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家有读书郎,急坏爹和娘!”这样的“爹”和“娘”们碰在一起,“切磋”的往往都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里有个学习不让人操心的孩子,自己考上了重点学校,父母不用多花钱、不用四处求人,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啊!而这样的孩子,首先是靠恰当的家庭教育培养的。去年9月,我小学  相似文献   

2.
爹已逾知命之年,耳有点背,驼背,腿脚有些不灵便。可是为了负担咱兄妹三人的学费,他不得不操起艰苦的行当——牛贩。从马良山牛市到我家的三十余里石子路,都是爹用脚来来回回走出来的。而爹没有一双像样的鞋。我攒了些钱在集市上为爹买了一双皮鞋,寒假带了回来。爹心疼了:“又费钱了,你娘纳的鞋穿得很舒服,你拿去穿吧!免得来年又费钱买。”爹不肯要,我心不甘:“您活了大半辈子连像样的鞋都没有。”娘也劝爹:“孩子一片孝心,就  相似文献   

3.
一个鸭梨     
那一年快过年时,爹刚想歇口气,城里的远房亲戚捎来口信,说要搬新家,让爹过去打个帮手。爹为人厚道、老实,做事舍得力气。亲戚家有什么重活儿、累活儿,都会想到爹。我嚷着要去。爹说:“大冷天,路又远,去什么去!”娘说“:去吧去吧,娃儿还没进过城呢!”爹就没再说什么。转天大清早,娘叫醒爹和我。娘在我脖颈上围上那条她出嫁时戴的红绸布,又往我兜里塞了三个刚出锅的糯米饭团。娘做完这些,从一个黑手帕包里拿出5块钱,嘱咐爹买2斤纸包糖,预备散给拜年的娃儿们,再买些海带、干货什么的。爹是个老实汉子,问娘“:剩下的钱买两包丰收牌烟卷儿行不?”…  相似文献   

4.
我爹小传     
(一 )爹出生于贫穷困苦的年代 ,生活的拮据 ,以致年幼的他便辍了学 ,整日不是放牛就是打柴。而后稍大一点 ,爹硬拽着瘦弱的身体去出工 ,满分 10分 ,由于爹肯干苦力 ,得 8分。俗语说 :“三岁牯子十八男。”爹十六岁便拿了 10分 ,村里的人一下子对爹刮目相看 ,美其名曰 :牯儿 !二十岁那年 ,爹把娘娶进了家 ,于是村里的人不再叫“牯儿 !”叫啥 ?叫“牯哥 !”无论在大街 ,还是小巷 ,照面就这样叫。(二 )爹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整日脸朝黄土背朝天 ,耕耘不辍 ,因为有了家 ,也有了哥。那年头 ,读书人不多 ,爹人缘不错 ,也稍有点文化 ,就捞了个队长…  相似文献   

5.
爹提着大包小包,脸上满是泥污和汗水;娘夹着爹脱下的黑布棉袄,几缕白发贴在满是汗水的前额上,走路跌跌撞撞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千里迢迢,他们来了。直性子的爹一开口便直奔主题:“小二,你信上说你准备脱军装,是部队安排的?那5000块钱是咋回事?”坐了11个小时汽车被颠得头晕目眩歪在沙发里的娘这时也坐了起来:“你爹急得一连几天吃睡不下,你给爹实说!”  相似文献   

6.
回家过年     
腊月二十六,我和张小野就匆匆忙忙地奔回乡下的老家去了。爹和娘早早地就站在了门口,在孩子们欢欢实实的吵嚷声中乐呵呵地瞧着我们。我对着爹喊:爹。张小野跟着喊:爹!我朝着娘喊:娘。张小野也朝着娘喊:娘!这可把爹和娘给喜坏了,娘扯上张小野的手腕就往屋里拽:快!炕上暖和。路上累坏了吧?饿了吧?我站在院子里把糖果和点心分给孩子们,然后瞧着他们大呼小叫地跑开。我整整衣裳又对着站在身后的爹说:爹。爹说:回来啦?我说:回来了。说着话,就都进了暖烘烘的屋里。张小野正把一件褂子朝着娘身上比划。娘羞赧地瞧父亲。我说:不错,不错,跟城市老太太…  相似文献   

7.
娘回了家。喊一声“娘”。没人应。喊一声“爹”。没人应。娘的娘,娘的爹,都去了。一背过身,就远得再够不着了。  相似文献   

8.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还在大街上和泥巴玩。和我一块玩的孩子动手抢我的泥巴,我们大打出手,那孩子恶狠狠地骂我是拖油瓶。我不知道拖油瓶是一个怎样恶毒的字眼,就回家问娘,娘一脸的惊恐“,你听谁胡说八道的?我非撕烂他的嘴不可!”娘越是,我越发好奇,我查字典,知道了拖油瓶的真实含义,又从大街上长舌妇的嘴里知道了我的身世:娘是带着我改嫁的,二弟、三弟才是他们亲生的。二弟、三弟的爹是一个石匠,长得有些猥琐。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我就再也不叫他爹了,在我嘴里“,那个人”成了他的代称。“那个人”的脾气特别暴躁,打骂娘,拿着树条追得我们满…  相似文献   

9.
[原文] 中秋节的火车 胡明宝 7岁那年,渐近中秋节。娘在我耳边已经唠叨了好几次,娘说:“八月十五那天,你爹就回来了,肯定会给你带回月饼。”每当这时,我总会截断娘的话并高声地强调:“还有小人书!”娘点着我的鼻尖说:“俺娃说得对,还有好看的小人书呢!”于是,我对父亲和中秋节的期盼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相忘     
葡萄 《初中生》2007,(6):48-49
婶无名无姓。无爹无娘的我被婶收留了十年。呵,整整十年。 “孩子,你可以出发了。”  相似文献   

11.
半个多世纪前,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呼吁“完全解放了孩子”,再三强调要“把孩子当人”,担忧“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先生的担忧,在现时独生子女的家长们看来,似乎业已过时。今天的孩子,谁会不把他当人呢?就这么根独苗,姥亲爷抱爹疼娘爱的,一个家庭三代人都成天为  相似文献   

12.
那年冬天闹饥荒,死了好多人,爹也被活活饿死了,无奈地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娘的精神彻底崩溃,面对眼前大大小小五六个孩子,她绝望了……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可是,面对一粒米都拿不出来的“狗窝”,娘的心都要碎了。为了让我能够生存下去,我被娘送到一家衣食无忧的“金窝”里生活。我在那里过得好吗?  相似文献   

13.
最近,某中央大报有一则摄影报道是说城市的孩子们把不用的旧书捐给农村孩子的事,图片上农村孩子收到捐赠的旧书时喜形于色的神态,看了叫人心酸之余.似乎也在窃喜:还好,我不是农村人.我的孩子不用那么可怜!我满可以怜悯他们的贫穷,充满同情地捐钱捐物救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捐赠者通过捐赠活动帮助了农村孩  相似文献   

14.
俺爹俺娘     
朋友,社会发展了,很多人都有手机,手机里或许有许多你的照片、你孩子的照片,或者是你朋友的照片. 但是我想问问你,你手机里有多少张你爹娘的照片呢?你心里有多少个你爹娘的故事呢? 俺爹俺娘已经走了10年,今年是他们诞生100周年.我想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讲一讲俺爹俺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老乞丐     
在墙的拐角处,我找到了“那个找李锐锋的老乞丐”。“娃!”爹艰难地倚着墙沿站立起来:“你是听那个嘴上吊着个布袋(泡泡糖)的伢说我找你的吧?这伢挺乖的,他叫我什么乞……乞丐?”我委屈地抽咽着,扑倒在爹的怀中。“咋了?咋了?娃!”爹慌了,“你嫌我邋遢么?这衣裳,本身是干净的。来的时候,你娘硬给了我五毛钱让我搭车,我才不!这五十几里山路,我当小伙子时一天走几个来回。省下这几个钱,还能给娃买几个本子。谁晓得,人  相似文献   

16.
感恩     
叶磊 《教育文汇》2007,(9):62-62
下午放学,学校的“天使爱心社”举办了一场活动——“看俺爹俺娘、想俺爹俺娘、孝敬俺爹俺娘”大型签名。学生们制作了一条长达20米的条幅,在校园广场拉开。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走上前去签名,我也不由地走向前去,郑重地签上名。  相似文献   

17.
娘告诉我,我刚生下来时,特别丑,而且不会哭。接生婆在我的屁股上拍了好几巴掌,我还是不哭,只是咧咧嘴。在我两岁时,和我同龄的孩子可以口若悬河地讲话了,可我连爹娘都不会叫。见此情景,爹怅怅地叹息着:“唉,生了个傻子。”长大之后,我依旧呆头呆脑。村里的小伙伴在一起开心地玩时,我只能在一边傻傻地看。小伙伴边玩边喊:“傻子傻,傻子呆。爹不疼,娘不爱。”我跑回家,问娘:“他们说的是真的吗?”娘抚摸着我的头说:“在娘的眼里,你是最聪明的,娘最疼你。”我最喜欢的是玩泥巴。每次下过雨之后,我总喜欢坐在村头的那棵老槐树下,认真地捏着泥娃…  相似文献   

18.
师爱≠施爱     
15年前,我在一所村小任教,班上有个小名叫苦瓜的孩子,3岁没了爸爸,妈妈扔下他和一个男人走了。苦瓜跟年老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学习成绩还不错,就是脾气犟。对于我的特别照顾,他并不领情,甚至冷漠和反感。有一天,在学校“大扫除”时,他不小心将沟里的污水弄到同学方圆的裤子上,方圆便挥着扫帚唱自编的儿歌:“菜花黄,苦瓜苦,3岁没了爹和娘。见到叔叔叫声爹,见到阿姨叫声娘。”  相似文献   

19.
涂启智 《教育》2011,(8):5-5
武汉一位妈妈在网络上发帖《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激烈控诉“变态的教育”。在“变态娘"“变态爹”虽不情愿却“义无反顾”助推下,“变态教育”将孩子自童年起就绑架上“功利的马车”,一路狂奔向名牌中学、名牌大学,直到最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在一路狂奔中,孩子自然“无心看风景”,童年的风景与记忆,最终不免沦为孩子长大后头脑中模糊的碎片。  相似文献   

20.
亲吻爹娘     
可能是爹的瞎话说多了,娘总是不相信爹的话。清早,刚睁开眼睛,爹就对娘说,小三子亲了俺。娘根本不相信。孩子长大了,和爹娘有了大大的隔阂,不嫌弃爹娘就不错,还会亲你的老脸?娘狐疑地问,你又梦见小三子了?老东西,又说瞎话。爹急赤白脸地说。是真的,不是做梦。谁说瞎话谁是地上爬的。爹娘疼爱断肠儿。小三子兄弟三人,小三子最小。小时候,小三子经常钻在爹娘的怀里,搂着爹娘的脖子,小鸡叨米似的在爹娘脸上啄。爹娘下田回来,被小三子啄几口,心里甜丝丝的,浑身的疲劳就烟消云散了。小三子长大以后,再也没有亲过二老了。但是,爹娘都没有忘记小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