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德育评估将会在高校全面展开。高校德育评估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确定评估原则有哪些依据……这是每一个高校德育工作者以及关心高校德育工作的同志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对确定高校德育评估原则的依据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德育的针对性是指德育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要适合教育对象的特点,紧密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取得德育目标预期效果的一种特性。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要强调针对性,有其深刻的客观依据。首先,教育对象自身的特点决定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原则。大学生经过中学的教育,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开始用“自己的哲学”审视各种观点;并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各类问题;在心理上增强了自我意识,喜欢用“自己的大脑”决定行为。在这成人未成人,成熟未成熟、成型未成型的边际,观念、品行、素质既“可塑”又“难塑”。用针对…  相似文献   

3.
一 了解学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 、性的前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作为高校,特别是艺术类院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现在的大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变化,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有着共同点。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  相似文献   

4.
德育在高校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正确理解德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德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德育工作,不断探讨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高校德育工作新途径,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信息社会,信息网络技术正全面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这也给高校德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对大学生开展信息活动中的伦理道德规范教育,对高校信息德育的内涵、特点和方法需要进行探讨,以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每位大学生都能够成为有伦理道德的信息社会人。  相似文献   

6.
为了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必须重视、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按照大德育的观念,在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肩负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都是德育工作者,而本文中“德育工作者”特指从事“两课”教育的教师和政工干部、学生管理工作者.他们是整个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整个德育过程中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对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和能力如何关系到德育的功效和成败,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是增强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新形势下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德育成果,维护高校稳定,使大学生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走出一条21世纪高校德育工作创新之路,是摆在每所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北京服装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胆创新德育工作平台,努力拓宽德育渠道,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德育主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思想道德教育规律。在高校德育实际工作中,德育主导规律是在德育工作者、德育内容和德育主体(学生)之间的矛盾运动中发挥作用的。德育主导规律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德育内容的主导性原则、德育工作者的主导性原则、受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德育的有效衔接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是开展德育理论研究的新思路、新视角。当前德育衔接存在“各自为政”的短视现象,缺乏可持续性。依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的总体原则,促进本科生与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自然衔接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科学原则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原则。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管理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高校德育的性质、任务和要求,组织和调动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和因素,对高校德育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进而形成德育合力和整体优势,强化德育功能,保证德育质量,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能否实施有效的德育管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是否确立了正确的德育管理原则,当前,加强高校德育管理必须坚持以下若干原则。一、德育主导原则德育主导原则是指在从事高校德育管理的实践中,必须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发挥德育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从一定意…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高校大学生生员结构的不断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德育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及其发展,德育不是可有可无的,必须把德育工作提高到战略任务的高度来常抓不懈。高校德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在高校德育建设中,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研究高校德育建设中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导向,探讨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德育教育中的心理引导作用,做…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是目前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各高校为落实德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积极适应新形势,思考新问题、寻找新载体、采取新措施,使德育工作有了新拓展。然而,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如何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放在现今文化的背景下去作宏观的考察和整体的把握,实施和加强道德管理,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包含的内容、教育原则和施教方法,对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起到积极的启迪和促进作用。对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应本着批判继承的态度,从中汲取其思想精华,合理运用教育原则和施教方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既是高校的培养目标,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奋斗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在高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现德育的真正价值,是高校德育工作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论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步骤。从体现德育价值、完善德育过程、德育的基本矛盾决定、德育工作对象的特点、丰富德育理论体系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合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及高职大学生思想的实际,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机制的创新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德育育人任务.  相似文献   

17.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二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更利于更新德育观念和模式,使德育工作更具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政治方向。因此,在高校工作中,有必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德育网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德育工作关注针对性,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更重要的是因为高校德育工作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具备了一定思想基础、思维能力和知识基础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特点决定的。这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德育工作目标,选择恰当的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才能使德育工作实效性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9.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二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更利于更新德育观念和模式,使德育工作更具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政治方向。因此,在高校工作中,有必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德育网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在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适应和促进教育对象的发展,在坚持不断增强其社会适应性的同时坚持不断增强其个体适应性。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面对在全球化、网络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群体,高校德育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预设统一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科学目标、构建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内容体系、探索具有针对性和主体性的有效方法,才能有效增强高校德育的个体适应性,不断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