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列方程解决问题就是把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方程模型抽象成数学问题.这类问题大多难在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相等的数量关系,即我们通常简称的相等关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了六种找相等关系的方法和策略,遵循这些方法去找相等关系,就可以让学生顺利的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问题.1利用题目中的关键语句直接找相等关系有一些应用题的文字叙述中就包含了能体现相等关系的关键词或语句,可以直接把这些关键词或语句用笔划下来,稍加整理就是要找的等量关系.  相似文献   

2.
相等与不等是数学解题中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例如有些数学题,表面看来似乎只具有相等的数量关系,根据这些相等关系又难以解决;但若能挖掘其中的不等量关系,建立不等式(组)去转化,往往能获得简捷求解的效果.本文仅就初中数学中某些相等问题的不等解法举例说明如下,供参考.这种解法有助于学生转化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行程问题)》教学为例,探讨串联式生活情境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掌握用线形示意图分析问题中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并能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领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综合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掌  相似文献   

4.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这类问题大多难在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相等的数量关系,即我们通常简称的相等关系。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了六种找相等关系的方法,遵循这些方法去找相等关系,就可以让学生顺利解决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问题。一、利用题目中的关键语句直接找相等关系有些应用题的文字叙述中就包含了能体现相等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等与不等是数学中两个重要的关系,把不等问题转化成相等问题,可以减少运算量,提高正确率;把相等问题转化为不等问题,能突破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它们既是对立统一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6.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不等关系和相等关系是基本的数学关系.它们在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用不等的思维研究相等关系,用相等的思维研究不等关系是学好不等式的有效手段.例(05湖南竞赛题)若正数 a,b,c 满足  相似文献   

7.
数学中无不充满着对称,利用对称性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许多具体数学问题往往不具有对称的形式,因此,需要构造对称的图形来解决问题.本文举例谈谈如何利用图形的对称性解题.一、利用对称证明相等关系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条件中既含有相等关系又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解答它们,要注意利用相等关系列一次方程(组)确定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量,再利用不等关系列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其他未知量的取值范围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林青 《青海教育》2005,(12):41-41
所谓方程思想,是指在求解数学问题时,从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入手,找出相等关系,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将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再通过解方程(组)使问题获得解决。方程思想是中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数学建模思想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强化数学建模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更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建立方程(组)模型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着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方程(组)模型是研究数量关系的最基本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建模是数学与现实联系的基本途径,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将初步感知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学会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方程是表示具体情境中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关键之处是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恰当选设未知数,从而列出方程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求面积是数学竞赛中常见的问题.面积同其他数量关系一样,具有相等和不等两种关系,其中面积相等是极其重要的.在解面积问题时,我们首先要熟练掌握常见的面积公式,其次要灵活运用“等积变形”,就是在不改变图形面积的前提下,把复杂图形变成简单图形,把不规则图形变成规则图形,以便利用已知的面积公式解决面积问题.现以竞赛题为例,说明这类问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13.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认知结构的核心,而方程思想是最重要的中学教学思想方法之一.初中数学中考“压轴题”常常在较复杂的知识背景中考查学生运用方程思想综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构建方程的关键是寻找问题的相等关系.而寻找相等关系在中考“压轴题”中也是有规可循的.现以近两年中考“压轴题”为例剖析如何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它们在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等关系反映在数学中往往可以归结为不等式,而不等式几乎与中学数学的所有内容都存在着密切  相似文献   

15.
<正>在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全等》一节课本里,我们有这样一个结论: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且面积相等.这个结论是学生非常容易理解的.但是这句话反过来说对不对?周长相等且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以下通过一堂数学活动课的简介,让我们从中看到数学活动课的重要作用.一、回顾知识,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且面积相等",那么这句话反过来说对不对呢?即周长相等且面积相等的两  相似文献   

16.
表而看来“线段相等”与“垂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然而,如果善于联想,并用哲学家的眼光去审视数学法则、规律和看待数学问题的话,在某种意义下长度关系竟会摇身一变为位置关系,线段相等竞等价于垂直,不信,请欣赏:  相似文献   

17.
许多数学问题都含有等与不等的因素,因而,它们在数学问题中表现得和谐统一,这种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反映了数学本身的内在美,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要善于发现矛盾,分析矛盾,从不等的表象中找到相等的本质,抓住相等这一因素,作为解题突破口,往往能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本文浅谈从不等中寻求相等的几种思考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学实验的视角,结合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读,分析"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基础、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以数学实验的形态给出教学设计示例及说明,并引发教学思考.本节教学的首要问题是让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实验过程,关键问题是帮助学生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核心问题是引导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思想.  相似文献   

19.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70页复习题中有一道有趣的数学题:“(1)A、B、C三人去公园玩跷跷板,从下面的示意图,你能判断三人的轻重吗?(2)P、Q、R、S四人去公园玩跷跷板,从下面的示意图,你该如何判断四人的轻重呢?”[分析]这是一道有趣的智力判断推理题,要巧妙运用不等式性质和等式性质去分析.已知图形告诉我们:跷跷板如果不平衡,则有人体重量的不等关系;跷跷板如果平衡,则反映了人体重量的相等关系.将不等关系和相等关系转化为不等式和等式的问题,这就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经过数学运算和推理,即可求得答案.解:(1)如图(1),设A…  相似文献   

20.
"等幂和问题"是与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佛马达定理"等齐名的世界几大数学奇谜之一.所谓"等幂和问题"就是指这样两组自然数:例如一组725347、317468、236583和另一组616349、535464、127585.每组均有3个自然数,每个数的数位都相等,这两组数存在下列奇妙关系,两组自然数和相等以及平方和相等,即:7253472+3174682+2365832=6163492+5354642+1275852.如果在两组数末位均抹掉一位数,自然数和相等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