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件事情,由于视角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面对同样的作文题,不同的人审题立意会完全不同。因此只要转换视角,完全可以对以前写过的作文加以调整,应对考场上不同的作文题。先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列方程解应用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两件相同的事情表示出来,另一种是把同一件事情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即“算两次”思想。结合《新思路数学》七年级读本,本文讲解利用“算两次”构造方程来解决几何图形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奥运会上刘翔的退赛.肯定激起过你内心的情感.无论是遗憾,还是祝愿,都是你对这件事情的独特理解.就像《跨过奥运精神的栏》和《从李宁失败到刘翔退赛》两篇文章一样。《跨过奥运精神的栏》讲的是对刘翔退赛的遗憾,文中举出两个带伤坚持比赛的运动员的故事,事例具体,有较强的说服力。《从李宁失败到刘翔退赛》讲的是对刘翔退赛的宽容,对比李宁的例子来讲,表明我们社会的文明进步。同一则素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有不同的精彩,这就是素材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前两篇文章里,我们通过对小白鼠的故事所做的试写,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即:“讲法”的不同,能使我们面对同一件事,写出多篇不同的记叙文;而“看法”的不同,则可以使我们面对同一件事,写出多篇不同的议论文。  相似文献   

5.
是上还是下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感觉,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看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同感受。同样一幅画,由于看的人当时的心理状态不同,看起来就会有不同的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投射”。通过下面这个小测试,看看你目前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画杨桃》是小学语文第六册新入选的一篇讲读课文。学习这篇文章,应着重理解画杨桃这件事所说明的道理,让学生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在抓住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时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7.
有些人以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主要是数、理、化等学科的事情,与语文学科关系不大。其实,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同一篇文章,学生完全可以有自己的不同理解,这就决定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与一个人相关的几件事,才会较全面、深入地认识他;同样,在一篇文章中,要比较全面、深入地写好一个人,也常常要通过几件事情的记叙才行。那么,怎样通过写几件事情来写好一个人呢?一、紧紧围绕中心选择几件事情。有些事情,离开文章中心孤立地看,可能很感人,但写在这一篇文章中,表现这一个人物,却未必合适,要忍痛割爱,而务必选用能表现文章中心的事情。如要写一位同学怎样勤奋学习,那么,这位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再怎样动人,也不宜选用。二、所写的几件事情要典型,要有代表性。如为了写一位刻苦勤奋…  相似文献   

9.
品味生活     
总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总是有那么多的不如意。这是我最恨的地方,但同时又是我最爱的地方。大家也许会奇怪,我也常因为这困惑。我总是不理解,为什么在同一件事情上会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极端的感情。但生活却告诉我,正因为这,一切才变得有意义。我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儿。人们心中总是怀着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我的老师 精于选择 巧于安排 ——怎样记述两三事 【借鉴与提示】 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三件以至更多的事,难于仅记述一件事。因为它除了达到记述一件事的要求外,还须精于选择,巧于安排。 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置于同一篇文章中当然不能是胡拼乱凑或简单的相加,必须是有机的组合,对所记述的内容要精心选择。首先选择的事件应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或发生于同一人物、群体,或产生于同一题旨、意图。如本文所记之事不下六七件,然而件件与“我的  相似文献   

11.
无数学生因为学英语这件事情搞得自己很难受.甚至觉得英语成为了自己的敌人或者克星。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大家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又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同一种表达方法所指的并非同一件事情,因此,在教学中强调掌握这种文化背景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文从字顺     
课堂回放 师:同学们知道这两个人吗? (屏显图片) 生:叶圣陶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我们刚刚学过张中行写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从这篇文章中进一步了解了叶圣陶先生.肖复兴是一位作家,我读过他写的几篇文章. 师:看来你很喜爱阅读.叶圣陶和肖复兴,年龄相差47岁,却因为一件事而结缘,你能猜到是什么事情吗?  相似文献   

14.
英语、法语同属印欧语系,在语法上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但作为同一语系下却分属两个不同语族的这两种语言,其差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篇文章从句法(主要是关系代词)角度考察两种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两张请假条     
年初开学不久,班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连续两天,我接到两个住在同一地方的学生各自捎来的不同内容的请假条,而且每张假条上都有家长的印章。事情竟这么凑巧了,他俩会同时有事?我不由产生了疑问。第三天早上,又接到了他俩的请假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解除疑问,我安排好班级工作,就骑车去专门家访。  相似文献   

16.
大作无文     
把怎样写作文的事情当作一篇文章来写,原本就有些滑稽。当然如果把这件事放到中国的历史和传统里面看,则显得庄重而严肃。  相似文献   

17.
[总体阅读思考] 一、为什么“普通”和“伟大”这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品格可以表现在同一杰出人物身上?“普通的人、伟大的心”这个主题深刻在什么地方?二、文章是用哪几件事情来表现彭德怀元帅“普通”的,也即平易近人的生活风范和伟大的精神品德的?三、文章所写的三件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四、文章的总体结构如何?  相似文献   

18.
一枚胸针     
这一篇文章写得舒展从容,很有小说的味道。看来作者的叙事能力很有基础,能够自如地控制文章的起承转合,这是从事小说创作最基本的要求。文章表达的故事,是一个内疚的主题,因为干了一件错误的事情而内疚,  相似文献   

19.
欲速可达     
这是一个效率优先的时代。没有什么事情不需要速度。不要以为只有你一个人在做这件事情,事实上,你和所有的人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稍一停留,就会被别人甩得很远。不要以为某一个想法是你想出来的就一定属于你,有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就一名学生的作文应不应该给予奖励发生了争论.这个学生的作文记叙的是他暑假去北京探亲时,在火车上经历的一件事.其实,这个学生家就住在宁夏,爸爸也在本地工作,根本无一亲人在北京,作文中所写的事情,是移花接木,一纯属虚构.有的教师认为,这篇文章的事情 虽属虚构,但记述生动,情节曲折、条理清楚,文字流畅,应该奖励.有的教师认为,这篇文章是编造的,不应评为优秀作文.从这篇文章的争论中,反映了一个问题:中学生写记叙文时,能不能虚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