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云梅分到了七年级一班!”消息一传开,七(一)班任课教师瞠目,学生哗然。她可是最令小学部的老师们“头大”的学生了!不写作业,上课说笑,跟老师顶嘴,随便拿别人的东西,骂人、打架、给人起外号,学习成绩差……同学们说,跟赵云梅分到一个班真是倒霉!作为七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我说,先看看再说吧。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安排了养蚕的内容,可教师工具箱和学生耗材袋中并没有蚕卵,这怎么办呢?这时,办公室里一位姓尹的老师提醒我说,涧屋行政村有许多村民家养蚕。于是,我急忙找来这些同学,问了之后,令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从蚕卵的孵化到蚁蚕的饲养蜕皮再到结茧化蛹直到抽丝卖茧说得  相似文献   

3.
“老师,你认个错吧!”这句话是一年前初三年级的一位女学生对我说的。她是我们班的班长,我一直记得她的这句话,我也一直按她说的去做,因为,这句话对我触动太深,也太多。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教《养蚕》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安排了养蚕的内容,可教师工具箱和学生耗材袋中并没有蚕卵,这怎么办呢?这时,办公室里一位姓尹的老师提醒我说,涧屋行政村有许多村民家养蚕。于是,我急忙找来这些同学,问了之后,令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从蚕卵的孵化到蚁蚕的饲养蜕皮再到结茧化蛹直到抽丝卖茧说得津津乐道,许多养蚕经验连我也是第一次听到,真是了不起的养蚕“小博士”。何不让这些养蚕“小博士”来介绍经验回答孩子们想知道的问题呢?于是,我就把《养蚕》单元安排成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养蚕“小博士”逐一回答的方式进行教…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养蚕宝宝” 一个春意融融的早晨。我走进教室,只见许多孩子将糜晨阳围得水泄不通。人群中不时传出惊叹声,“哇!这是真的蚕宝宝耶!”“这是蚁蚕!这是蚁蚕!”其实,孩子们在二年级学过一篇名为《蚕姑娘》的课文,对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亲眼见到、亲手摸到这活生生的蚕,还是  相似文献   

6.
牛年来了,我们六(3)班也要“牛”一把。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三牛奖”颁奖仪式。 第一个“牛奖”——“黄牛奖”。这个奖颁给勤快、勤劳的人。我们班的高柔佳是一头不折不扣的“黄牛”,她的勤劳无人不知。她是劳动委员,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没有一次落选,她仿佛已经成了我们班的“卫生工具”。  相似文献   

7.
杨远征 《教师》2010,(1):44-44
开学报到的前一天,我们刚刚开完人事分工的教师会议,遇见了来校报到的原七年级班我教过的学生郑格和她的两个同学。这学期她们要读九年级了。她们笑着大声问我:“老师,这个学期是不是你教我们班英语?”我对她们说:“不是,我这学期带七年级班,你们的英语老师没有变。”  相似文献   

8.
张叶生 《山东教育》2008,(12):16-16
新学期开始,我担任了四年级某班的班主任工作。一次班会课上,我正与学生们进行着热烈讨论。突然,有个孩子举起小手报告:“老师,我刚买的两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不见了。”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短暂的沉默后,坐在前排的一个男生抢着说:“一定是小娟偷的,她在三年级时老偷别人的东西,被老师惩罚过多次。”“对,小娟是个惯犯,找她准没错。”  相似文献   

9.
琴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常年四处游荡。从小,她就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四年级时,她转入我班。进来不久我便注意上了这个孩子。倒不是因为她成绩差,而是因为她那明显的暴力倾向。那天,学校组织观看爱教片。由于人数少,我班被安排成与三年级一起观看。在观看电影时,  相似文献   

10.
一次,在安徽淮北市,我借班与三年级的孩子一起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课进展得很顺利.学生敢想会想,敢说会说。酣畅淋漓。即将下课了.我说——  相似文献   

11.
“今天是星期六,就让自己放松一下吧!”我自言自语地找出MP3开始听歌。突然,一段洪亮的歌声在我耳边响起。一句“最亲的人是解放军”让我若有所思。我心里有点难受,因为我想到了一个人——胡老师。她是我们四年级一班的“解放军”。  相似文献   

12.
醉蚊子     
上小学三年级时,一个炎热的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爷爷奶奶。正巧妹妹冰冰也在那儿,她一见到我,就高兴地说:“姐姐,我们一起玩过家家吧。”“那好吧。”我回答。  相似文献   

13.
郑国民 《家长》2014,(6):16-17
傍晚回家,女儿拿出一张粉色的纸。“爸爸,我们又要开始报‘傍晚班’了!”声音淡淡,毫无兴奋的情绪。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因为我去接她的时间较晚,每学期她都参加学校组织的“傍晚俱乐部”活动,也就是课余兴趣班。  相似文献   

14.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是在一个重点班。到了四年级,学校从这个重点班抽出一小部分学生和转校生组成一个新的班级。家长不看好这个新班级,认为这个新班教师的水平和敬业态度稍差一些。几个同事的孩子原先在重点班,为了防止孩子分到新班,他们提前疏通关系,后来如愿以偿。而我没有去疏通关系,女儿被从重点班挤出到了新的班级。同事的孩子对女儿说:“你到了这个新班,成绩会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15.
常听同行说:现在的学生真难管。别说五、六年级的“大个头”了,就说二、三年级的“小不点”吧,也是各有各的思想,喜欢与老师对着千的,多着呢!对这,我也是深有感触。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四个班的英语教学,你说他们不认真吧?看,上课回答多积极啊!课后还会向老师建议:玩些游戏以巩固知识。但要说他们好学吧?一批作业就要气死人,抄写五、六个单词或词组,全班只有一小半人全对,听写就更别提了,让他们订正,也是爱理不理的。全班训话训过了,个别谈心也谈了,各个招数我都使过了,但见效甚微。  相似文献   

16.
“老师,认个错吧。”这句话是六年前一位五年级学生对我说的。她是班长,我一直记着她的这句话,也一直按她说的去做的。  相似文献   

17.
杨卓莉 《教育文汇》2012,(12):29-29
这天早晨,杨卓尔眼泪汪汗地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想妈妈了!”她的个头在我们班最小,看起来根本不像一年级新生。看着小卓尔可怜的样子,母爱之情涌上心头。我一把抱起她揽在怀里,就像抱起自己的宝宝一样。我贴近她的小脸亲切地说:“想妈妈啊?那你就把我当作你的妈妈吧!好不好?”她轻轻地摇摇头。我忽然意识到这话不该说。于是,我转而笑微微地说:“你看,我们多有缘分啊!  相似文献   

18.
罗玉琴 《山东教育》2005,(28):17-17
今年接手的四年级(3)班是个有名的班,一句顺口溜早就在老师们当中传开:“三刘两张一丹丹,神仙见了也犯难。”这“三刘两张一丹丹”是班中的6个“差生”,他们在整个级部都出名,哪个老师见了他们都头疼。比起该班的前几任老教师,我自认为工作经验不足,所以一接手便缺乏信心。谁知,两个月后,我的几句话竞无意中改变了其中的丹丹。  相似文献   

19.
电话铃响了     
“叮铃铃……”四年级一班的林小芳同学被电话铃惊醒了。 林小芳伸了个懒腰,懒洋洋地走到电话机旁问:“谁呀,一大清早的,打扰我的美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阵哭声从对面传来.忙碌中的我抬眼望去.同事施老师正在耐心地教育她的学生.忽然那女生异常伤心地哭诉起来:“呜,老师.你骗了我四年!”施老师很无辜地问她:“你为什么这么说啊?”女生更委屈地大哭:“在我一年级的时候.你说只要我保护好自已的嗓子.就推荐我到学校电视台当主持人.为此,我学习了‘演讲和口才’.还偷偷地吃了好多胖大海.现在我已经上四年级了.你却推荐了别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