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交流输电的电压损失的问题,现行高中物理课本(试验修订本,选修加必修)第二册第200页作了这样的叙述:"对交流电来说,既有电阻造成的电压损失△U=IR又有电抗造成的电压损失,在输电线路的电压较高,导线的横截面积较大时,电抗造成的损失比电阻造成的损失还要大".由这段叙述我们不难得出,输电电压U,输电电流I,输电线的电阻R及用户得到的电压U有以下不等关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交流输电的电压损失的问题,现行高中物理课本(试验修订本,选修加必修)第二册第200页作了这样的叙述:“对交流电来说,既有电阻造成的电压损失△U=IR又有电抗造成的电压损失,在输电线路的电压较高,导线的横截面积较大时,电抗造成的损失比电阻造成的损失还要大”。由这段叙述我们不难得出,输电电压U,输电电流I,输电线的电阻R及用户得到的电压u有以下不等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226面“电能的输送”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交流输电线路来说,既有电阻造成的电压损失△U=IR,也有感抗和容抗(总称电抗)造成的电压损失……当输电线路电压较高,导线截面积比较大时,电抗造成的电压损失常比电阻造成的还要大!”对于这段话,由于受高中物理知识的限制,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他们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电抗与导线截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电抗与输电电压有关吗?本文试对此问题作一解释.  相似文献   

4.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R=U/I,测量电路的设计是围绕测量电阻R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阻R的电流I来间接测量其电阻R值.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自然地想到用电压表V来直接测电压,用电流表A来直接测电流.但在实际测量中,若电压表不能用或没有电压表的情况下,如何测电压;在电流表不能用或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如何测电流;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要认识体会到:  相似文献   

5.
许文 《物理教师》2008,29(2):20-22
伏安法测电阻(或电表内阻)的原理是R=U/I.测量电路的设计是围绕测量电阻R上的电压U和通过电阻R上的电流I来间接测量其电阻R值.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自然地想到用电压表V来直接测电压,用电流表A来直接测电流.为了尽量减少测量中电表的读数误差,我们在实际测量中一般要求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指示值不得低于其量程的1/3.但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题目中给出的电表量程不大合适,如果直接进行测量就难以做到以上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R=U/I,我们在进行该实验探究时,就是要想法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它的电流I,根据R=U/I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采用串联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压和电流,多测几次计算出同一个电阻测量值的平均值.这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常规思路与方法.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不仅仅是常规的测量,还会有与常规测量不一样的情形,下面我们就全面了解一下与伏安  相似文献   

7.
一、概念模糊例至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伏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1安.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是错解因为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根据R=U/I可知,导体的电阻也为零.分析与解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中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任何导体都有电阻.错解的原因是对电阻这个概念模糊.正确解答应由伏安法求得导体的电阻R=U/I=2伏川.回安一刀欧.二、推理无据例2女日图回所示,电阻RI:RZ:R3=1。2:3,则通过几。尺、凡中的电流之比11:人:马为()‘错解儿:人:儿一见:凡:凡一3:…  相似文献   

8.
1.当照明电路里接入功率较大的用电器时,亮着的白炽电灯明显变暗.既然接入的用电器与原来发光的白炽电灯是并联的,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现象呢?答照明电路的干线是有电阻的,其电阻可用R来表示,如图1所示.当接入大功率的用电器时,电路并联部分A、B两点之间的电阻RAB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R+RAB)也减小;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在火线与零线之间电压U不变的情况下,干路中的电流I变大,干线上的电阻R两端的电压UR(=IR)升高,因而并联部分A、B两点之间的电压UAB(=U-UR)降低,又根据P=U2/R可知,原来发…  相似文献   

9.
由欧姆定律I=U/R得R=U/I,此式说明导体的电阻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因电压可用电压表测量,电流可用电流表测量,即通过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来间接地得知导体的电阻.  相似文献   

10.
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R=U/I.只要测量出待测电阻R,两段的电压U及流过它的电流J.求出U/I的比值.即待测电阻的阻值(测量值).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北京市)如图1是小李探究电路变化的实验图,其中R1、R2为定值电阻,R0为滑动变阻器、电源两极间电压不变,已知R1>R2>R0,当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P置于某一位置时,R1、R2、R0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U0;当滑片P置于另一位置时,R1、R2、R0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U′0.若ΔU1=|U1-U′1|、ΔU2=|U2-U′2|、ΔU0=|U0-U′0|则()(A)ΔU0>ΔU1>ΔU2(B)ΔU1<ΔU2<ΔU0(C)ΔU1>ΔU2>ΔU0(D)ΔU0<ΔU1<ΔU2分析:我们乍看此题无从下手,一时没有解题思路,从理论分析: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具有分压作用.U=U1+U2+U0的和不变,…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在纯电阻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呈线性关系,也就是U—I曲线是条过原点的直线,此电阻为线性电阻。但是实际电路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U—I曲线可能不是直线,即为非线性电阻。笔者就下面其非线性电阻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一、在非线性电阻中某一状态下的导体电阻例:一个标有“220V、60W”的白炽灯炮,加上的电压U由零逐渐增大到220V,在此过程中,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题中绘出的四个图线(如图1),肯定不符合实际的是:图1解析:U—I图象的意义:斜率表示电阻,斜率越大,电阻越大,如果是曲线,可以用该点曲线的…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由于输电导线的电阻很小,往往忽略不计.但实际上,由于导线电阻的影响,往往带来实验的误差,在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弄清误差的原因,从而对某些结论产生怀疑.现列举两例: 1 导线电阻对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的影响 如图1所示,通过实验,应得出的结论是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U1=U2,从而得出并联的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的结论.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一般将电压表接在B、C之间,测L1的电压U1.接在D、E之间测L2两端的电压U2,由于两支路上导线电阻不一样,两支路上导线上的电压损失就不一样,结果U1和U2存在差异,电流强度越大,这种差导越大,从而使学生对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这一结论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14.
如果知道通过某一电阻的电流强度I及其两端的电压U,由欧姆定律可求得该电阻的阻值R=U/I,这种方法叫伏安法.  相似文献   

15.
“欧姆定律”一章中介绍了伏安法测电阻,即用电流表测出电流I、电压表测出电压U,再用R=U/I求出电阻R.如果没有电流表或电压表,又如何测量电阻呢?下面介绍一些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道题———题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a端时,电压表读数为5V,此时电阻R在1min内产生300J的热量;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中点时,电压表读数为3V.求:(1)先后两次通过电阻R的电流之比.(2)电源电压和电阻R的阻值.(3)变阻器R'的阻值.在阅卷时,我发现有些同学思路陷入死胡同,同时又不注意转换角度,寻找新的途径.[思路1]设电源电压为U,当P在a端时,R两端电压U1=U-5V,此时通过R的电流I1=U1R=U-5VR;当P在中点时,R两端电压U2=U-3V,通过R的电流I2=U2R=U-…  相似文献   

17.
期末测试     
一、填空题1.4干克的某种燃料完乏燃烧后放出了4.8X10’焦的热量.这种燃料的燃烧值是2.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和。四个冲程组成的;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了_周.3.用锯锯木头时,锯条的温度会升高.这是用的方式改变了锯条的内能.4.通过某段导体中的电流为2安洲在五分钟内通过该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是5.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见和几、老将它们串联接在电路中,电阻尼两端的电压U;和电阻尼两端的电压试之比试:…一;若将两电阻并联接在电路中,通过几的电流动和通过几的电流人之比人:入6.某导体接在电压为2伏的电…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甲)第二册第165页:“电容器串联后,电容减小了,但耐压能力提高了。”其它物理教材及参考读物中,在谈到电容器串联时,也有“提高耐压”之说。实际上电容器串联后能否提高耐压能力与电容器的客量、额定电压、绝缘电阻及其搭配情况等各种因素有关,本文拟就此问题作简要讨论。一、设电容分别为C_1、C_2的两个电容器串联,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如图1)。每个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分别是U_1=Q/C_1和U_2=Q/C_2,则U_1/U_2=C_2/C_1,且U=U_1+U_2=Q/C_1+Q/C_2,式中Q为电容器每个极板上所带的电量,设C_1的额定电压为U′_1,C_2的额定电压为U′_2,则C_1U′_1和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1997年中考物理试卷第8题:一段导体,若在其两端加上电压U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当所加电压增大到2U时,该导体的电阻为──,通过导体的电流为──.此题除考查学生对电阻概念理解外,还考查了文字计算中的单位.实属一道较易的得分题.笔者参加了1997年中考阅卷,发现该题的得分率却不高,不少学生错填答案U/I欧和2I安.现就上述错因谈谈文字计算中的单位问题:一、字母已包含单位例l一电阻阻值为R,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通过该电阻的电流是.错解U/R安,错因是运算结果多加了单位.分析本题中字母R、U后面并无单位,说…  相似文献   

20.
1.导体两端加一个电压为6伏且稳定不变的电源,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2安,那么导体的电阻是_欧.如果加在导体两端的电源是由两个6优稳定不变的电源串联起来的,那么导体两端的电压是_伏,导作的电阻是_欧.2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R1和R2是两个电阻,AB两端电压U=6伏,且保持不变,如果R2两端的电压U2=2伏,R1=4欧,那么通过R1的电流是_安.3.电阻R=15欧,要使加在R两端电压是总电压的1/4,应给R串联一个_欧的电阻;要使运过R的电流是总电流的1/4,应给R并联一个_欧的电阻.4.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在开关K断开和团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