
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薛宝钗也。有什么好吃的,上至老爷夫人,下至丫环奶娘,宝钗自会在各房里备一份,礼虽有薄厚之分,却情义尽至,  相似文献   

18.
西周时,经周公的制礼作乐,周礼成为一个集法律、道德、礼仪、习惯于一身的体系,并由此成为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而到了春秋时期礼却徒流于形。孔子呼唤由礼所生发出来的内在情感;老子则认为礼泯灭了人的淳朴本性,攘臂而扔之。孔老因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社会理想而对礼采取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了西周以后的礼文化在春秋时的不同走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龟文化趣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友平 《教师博览》2002,(12):13-13
中华民族的祖先,对龟的崇拜是至尊至深至全的。中华古文明的步伐总是和龟的功德紧密相联。如:帮女娲补天、向伏羲献八卦,决策黄帝战蚩尤,助尧立德治国,帮禹治水,帮仓颉造字,示汤伐夏,助周公作礼,为秦筑城等。因为龟是神奇之物,它“背阴负阳,上隆象天,下平法地”、  相似文献   

20.
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使得礼乐文化粲然大备。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是从周公这里汲取的思想资料。周公是儒学的奠基人,制礼作乐是儒学的开山之举,河洛大地是儒学的发源地。相当长的时期内,儒学一直号称"周孔之教"。南宋将《孟子》由子书拉入经书中,到明代才有了十三经的称谓。这样,儒学便被称为"孔孟之道","周孔之教"的称谓反倒掩而不彰了。对于儒学来说,周公起着先导、启发的作用,孟子起着发挥、阐释的作用,周公的作用要比孟子大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