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害羞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培养学生“敢说”的胆量,使学生从“不敢开口”到“主动开口”;遵循字、词、句、篇、章的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能说”的能力;教师要从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着手,让学生达到“善说”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施海英 《云南教育》2005,(16):23-23
案例一: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说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就翘起大拇指,面对这位同学喊上一句:“嗨,嗨,你真棒!”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3.
方淑霞 《教学随笔》2009,(11):21-22
【案例】王老师在课堂上兴致正浓地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当读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时,后排一个矮个子学生举起一束菊花摇了摇。王老师暗暗压下心中的怒气,继续讲课。谁知他的忍耐并没有阻止这个学生的恶作剧,当他第二次读到这句诗时,这个矮个子学生又一次举起了菊花。他偷偷在心里对自己说:“第三次,如果有第三次……”可在他第三次读到这句诗时,那枝菊花又挑衅般地出现了。他的气愤无以复加,走到那个学生跟前,歇斯底里地喊:“拿出来,吃掉!”  相似文献   

4.
“以学生发展为本”,已经喊了多年,但是许多课堂还是“涛声依旧”。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是我们的老师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已经习惯了原来的一套备课方式,即从备教材出发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只要是新授课,就会毫不犹豫地从复习铺垫开始。遵循这样一条教学途径:检查复  相似文献   

5.
<正>基于备学的“学为主导”课堂是针对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而言的,这种课堂注重让学生的已有经验、已有知识、已有经历参与,学生既是问题的发现者,也是教学活动的推动者。让学生课前先收集学习材料,课上先交流学习材料而后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继而进行活动。学生的活动主要不是获得“鱼”,而是学会“渔”。“备学”,顾名思义就是为学习作准备。备学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三种经验,即: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思维经验。教师把将要学习的新知内容以备学指导题的形式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  相似文献   

6.
“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教学形式。怎样科学地组织课堂讨论呢? “课堂讨论”要讲科学性和艺术性。即: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设计讨论题;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适时地诱导学生讨论;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讨论的目的要求和讨论题的深广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表现才能的满足,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胡明 《宁夏教育》2005,(7):103-104
情境描述课堂上,某教师提问,一个学生回答错了,某教师说:“你错了!”紧接着又去喊另外的学生,其中有一位学生回答对了,某教师说:“你真聪明!大家一起表扬他!”然后就“鼓动”全班学生(包括刚刚回答错了的几位学生)对着那位回答对了的学生,边拍掌边竖起大拇指喊:“棒、棒、你真捧……”这样的表扬一节课出现了十几次。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学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超韫 《湖南教育》2004,(12):41-41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通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实施开放式和启发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1. 备课 精心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不仅要备教材, 而且要备学生、备教法。教师在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缩小教与学的差距以及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应因人、因时、因内容、因设备等选择最佳教学方法。 2. 运用现代技术 课堂教…  相似文献   

9.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更是“备学”.备学就是从学生立场出发,通过访谈、调查、前测等方式手段把脉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思维经验等.主动的备学、民主的备学、开放的备学可以实现师与生的融合、教与学的交汇.备学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智慧生成和发展的演练场,催生出师生共享的数学课堂学习新样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教学中,教师的备课既要备"大纲、教材",又要备"学生"。所谓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即自信力、兴趣、注意力等状况,这就要涉及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一、讲解提示。有些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如果学生不清楚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句子含义会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作一些必要的讲解或提示。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一句:“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教师必须先跟学生讲解当时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的时代背景,学生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句中“黑洞洞”、“碰壁”等词的含义。。、朗读品味。有些句子的含义看似极易理解,但句中的情感必须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如讲《狼牙山五壮土)}中“五壮士”跳崖时所喊的口号,就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壮士们的英雄气概。三、对比探究。有…  相似文献   

12.
李葆春 《湖南教育》2002,(15):50-50
一、备学情学生是阅读课堂的主人,是教师实施阅读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对教学设计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备课时,心有学生,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特点,并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二、备学法俗语说:“理儿只有一个,方法却有千万。”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自觉地运用着各种学习方法。学习心理说明,学生的学习方法总是因人而异的。心有学生,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例如,学法有“抓课题读文法”、“抓重点词句读文法”、“朗读体会法”、“资料查询…  相似文献   

13.
对于物理教师来说 ,要让学生从学懂、学会到会学 ,而且负担又不过重 ,必须不断改革课堂教学 ,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 ,积极主动地学习。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讲”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为了实现“讲”的效果 ,达到“讲”的目的 ,“功”还在课外。首先 ,要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还得把“讲”的内容备熟、备深、备透 ,要吃透教材 ,抓住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对教材内容进行细化。比如 ,教授“电磁感应”一章 ,通过备课要明确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 ,包括概念、现象、规律及…  相似文献   

14.
增加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意愿,激发学习动机 要想激活学生学习的意愿,就要把“传授”和“引导”同时加以利用。所谓“传授”就是传授知识,不但包括语音、语调、语法等技能知识,而且包括文化背景、宗教礼仪、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前者可增加学生口语的流利程度,后者可以使口语趋于得体。所谓“引导”就是教师应当从课堂的“控制者”转换成口语活动的“组织者”,从单向的语言输出转化为和学生双向交流。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开口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已走进我们教师的生活。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笔者认为有下列几点需要注意: 一、教师充分备课和学生预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在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学程导航·理想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这将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和难点.但是就现在的状况来看,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由于学生家庭环境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情况,从目前的预习现状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李永全 《甘肃教育》2014,(18):79-79
正高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高效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下面,笔者就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谈几点体会。一、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新课改强调,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这里说的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家庭环境、个性爱好、知识水平、发展潜能等等。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制订适  相似文献   

18.
很喜欢这样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它理庆为学生生命的诗意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作为实践层面的教师该从哪些方面有所作为呢?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发展为本”,已经喊了多年,但是许多课堂还是“涛声依旧”。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是我们的老师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已经习惯了原来的一套备课方式,即从备教材出发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只要是新授课,就会毫不犹豫地从复习铺垫开始,遵  相似文献   

20.
一次,笔者到某小学听课。开始上课时,教师随便地甩出一句:“同学们好”,不郑重不真诚,学生吊儿郎当地回一句:“老师好”,不认真不热情,使课堂问候流于形式。课后问老师为何不注重师生课堂问候,回答是:“没多大意思。”其实,师生的课堂问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